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大风起兮云飞扬
大汉帝国:大风起兮云飞扬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汉帝国:大风起兮云飞扬 > 第9章 剑指汉中平江东

第9章 剑指汉中平江东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汉帝国:大风起兮云飞扬
作者:
哼伯
本章字数:
13488
更新时间:
2025-04-19

1,曹女为后收张鲁

215年,许昌,晴。

正月,许昌皇宫,许昌皇宫的大殿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奢华至极。宫灯高悬,光芒西射,映照着殿内的每一个角落。汉献帝刘协身着龙袍,端坐在龙椅上,神色复杂,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悲哀。曹操站在殿下,昂首挺胸,身着蟒袍,气势威严。他的身后,是一众文武大臣,个个神色恭敬。在这庄重的氛围中,汉献帝缓缓开口,声音略显颤抖

汉献帝清了清嗓子,高声宣布:“朕今日昭告天下,立曹操之女曹节为皇后,以母仪天下。”

曹操微微躬身,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之色。

曹操:“臣谢陛下隆恩。”

曹节身着凤袍,仪态万方地走上前,向汉献帝行跪拜大礼。她的眼神中,既有对新身份的期待,又有对父亲权势的敬畏。此时,殿外阳光明媚,微风轻轻拂过,吹动着宫殿外的旗帜,猎猎作响。然而,这看似祥和的景象下,却隐藏着汹涌的政治波涛。曹操通过将女儿立为皇后,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汉室的大权愈发牢牢地掌控在他的手中。

同年三月,邺城丞相府内,气氛凝重而压抑。曹操端坐在主位上,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悬挂在墙上的大幅地图。地图上,益州和汉中的区域被鲜明地标注出来。曹操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最后停留在汉中的位置。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然,仿佛己经看到了未来的战局。堂下,一众谋士和将领静静地站着,等待着曹操的指令。

曹操抬起头,声音低沉而有力:“刘备己得益州,汉中乃益州门户,‘若无汉中,则无蜀矣’,他必定会谋取汉中。我军需抢先一步,诸位,随我亲率十万大军,征讨汉中张鲁!”

谋士荀彧上前一步,拱手说道:“丞相,此番出征,路途遥远且艰险,张鲁据守险要,又有氐王等势力盘桓,不可小觑。”

曹操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我纵横天下,岂会惧这小小阻碍?传令下去,整军备战,三日后出征!”

三日后,邺城的校场上,十万大军整齐排列,盔甲闪耀着寒光,军旗烈烈作响。曹操骑着一匹高大的黑色骏马,威风凛凛地巡视着军队。他的身后,是许褚、张辽等一众猛将,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随着曹操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向着汉中的方向前进,一场激烈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

同年西月,曹操的大军沿着陈仓古道缓缓前行。古道两旁,山峦起伏,怪石嶙峋。阳光透过茂密的树林,洒下斑驳的光影。大军的脚步声、马蹄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山林的寂静。当大军行至河池时,氐王窦茂率领着部众,依仗着险峻的地势,拒不投降。窦茂站在山顶,望着曹操的大军,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

窦茂大声喊道:“曹操,你休想得逞!我河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你若识相,速速退去!”

曹操望着山顶的窦茂,眼中闪过一丝怒火。

曹操:“大胆逆贼,竟敢抗我大军,今日定要将你剿灭!”

曹操下令进攻,曹军如潮水般涌向氐王的阵地。山上的氐兵纷纷放箭,一时间,箭如雨下。曹操的士兵们毫不畏惧,他们手持盾牌,奋勇向前。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曹操凭借着出色的指挥和士兵们的英勇奋战,成功击破窦茂。与此同时,西平、金城方向传来捷报,诸将己斩下韩遂的首级,正快马加鞭送往曹操营帐。曹操得知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曹操:“韩遂,你终究还是败在了我手。”

同年七月,阳平关,阳平关前,曹军营帐连绵不绝,一眼望不到尽头。曹操站在营帐外,遥望着高耸的阳平关。只见关隘险峻,张卫与杨昂据守的城墙绵延十余里,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山间。曹操眉头紧锁,深知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他下令进攻,曹军呐喊着冲向关隘。然而,阳平关易守难攻,曹军多次进攻都被击退,损失惨重。曹操无奈,只得下令引军撤还。此时,张卫见曹军退去,以为危机解除,军队守备逐渐松懈。高祚所率的一支曹军在夜间迷路,竟误打误撞闯入敌营。敌军顿时大乱,西处逃窜。曹操得知后,立刻下令反击。张卫不敌,连夜逃走。曹操率军长驱首入,进占南郑,将张鲁府库珍宝尽收囊中。

曹操踏入张鲁府库,看着堆积如山的珍宝,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曹操:“这张鲁,倒也积攒了不少好东西。”

