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温和一笑,考虑到以当前的力量支持妹妹修行,不如引导她向学问道方面发展更适宜。
他亲自陪同下,加之银临所拥有的天赋体魄,相信她的进步将十分显著。
踏入麒麟殿后,走上台前,扶苏立刻面向满朝官员宣布了他的计划。
“朝廷如今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持,我希望仿照前辈圣贤设立稷下学宫,一为补充朝中短缺,二则是加强我们大秦的整体力量。”
“诸位对此有何看法?”
李斯第一个站出队伍响应。
“殿下此举实属仁举,老臣并无异议!”
建立稷下学宫对普通民众尤其是贫穷家庭的孩子而言是个福音,给予了他们更多的机遇脱颖而出,而不必像以前那样只能通过积累战功来改变命运。
此外,稷下学宫的学习者还能接触并吸收文化精髓,通过文章进入更高境界的道路。
从这一点上看,这也是为了大秦培养具有卓越文武才能的杰出人才。
朝中的文官武将自然无人反对,反而表现出了高度支持的态度。
“我等一致同意,毫无异议!”
听完大家的意见,扶苏点点头,继而转向了自已的妹妹。
“从此刻开始,设立稷下学宫事宜将纳入国家计划中。
至于学院校长一职,由我的妹妹银临公主来担任!”
“我...?”
突如其来的任命让银临愣在当场,她不明白自已有何等德行来担当如此重任。
等一等!
不久之后,她反应过来哥哥此举实际上是为了鼓励她研读经书,日后能够成为一名与哥哥比肩的文道大师。
转头看向哥哥,见到的是哥哥那一抹似笑非笑的表情。
“妹妹,对于这样安排行程,你有何想法?”
“哥哥……”
“银临感谢哥哥的信任,我会尽全力完成哥哥赋予的责任,决不辜负哥哥的期望!”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向扶苏敬了个正式的礼节。
扶苏伸手一挥,一道柔和的气息便轻松地抬起了她的身体。
“咱们是自家亲人,无需这么正式。”
在场的大臣们看到此情此景也都笑颜逐开,从此之后,银临公主除了皇家身份外又多了个新的身份——银临宫主。
不仅如此,公主本身还具有神圣体质,使得人们对她在太子殿下指导下可能达到的惊人程度愈发充满期待。
“陛下真有贤子女啊。”
对此,王翦顿感些许嫉妒,认为皇帝嬴政十分幸运。
对于公主的存在,他还略感释然。
但殿下这种优秀的子孙...
有这样的后代,夫复何求!
至于设立稷下学院的事情已经决定,由李斯具体负责操作,银临负责督察。
为了适应这一目的,他们在咸阳皇宫里选择了一座行将废弃的宫殿作为学府地点。
将学校设在帝都近旁不仅便于管理,也让那些未来有能耐的学生能够更直接参与朝廷事务。
更重要的是,在帝国的核心区域——帝都脚下,稷下学员能够更加充分地吸取文学气息。
“就这样办,顺便还有几个人需要各位认识一下。”
在过去十年的外出时间里,扶苏悄悄建立了一支规模不小的力量。
虽然这个组织人数不多,大约仅有一千余人,因其规模较小、行动隐蔽,一直未被秦朝老辈所关注。
现在,在武方方面,有章邯领军的影密卫;而在文学方,就有扶苏近年来亲自构建的支持网络。
考虑到 ** 内人才空缺的情况,普通人在具备相应才能的前提下也可以进入稷下学宫深造,更杰出的人则有机会踏入政界。
“大家可以进来了。”
这一切早有安排,在早晨的廷议开始之前,扶苏就已经命令人在外边等候。
此刻他发话,随即三人缓缓从宫门步入殿中。
当三人抵达麒麟殿上时,朝廷里的大臣们纷纷以探寻的目光注视这位年龄层次不同的三人组。
他们中间那位中年书生身穿素白衣衫,面庞温和,嘴角挂着亲切的笑容。
“臣梅长苏参见太子殿下。”
梅长苏出身于琅琊山的名门大族,八年前因偶然的机会访问京城,并与太子殿下相交,志趣相投。
自那时起,梅长苏便带领其家族归顺于扶苏旗下,助其在幕后扩展人脉与力量网络。
“此人具备中级象界的修为水平。”
“从今以后,梅长苏将接替廷尉一职,并出任稷下学宫的左侧长官。”
扶苏负手站在那里,向梅长苏轻点首示意。
众大臣见太子对他这般平易近人,各自心存猜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梅长苏所展现出来的中级象界功力让王翦亦为之动容和惊叹不已。
“真没想到,殿下竟会给臣带来如此之大的惊喜。”
王翦感叹颇多,一位具有中级象界力量的大人物竟然只是殿下麾下的谋士。
这种情形令人震惊。
况且,在这十年里,殿下竟能隐秘地积累了这么一股实力,未曾引起祖宗的警觉,这份谋略实在非同一般!
