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经过扶苏的一系列变革,新一代英才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
更何况,扶苏襟怀坦白,凡是能够为这个年代所接受的,如《道德经》《黄庭经》等都编纂成书,供全民共同享用。
这样的情形使得大秦的民众不再懵懂混沌,对自已的根源也不再全然无知。
即便是那些以农业为生的人,也能谈论几句儒家的精辟见解,对道家的黄老哲学也有了一些了解。
实在是令人不得不感慨!
孔丘竟观察到,在这短短半月时间里,大秦的气数竟然增加了三分之一!
尽管这一点增长尚不足挂齿,但与远古祖先秦嬴时期的状况相比,已然是天壤之别。
扶苏明白,实施这一系列举措会招致不少误解,并遇到重重阻力。
但他唯有坚定地回应一句:
万事皆在于人为!
“世间事果然尽在于人的努力...”
孔丘带着复杂的心情立在一座山坡之上,眺望着远方的咸阳。
人间事虽取决于努力,可人岂能量胜天命。
孔丘已经感知到,自上次天道降下雷罚修复之后,它似乎已经恢复如初。
大秦作为天道排斥的存在,顺应自然法则变得尤为重要。
扶苏的做法无疑造福了苍生黎民,但这或许只是暂时性的,下一次当天空之意志降临之时,其力量将更加难以抵挡!
......
咸阳城。
扶苏与银临行走在皇宫中,视察当前大秦国运的情状,他们首先拜谒了病榻上的父皇。
嬴政安静地躺着静养,得益于大秦国脉回春之力,他的面色已经开始恢复健康。
“父亲,您等着,我定会让您得救!”
扶苏攥紧了双拳,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那一天即将来临,现在的秦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跨越时代进步,不用多久,这个国家便可以朝着他心目中理想的国度稳步前行。
到了那时,赢政一定能从沉睡中恢复如初!
“关于父皇的事宜,哥哥大可放心,我会尽心尽力照料父亲。”
“只是...自那天道显威之后似乎再也没有任何动静,我担心...”
银临身为半神之躯,本身与天道有不解之缘,尤其是在突破到了天象之境后,她对于周遭环境的变化有了更深的感受。
银临内心的恐惧无法言喻,天道的威严无人能敌,一旦下令,即使有通天之才也难以违抗。
“不用担心,我自有筹谋,无论何种挑战我都不惧。”
扶苏轻拍妹妹的手背给予安慰,经历过诸多劫难后,他内心深处渴望见证天道还有哪些未知的能力。
轰隆...
就在此时,九重霄之上传来了震天巨响。
银临脸色瞬间变得苍白,预感不好的事情果然如期而至。
“殿下!苍穹之巅出现异物正快速逼近咸阳!”
殿内,章邯脸色沉重地报告着情况,然后恭敬地向殿下弯腰跪地禀报消息。
安抚了几句妹妹,扶苏随后独自踏出宫殿大门,面对可能的危险毫不畏惧。
门外,早已有东皇太一、梅长苏等数人焦急等候,纷纷躬身迎接。
“殿下安好?”
同样被巨大声音吸引至此的他们心有戚戚,见殿下镇定如常,才稍稍安心。
这段时日,由于扶苏偶得奇书描述宇宙奥义,东皇太一因此醉心其中无法自拔。
他几乎每日都会待在稷下学院的观星楼研究天文地理,不仅自身学识日益增长,更是带动了阴阳派的集体钻研热潮。
这一过程中,东皇太一人格境界均取得了极大突破,实力不断增强。
而对扶苏而言,这一切不过是小菜一碟。
实际上,他通过读书得到的体系拥有更为显著的意义:受其启发变得更强之人越多,他就能收获更强大的能量源泉。
可以说,现在的帝国中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在为扶苏的精神力供能!
此刻,当他面对正快速朝秦国逼进的巨大不明物,脸上没有显示出半点恐惧的神色。
“陛下,微臣认为此乃荧惑凶星,殿下去应当加倍警惕!”
东皇太一经过一番详尽的解析后,很快给出了判断。
扶苏点头认可。
“不管那到底是什么,让本王亲自去揭开这层神秘面纱。”
语毕,他身形一跃,径直冲向那颗凶星。
此星落下的地点正好在甘泉宫上方,显然是针对扶苏而来。
但它的体型太过庞大,几乎遮天蔽日,随着它的降落,天空被炽热的火焰笼罩,周围的空气也似乎因它高速坠落而产生的热量而被点燃,虚无的空间开始撕裂,声音尖锐刺耳。
“那究竟是什么东西?!”
