在场一片寂静,“王夫人,你说盛大人卖女求荣是为何,这顾侯的婚事是他自已求的啊。”
“这位大人有所不知,我的长女被他们算计嫁去了忠勤伯爵府 ,用我给的陪嫁填了整个府邸的亏空,那孩子如今过的什么日子大家一查便是,这一切都是盛弘用他的大女儿换一条回京的路。”
“那盛墨兰,也是因为老太太不想嫁她养的六姑娘,这才算计一番想要墨兰嫁过去,结果事发却隐于人后,这永昌侯府与盛家的事情但凡查都能查出来。”
“更不说这盛明兰,她怕如儿挡路,竟然直接伙同盛长柏海朝云算计如儿去嫁个鳏夫,还请官家做主,让我与盛弘和离,这女子嫁人一遭,除了填进去半数嫁妆还真是得不了好啊。”说完就等着上方发话。
在场七嘴八舌的在讨论,有说盛家藏污纳垢的,也有说绥远以妻告夫的,但是自古以来只要是妻子揭发,默认为真,而且还有个母告子,“盛弘,你可有话说?”
盛弘当然无话可说,他没想到一向软弱的妻子做的这么绝,“臣无话可说。”
“好,盛弘治家不严,即日起革除官职与功名,盛长柏算计姊妹,革除功名。”皇帝也是不快,毕竟顾廷烨请柬都发了,结果闹成这样,他也丢人,“至于你们义绝之事,自有京兆尹处理。”
“谢皇上,民女有一物献给太后娘娘,此乃汉朝吕太后的私印,民女幼时曾在田垄间得到,后请名家查验皆说为真,今日献与太后娘娘,祝我大宋辉煌千百年。”送前朝玺绶肯定是不好的,但是这前了快一千年,那肯定没问题了。
而且是吕太后的私印,这不值钱,但是象征的意义就多了,“好好好,什么民女,你是王老太师的孩子,就是老太师不在,你也该称臣女的,嗯,皇帝,哀家觉得这玺绶是吉兆,你觉得呢?”
“儿臣明白,这王夫人此举能搏太后一笑,朕自当赏赐,册封你六品诰命,日后盛家也不敢薄待你了。”皇帝没想到人当他面给太后卖好,心中堵着一口气。
“都是仁宗皇帝的子民,自当如此。”说完就是叩首,“臣女一和离妇人自是不需要诰命,还请皇上让臣女和离,臣女感激涕零。”
“既然你一心和离,朕允了,日后男女婚嫁互不相干。”皇帝没想过在早朝上还要处理家庭,还有太后,她收下吕雉的私印是想干什么?
绥远跟着太后说了会话就回盛府将嫁妆什么的都搬走了,孩子都已经出嫁成家,剩下的都是自已的,至于献个印章本就是厌恶皇帝不让她当场和离。
回去想了想,若是换个人因着皇帝这样拖下去,那是不是命都要交待到夫家?过了几日京城开始宣扬皇后让恩人之妹去沈家做妾,“欸,我跟你说,可离这国舅府远点,你看看,这救命之恩,邹大娘子死的那样惨,妹妹凭着恩情还只能做个妾。”
“可能国公府的妾高贵吧,不过这世上不是只有皇帝的妾高贵吗?”
“谁知道呢,不过这未来皇帝不就是出自沈家嘛。”
“出自沈家也不代表沈家是皇帝啊!官家也不管管?”
“管什么,王老太师的,那个,,你忘记了?都闹上早朝了还不让和离,要不是太后发话,还不知道那王大娘子如今是死是活呢。”
“说的是说的是,王老太师可有把万民伞的。”
“你说什么,是那个王老太师?我家是苏州的,当年那把伞就是我们那边送的,这皇帝是什么情况?仁宗,,可惜了。”
“可惜了。”
皇帝如今连玉玺都在太后那,为着名声又不敢轻举妄动,谁料还有这出,每天就让皇后给绥远送些赏赐,想着让皇后办宴会叫上绥远,意思就是她们关系好着呢,不存在什么怠慢。
宴会她当然去了,全程微笑,皇后说什么她都说是,等刚回去就称病,找了半个京城的大夫都说是没救了,这下子说什么的都有。
皇家甚至认为绥远是自导自演,但还是派京兆尹去查,查到最后只有盛家的庶女碰过绥远的茶盏,那个庶女是顾侯的妾室,这下京城人都疯了。
这不是皇后的宫宴?你带个妾?皇后的宫宴让个妾下毒成功了?
整整三天,到处都说谈论顾侯和皇后的,盛明兰被打四十大板,因为她谋害嫡母,哪怕和离也是曾经的嫡母,顾廷烨被革职,不修私德,不敬礼法,何以为官?
皇后跟在太后身边学习管理宫务,当然,太后也因此远离朝堂,但是太后这是功成身退,日后皇后出错是她自已有问题,做的好就是太后教的好。
绥远醒后被荣封四品诰命,皇帝这次一点脾气都没有,还亲自赐了些东西过来,绥远过着老封君的生活,将自已的嫁妆跟宅子卖的就剩两处,一处自已住,一处办了慈济堂,这里男女都收,只要是家里不想养的,签下断亲书都可以送过来。
一年后,绥远凭着王家的人脉请了两个老先生去里面教书,不论男女,学的都一样,一茬一茬的跟韭菜一样,十年后,慈济堂中的第一批孩子最大的二十六,最小的十岁,他们好像对人生的路都有安排,有的进朝为官,有的成了大夫,还有的留在慈济堂教书。
他们都尊绥远为母,看着如今送来的孩子都是一岁以上的,绥远笑了笑,都知道这里会收,所以安心养到一岁能吃饭时再送过来,不知道算不算是有点良知,放出消息重病,一月后病逝,所剩财产全部留给刘嬷嬷,宅子留给他们再办一所书院。
盛长柏在绝了官途后,海家就帮海朝云上门和离了,除了给孩子留了一份聘礼,其他的连着桌椅都带回海家了,一年后再嫁。
盛如兰三十岁时病逝,死后顾廷烨给文言敬牵线搭桥再娶,这次是个四品官家的嫡女,人嫁过去后没多久,如兰拼死生下的孩子也没了。
盛华兰在盛家倒了之后直接被休,明兰在打板子后就被顾廷烨送回盛家,三个人在家庙共度余生。
盛家祖孙四人回到扬州,完成了他们当个平头百姓的愿望,这次老太太真真正正的成了书中的佳人,在年近七十的时候还有人求娶。
盛弘又遇到了几个才女,在一次次的财产分割后投湖自尽。
盛长柏因着在扬州诗宴上指责一常留恋秦楼楚馆的书生,被人当众怼回去后就消失了,据说有人见过他,但一问在哪大家都支支吾吾的,只知道那些人中有几个被爆喜好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