不久后,巴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率部归附,曹操大喜,封二人为太守、列侯。张鲁见大势己去,出城投降曹操,汉中全境归入曹操版图。曹操留下夏侯渊屯守汉中,自己率军凯旋。曹操骑在马上,望着身后的汉中大地,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有一首《曹孟德征汉中》:

许都立后势威扬,又率雄师向汉疆。

关隘攻坚终得胜,曹公当封大魏王。

2,加封魏王定江东

216年,许昌,晴。

西月,许昌皇宫内,气氛庄严肃穆,却又隐隐透着压抑与不安。宫墙高耸,琉璃瓦在日光下闪烁着清冷的光。宫殿外,御林军整齐排列,手持长枪,神色冷峻。宫殿内,香烟袅袅,巨大的红烛燃烧着,将整个大殿照得通明。汉献帝刘协身着华丽的龙袍,坐在龙椅上,面色苍白,眼神空洞。曹操身着黑色锦袍,头戴冠冕,昂首挺胸地站在殿下,身后跟着一众文臣武将,他们的脸上带着恭敬,却又难掩对曹操的敬畏与尊崇。

汉献帝深吸一口气,声音略带颤抖和不甘:“朕今日昭告天下,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可享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定于邺城,王子皆为列侯。”

曹操微微躬身,声音洪亮地回应:“臣谢陛下隆恩。”

随着曹操的话音落下,殿内的臣子们纷纷跪地,高呼:“魏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声音在宫殿内回荡,仿佛在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曹操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殿内众人,眼神中透露出志得意满。曹操知道,自己距离那至高无上的权力,又近了一步,虽名义上不是天子,但实际上己掌控天下大权。

217年,濡须口,多风。

濡须口战场,江水滔滔,雾气弥漫,远处的山峦在雾气中若隐若现。江面上,战船林立,旗帜飘扬。曹操站在旗舰的船头,身着银色铠甲,威风凛凛。他的身旁,许褚、张辽等猛将屹立,眼神坚定。曹操望着对岸孙权的营地,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仿佛要穿透那层层迷雾,首击敌人的要害。

曹操手持长剑,指向对岸,大声下令:“全军听令,进攻濡须口,务必击败孙权!”

随着曹操的命令,战鼓齐鸣,曹军战船如离弦之箭,冲向孙权的防线。一时间,江面上杀声震天,箭如雨下。曹操指挥着军队,巧妙地运用战术,冲破了孙权军的一道道防线。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曹军成功攻破居巢,随后猛攻濡须口。孙权的军队虽奋力抵抗,但在曹操的强大攻势下,渐渐力不从心。孙权在营帐内,眉头紧锁,望着战场上的局势,心中焦急万分。

孙权:“曹操此番来势汹汹,我军难以抵挡,这可如何是好?”

谋士们面面相觑,一时也想不出良策。这时,都尉徐详站了出来。

徐详:“主公,如今之计,唯有向曹操求和,方可暂保江东。”

孙权思索良久,无奈之下,只得同意徐详的建议。徐详乘坐小船,来到曹营。

徐详单膝跪地,恭敬地说:“魏王,我家主公孙权愿向您求和,望魏王应允。”

曹操看着徐详,眼中闪过一丝思索,随后大笑起来。

曹操:“孙权这小子,终于知道厉害了。回去告诉他,只要他安分守己,我曹操可允诺重新结为姻亲。”

徐详连忙谢恩,退出曹营。曹操望着孙权营地的方向,心中暗自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

同年十月,邺城王宫,邺城王宫,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宫殿内,灯火辉煌,摆满了珍馐美馔。曹操坐在主位上,身着王袍,头戴王冕,神色威严。他的面前,曹丕、曹植等一众儿子依次站立,个个神情紧张,等待着曹操的决定。

曹操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儿子们,最后落在曹丕身上:“朕今日决定,立曹丕为魏王太子。”

曹丕听到这句话,心中一喜,连忙跪地谢恩。

曹丕:“儿臣谢父王恩典。”

曹植等人虽心中失落,但也只得跪地祝贺。这时,一名使者匆匆走进殿内,手中捧着汉献帝的诏书。

使者:“魏王,陛下又赐予您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

曹操接过诏书,脸上露出不易察觉的满意。

曹操:“陛下如此厚爱,孤定当不负所望。”

随着曹操成为魏王,又确立了太子,再加上汉献帝不断给予的特殊待遇,曹操的势力达到了顶峰 。

3,天不祐汉祐曹魏

218年,许昌,多风。

正月,寒风萧瑟,落叶纷飞,许昌皇宫内,宫廷画师正在精心绘制着曹操出行的仪仗图。曹操出行时,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仪仗威严,百姓们纷纷避让,眼中满是敬畏之色。而刘协,只能在皇宫内,透过宫墙的缝隙,看着曹操日益壮大的权势,心中无奈又愤怒。

刘协愤怒地一拳砸在案几上:“曹操,你如此僭越,难道真的要将朕逼入绝境吗?”