“简直硕大如山啊!”
“天哪!一旦砸中咸阳城,那后果不堪设想!”
“看!是殿下!”
“他要阻挡那东西吗?”
“好,这样一来我们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当然!殿下一定能成功!”
咸阳城内充满了混乱的叫声,市民纷纷抬头,心头不由地感到恐惧。
然而,当他们看到扶苏的身影出现在高空,所有人的内心顿时安定下来。
有殿下在此,一切都无忧了!
咸阳。
那凶星划过天空时,举国上下无不感到震惊。
城里的大道拥挤不堪,连墨家五人在人群中穿行都有些困难。
“扶苏居然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吗?”
太子丹望着那片天空,心绪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看到一个人独自对抗自然带来的灾害并保护全国,这对他的触动太大了。
想到之前自已面临燕国即将灭国时的心情与决心远远比不上此时见到的景象,太子丹不由得叹息了一声。
此时,那颗凶星已迫在眉睫,其周围喷薄的烈火甚至让下方的气息都变得扭曲和滚烫。
“颇有深意。”
站在高空中的扶苏显得格外从容,尽管衣物和头发被微小的火星轻触,似是要被立刻燃成灰烬。
“最好的策略就是顺势而为,效法水性的智慧。”
扶苏口中吐出真谛的话语,《道德经》之言化成了四大如同山岳般的水柱,腾空而起,在震耳欲聋的声响中汇合起来,紧紧支住了那继续下坠的凶星。
“殿下真是高明!”
城市的居民发出由衷的赞叹,然而扶苏依旧保持着镇静。
既然天降异物给他送来这样的礼物,他自然是乐于接收,不过他的计划远不止于阻截凶星那么简单!
“念吾顶天立地,发如星辰千丝万缕。”
“光芒璀璨犹如宇宙之弦,我头顶上的称作通天之路。”
伴随着真言的吟唱,这是《黄庭经》中蕴含的大道理。
紧接着,空气中传来阵阵低沉的嗡鸣声,一道无形的炼丹炉出现在天地间,借助自然之理与大地灵气的作用,瞬时改变了咸阳城空中的景观。
“他在搞什么呢?!”
城内的班大师惊愕地质问道,他的双眼紧盯着天空,表情十分紧张。
“扶苏他是在尝试炼化那颗凶星!”
作为闻名遐迩的铸剑大师徐夫子,也感受到了这景象所代表的不同凡响之处。
“想要炼化凶星?!”
太子丹几人的震惊无法用言语形容,他竟敢这么做……
不容他们再多想,来自天空深处的圣道化作熊熊烈焰,迅速包围了扶苏头顶上的妖星。
烈焰如同无穷的火焰海浪,正燃烧、消融那颗 ** 的星体,将其炼化为打造通天之剑的材料。
空气中的炽热几乎能煮沸汗水,即使身处远处的平民也感到汗流浃背。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晴朗无云的天空突然电闪雷鸣。
仿佛天意在愤怒中低吼,却又无力施加更多的惩戒。
巨大的妖星在烈火的侵蚀 ** 积迅速减少,其内充满凶恶之气的液体慢慢汇聚成一把利剑的形状。
“呼!这样的剑一旦问世,必是神兵无疑!”
不!
这将是世间最为凶猛的神器!
徐夫子内心的波澜难以平息,用如此邪异的物质锻造剑材……
“这天外来客,实为我等铸剑者毕生渴望的心愿!”
徐夫子此刻几乎想要亲自动手,但也不免对这世上罕见的宝物就这样沦为铸造一剑的原料,感到一丝痛惜。
简直是一种 ** 天才地宝的浪费啊!
说时迟那时快,天空中的红色光辉愈加璀璨,咸阳城笼罩在其光芒之中,即便在很远的地方也能感知到那份汹涌澎湃的气息。
轰鸣声再度响起……
天地似乎都在哀嚎,即便未完全恢复,天道也要阻止这番逆天之行!