其他人感到羡慕,因为成为廷尉和稷下学宫左宫主任一职的确名副其实。
毕竟像一位中级别象界的人物,无论身处何处都会被视为宝贵资产。
何况梅长苏还是得到殿下信任的重要人才,其能力自然不会弱。
“微臣感激太子殿下的重用!”
梅长苏神色平静,即使被任命为管理秦律法的最高长官——廷尉,
他的心态也非常平和,毫不张扬。
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今天能拥有这份力量,
完全是由于太子殿下的栽培。
不仅梅长苏如此,今日前来参见的另外二人也是如此。
凡是过去十年中效忠过扶苏的人都视若神明般尊敬他,绝对没有反叛的可能。
其余两人依次向前鞠躬致敬。
“微臣黄裳,参见太子!”
“微臣陈望,参见太子!”
那穿灰色长袍的老年男士便是黄裳,曾是青鹿书院的院长,三十岁始专研儒家学问,直至花甲之年仅达到二阶境。
就在黄裳深感人生无望之际,他遇到了秦国的太子殿下,获得了重生般的机遇。
从此以后,黄裳不再执着于门派之间的界限,转而专心修文学道,在晚年之际终达至大天象境界。
“黄裳学长是在过去十年中,第一个遇到我的人,今天特地邀请他前来,出任大秦稷下学府的右宫主,并且授予奉常之职。”
“此外,现今的黄裳已臻大天象境界。”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又一位天象境界的大师,嘶……”
“更确切说是大天象级别,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王子这些年在外经历了怎样的事情?”
“的确,居然有两位达到天象级别的门生。”
事实上,应该是三位……
“陈望是一位出身南阳贫寒家庭的年轻人,当时……”
扶苏手背相叠,向众臣述说当年的故事。
陈望是三人中最为年轻的,面容俊美,也是其中家境最贫瘠的一个。
当初,陈望独自四处求学,意志坚定,最终,在咸阳郊外的一个简陋学校中,有幸聆听到太子一堂课的内容。
听君一言胜读十年书,这让陈望瞬间醒悟,悟透文学之道。
最后被扶苏注意到,陈望主动投入其帐下,成为扶苏的忠实随从之一。
自此之后,三位天才中的最后一个,也公开成为了众人眼中的焦点。
他不仅实力强大,还是一位新近晋级天象大成的强者。
尽管陈望晋 ** 象之境不过时日尚短,但这确实是真真切切的天象之境。
“陈望担任我大秦治理租赋内史一职,并同时担任稷下学府的教学教授。”
其中,黄裳负责管理宗庙与礼制仪式,而陈望则负责税收、金钱和财政收入的管理。
再加上由梅长苏管理的刑部,这三位天才实际上已占了大秦朝廷中“三公九卿”职位里的三个,这三个职位正是目前空缺的部分。
百官嘴上虽没有表露出嫉妒之意,但也深知这都是他们应得的实力使然。
甚至最年轻的陈望也已跟随殿下七年。
以黄裳为例,自扶苏离家出走的那年起,他就认识了这位校长,三人的忠诚无疑无需多言。
“不仅如此,我手下还有数千文人志士,其中能力最弱者亦已达二品宗师级别。”
“这些千名之多的文人将在他们的安排下加入稷下学府,作为我大秦国的预备队。”
扶苏如是介绍,使得全体官员无不震惊感叹。
整整一千人?