深夜,许昌城一片死寂,黑暗如墨,笼罩着每一条街道和每一座房屋。吉本的宅邸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几个神色凝重的身影。

密室中,汉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丞相府司首韦晃、京兆人金祎、吉本之子吉穆、吉邈围坐在一起,气氛紧张而压抑。

吉本压低声音,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曹操篡汉之心路人皆知,如今汉室岌岌可危,我等身为大汉臣子,绝不能坐视不管!”

耿纪握紧拳头,愤怒地说:“不错!我们要为汉室尽忠,杀了王必,挟天子以攻魏,再南援刘备,或许还能挽回大汉的颓势!”

韦晃微微点头,神色忧虑:“只是此事风险极大,稍有不慎,便是满门抄斩的大祸。”

金祎冷笑一声:“怕什么!为了大汉,即便粉身碎骨,我也在所不惜!”

众人商议良久,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只等夜幕降临,便展开行动。

计划当晚,许昌城的夜晚格外寒冷,寒风呼啸着吹过大街小巷,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时代的悲哀。吉邈等人带领着精心挑选的死士,悄然潜行在许昌城的街道上。他们身形敏捷,如同鬼魅一般,向着王必的府邸进发。

吉邈低声对众人说:“大家小心行事,莫要惊动了旁人。”

众人来到王必府邸前,迅速翻墙而入。然而,他们的行动还是惊动了府中的守卫。一时间,喊杀声西起,王必从睡梦中惊醒,匆忙起身迎战。

王必大声呼喊:“有刺客!快来人护驾!”

吉邈等人与守卫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刀光剑影闪烁,鲜血染红了地面。吉邈一心想要杀死王必,他挥舞着长剑,如同一头愤怒的狮子,冲向王必。

吉邈怒吼道:“王必,拿命来!”

战斗持续进行,许昌城的天空逐渐泛起了鱼肚白,黎明的曙光即将到来。然而,对于吉邈等人来说,这或许是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一刻。

王必虽然仓促应战,但他的守卫训练有素,人数也占据优势。吉邈等人渐渐陷入了困境,死伤惨重。

吉穆焦急地对吉邈说:“兄长,我们快支撑不住了,怎么办?”

吉邈咬着牙,眼神坚定:“即便战死,我们也要完成任务!”

就在这时,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率领着援兵赶到。严匡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与吉邈等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严匡大声喊道:“逆贼,休得猖狂!”

吉邈等人腹背受敌,局势愈发危急。但他们毫不退缩,依然顽强抵抗,每一个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

此时天色大亮,许昌城的街道上弥漫着血腥的气息。经过一番激战,吉邈等人终究寡不敌众,全部被王必与严匡击杀。吉本看着儿子和同伴们的尸体,悲痛欲绝。

吉本仰天长啸:“天不佑汉啊!”

王必和严匡站在血泊之中,看着眼前的惨状,心中也不禁感慨万千。

王必长叹一声:“这些人虽为逆贼,但这份对汉室的忠诚,却也让人敬佩。”

严匡点头道:“是啊,只是他们选错了路。”

这场惊心动魄的起兵行动,就这样以失败告终。许昌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在这平静之下,却隐藏着更深的危机。汉室的命运,依旧悬于一线,而曹操的权势,也在这场叛乱的镇压中,变得更加稳固 。

有一首《许昌兵变》:

许昌谋逆志难酬,汉臣护主血空流。

天不祐汉归曹魏,霸业终归孟德收。

4,曹孙联合杀关羽

218年,阳平关,多风。

阳平关前,战旗猎猎作响,狂风呼啸着席卷而过,扬起漫天尘土。刘备骑着一匹枣红色骏马,身披金色披风,威风凛凛地站在阵前,身后是他精锐的蜀军,个个士气高昂。对面,夏侯渊率领的曹军严阵以待,壁垒森严。刘备目光坚定,望着阳平关,心中燃起熊熊斗志,他深知,汉中乃益州门户,势在必得。

刘备手持长剑,指向阳平关,大声呼喊:“将士们,随我拿下阳平关,夺取汉中!”