儒家的孔圣与道家的老君目睹这震撼人心的情景自咸阳之上展现,两位大家的脸上现出前所未有的凝重。
扶苏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抵挡下袭击咸阳的妖星,并大胆使用它为剑料,唯一能够解释的是……
他的力量已经再度提升!
“不会吧……”
孔夫子心中有所推测,且愈发相信扶苏是在追求文学之道。
唯有汇聚三教精华,兼容百学精髓的文学之路,才能达到这样的成就!
现在的各门各派中的隐士老者们,内心不禁产生一种危机感。
咸阳这里,血腥而辉煌的光辉填满了整个天际,那光芒穿透过厚厚的乌云,使咸阳全城披上了一层妖娆而神秘的色彩。
天界之上,一束血色之剑快速旋转,伴随着每一次旋转,周围的虚空仿佛都在震颤。
“我的剑!”
咸阳城里,高渐离面色剧变,因为系在他腰间的剑开始发出强烈的震动,如同人在恐慌时发出的呜咽声。
须知道,这一把名为“水寒”的长剑出自于徐夫子之手,在天下有名的剑榜上也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怎么会……
“我的剑!嘶——控制不住了!”
“我的天,这是怎么回事!”
“殿下所持的血剑,威势实在太可怕了!”
起初只是某一把剑开始不安地颤动,不久其他佩带的长剑亦相继震动起来,最终整个皇宫内外所有人的随身佩戴的长剑都陷入狂躁的状态,
仿佛它们在崇拜的同时,亦带着深深的畏惧。
嗡嗡……
众人仰望的空 ** 现了一条【敏感内容较多,无法继续输出】
剑内的凶厉之气非同小可,能大幅强化此剑的 ** 效能。
“好剑!绝世的好剑啊!”
徐夫子眼底亮光闪耀,自感受此剑的磅礴气息的瞬间,他已经深深沉迷。
他神情疯狂,呼吸加速,急于亲手触摸并试验这把由天上邪星锻造而成的红剑。
无奈的是,这一切似乎遥不可及……
徐夫子心中充满了深深的遗憾。
天空重新明朗起来,一切似乎恢复了正常。
但显然,原本准备施加严惩的力量却因其自身降下的妖星而受到阻碍……
扶苏细心审视了一会儿,确认这是把绝佳的武器,然而却不适合他。
因为他修习的是文法之道,而如此充满暴力的血剑与他的内在有些格格不入。
再者,凭借他现有的修为,根本不需依赖任何武器。
随后,扶苏轻轻落地,站在甘泉宫之外,将手中的血剑赠送给了章邯。
“殿……殿下……”
章邯呆立不动,即便心生艳羡,面对这样的天赐大礼,他又怎敢欣然接受!
但看到扶苏面上那不容反驳的坚定表情,他深深吸了口气,心中默默立誓。
从此以后,他的生命就是殿下的了!
“章邯!多谢殿下赠剑!”
咸阳城内,尽管上天的惩罚看似结束了,但其影响并未完全消除。
实质上转化为多种自然灾害,降临到了秦国的领土上,使各地的生活变得艰辛。
这个月接下来的日子里,麒麟殿中屡屡收到三公九卿关于自然灾害的奏报。
“殿下,陈郡遭遇连续干旱,境内粮草即将耗尽。”
“殿下,西南地区的三个郡县洪水肆虐,大量民众失去了家园……”
“殿下……”
麒麟殿内,这些消息汇拢成集,最终呈送到那位年轻的统治者手中。
大臣们感到无比头痛。
自然灾害总是最难处理的问题,即便是伟大的先祖秦王赢政亦感无能为力。
即使前线的大军已收复了多处失地,且至今未造成严重的人口损失,但从长远看,这种情况显然并非良策。
“寡人已了解,诸位可以放心,此难题我必会妥善解决。”
虽然这么说,但满朝文武的面容并未因此轻松多少。
当前的挑战与以往不同,尽管殿下能够抵抗雷霆、炼化妖星,但在对抗这等席卷华夏的自然灾害时,又该如何凭人力化解呢?
但扶苏面带平静,他这样说并不是为了 ** 臣下,而是几日的深思后确实有了对策。
“罢了,行动才是最好的证明。”
于是扶苏起身离开座位,缓缓走向大殿门口,最终踏出宫门。
群臣虽疑惑不解,但也随殿下一同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