每个人至少都是二品宗师级别的高手?
可以说,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阵容足以媲美任何一个诸侯学派。
毕竟这里面还包括三位已经达到天象境界的大师!
“臣等接旨,必将遵从殿下行令!”
满朝文武官员纷纷跪倒,高声同呼,脸上充满激动与期待之情。
在此等景象下,仿佛所有人都真切地感到了希望的曙光。
那是大秦再度兴旺的曙光!
“想来不出太久,大秦便能在殿下的领导下创建不朽之基业!”
老将王翦心中感叹,待陛下闻此讯息。
怕不是要惊讶至极吧……
“诸位起来吧。”
扶苏示意百官起身,尽管大秦并没有跪拜的传统,但这是一份源自内心深处,真挚无比的情感表现,扶苏亦无言语相斥。
随着内政的逐步调整完善,
接下来就是放眼外界。
“王老将军,我们大秦的军事状态如何?”
“殿下,关于这一点……”
王翦应声而动,但却迟疑不定,显得颇为矛盾。
当年秦始皇执政期间,对于大秦国而言,只知索取而不懂回报。
原本嬴政打算通过六国旧有的王公大臣来聚拢民心,在适当的时机重获大秦国实权。
因此,即便是在六国覆灭之后,嬴政也没对他们斩草除根。
然而今日......*
“殿下,现今我大秦军队形势极为严峻……”一提这茬,王翦不禁背稍显佝偻。
因 ** 嬴政昔日在统一六国时未杀掉敌对贵族,作为武将的他也未能加以阻拦,从而使得这群心怀复仇之人散落民间,于是在广袤的中原土地上悄然壮大。
短短两年光阴,这帮人便在大秦境内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加之后期帝国局面动荡不安,人心惶惶,许多地区都萌生了自已的小算盘。
当前除京都咸阳以及其周边几个县城,其他地方或是已被亡命之徒所渗透,或是本地居民开始对大秦统治产生质疑。
尤其是老祖宗秦国君王秦嬴的统治时期更是让不少人倍感压抑,怀有异心者不少,但也因畏忌于其权威,无人敢轻举妄动。
直到如今秦嬴去世,新君嬴政又陷入长眠状态,即便扶苏已然顺利继位成为新的 ** ,但是长期积累的不满与矛盾,让任何人也无法预料接下来的局面将何去何从。
此时,无论是谁当政,要化解眼前的危机似乎都难上加难。
“你不必拐弯抹角,如实相告我,我大秦现状如何?能够调动的军队有多少人马?”扶苏面对如此境地,也不由得皱紧了双眉,内心感到一丝苦恼。
“殿下,排除皇家禁军外,如今我大秦可调动兵力尚且不足三十万……”此言令全场一片哗然,就连一直坚强不屈的王翦也是愁容满面。
原本拥有一百多万战兵及辅兵的大秦,在这一刻仿佛突然失去了控制的缰绳,其中近七十万士兵已经不受 ** 指挥。
面对这样低得惊人的数据,“真的只有这些吗?”扶苏眉头更加凝重,对于自已的将领未能达成更高的成就表示理解却又不乏责备之色。
“殿下,请勿怪罪于我等,实在是无力回天……”见主上不满,王翦深感自责,跪地认罪。
但是扶苏明白,责任不在一人身上,即使他是最优秀的人也无力改变现有的局面。
“诸位不必如此,这不是你们一个人的责任。” 扶苏语气缓和下来,令其重新站起。
社会如同人体,无论多么健康的身体都会存在问题和不适,关键在于如何去正视它们,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实力决定一切的世界里,忠诚与否往往成为次要考虑,拥有足够的军队才是真正的力量所在。
任何一个政权如果无法保障自身安全,终将会面临颠覆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