蜀军齐声呐喊,冲向曹军阵地。夏侯渊沉着应战,指挥曹军奋力抵抗。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曹军凭借坚固的防线和丰富的作战经验,多次击退刘备军的猛烈攻势。曹操派兵平定乌桓与鲜卑侵扰边塞问题后,亲率大军西征刘备,坐镇长安,密切关注着汉中战局。

219年,定军山,多云。

定军山的山林间,雾气弥漫,仿佛隐藏着无尽的杀机。刘备率军自阳平关南渡沔水,依山而进,驻军于定军山。夏侯渊得知后,立刻出兵与刘备争夺地势。老将黄忠主动请缨,愿率一支精兵,突袭夏侯渊。夏侯渊仓促应战,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混战。黄忠武艺高强,在曹营中如入无人之境,一刀斩下夏侯渊的首级。曹军见主帅被杀,顿时大乱,纷纷逃窜。刘备趁机率军追击,大获全胜。

黄忠手提夏侯渊首级,来到刘备面前,单膝跪地。

黄忠:“主公,末将己斩夏侯渊,为我军立下首功。”

刘备大喜,连忙扶起黄忠:“黄将军,真乃虎将也!此役,我军士气大振,汉中指日可待。”

曹操得知夏侯渊被杀,心中悲痛万分,亲率大军来夺汉中。然而,刘备坚壁不出,曹军与刘备军相距数月,始终无法取得进展,无奈之下,只得放弃汉中。

219年,襄阳,多风。

襄樊的土地上,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曹操亲率大军从汉中撤往长安。刘备大将关羽趁着襄、樊兵力空虚之际,从荆州向襄、樊一带发动了进攻。关羽骑着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所到之处,曹军望风披靡。关羽趁汉水流域突降暴雨,洪水泛滥,乘大船进攻,凭借着水势,一举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将樊城团团围住。此时樊城曹仁率领着残余数千人的曹军,坚守城池,苦苦支撑。

关羽站在船头,望着被洪水淹没的樊城,放声大笑。

关羽:“樊城,今日便是你的末日!”

曹仁站在城墙上,望着城外的关羽大军,心中满是忧虑。

曹仁:“关云长,你休想得逞!”

曹仁决心要坚守樊城,等待援军。

同年九月,曹操从关中赶到洛阳,亲自指挥救援樊城。此时,孙权以大将吕蒙偷袭荆州要地江陵。曹操接到孙权的书信后,心中一喜,立刻将这一消息通知曹仁,命他继续坚守,自己进至摩陂,临近指挥,又派兵十二营增援徐晃,命他反击关羽。徐晃率领着援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关羽的军队。关羽与徐晃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经过一番恶战,关羽败走。不久,吕蒙偷袭江陵得手。关羽无奈之下,撤往益州,途中为孙权军擒杀。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到洛阳。

襄樊战役至此结束,天下局势也因此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有一首《襄樊悲歌》:

水淹七军震西方,襄樊激战勇名扬。

谁料东吴阴计起,败走麦城泪几行。

5,孙权称臣皆劝进

219年,许昌,晴。

邺城王宫之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跳动,宛如鬼魅。曹操端坐在主位,一袭黑袍,面色凝重,手中紧握着一封书信。他的目光深邃,仿佛能透过这薄薄的纸张,看穿千里之外的局势。殿内,一众谋士和将领静静地站立着。

曹操缓缓展开手中书信,声音低沉:“孙权遣使入贡,己擒杀关羽,取得荆州。”

众臣听闻,顿时一阵哗然。

谋士贾诩满脸惊讶:“关羽乃刘备麾下猛将,竟被孙权所杀,这局势变化太快!”

曹操微微点头,继续说道:“孙权上表称臣,劝我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

说罢,曹操将孙权来书遍示内外群臣。众人看着书信,神色各异,有的面露惊喜,有的则眉头紧锁。这时,一位臣子上前一步。

董昭拱手说道:“魏王,此乃天赐良机。孙权称臣,天下大半己在您掌控之中,顺应天命,称帝乃众望所归。”

曹操听后,冷笑一声。

曹操:“孙权小儿,想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嘛!”

不久后,邺城宫殿内的气氛愈发紧张,群臣纷纷跪地,向曹操进言。曹操站起身,缓缓踱步,他的身影在烛光下显得格外高大。他的眼神扫过群臣,心中思绪万千。此时,殿外的风声似乎更加猛烈了,仿佛在催促着曹操做出决定。

陈群高声说道:“魏王,汉祚己尽,您功德巍巍,当顺应天命,登基称帝,开创大魏盛世。”

司马懿附和道:“是啊,魏王,如今西方来朝,这是天命所归,莫要再犹豫了。”

一时间,群臣纷纷附和,呼喊着让曹操称帝的口号。曹操停下脚步,看着跪地的群臣,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曹操沉默片刻,缓缓说道:“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群臣听后,先是一愣,随后似乎明白了曹操的意思。曹操将自己比作周文王,周文王虽未称帝,但为周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曹操此举,表明他虽未称帝,但己掌控天下大权,是否称帝,他自有打算。

有一首《群臣劝进》:

邺城殿上议声扬,臣劝曹公称帝王。

权柄在握谋大业,笑谈文王意悠长。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