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宫。。。
偌大的一个宫殿里面,只点燃一支牛油蜡烛,李二和出自天策府的心腹旧臣,看着百骑司带回来的三棱刺。
这样的情景,看着尤为的怪异,就好像是阎罗殿一样。
没有人说话,只有杜如晦压抑不住的咳嗽声,不断的响起。。。
都是隋末乱世杀出来的英雄好汉,大家都十分清楚眼前的三棱刺,有多么的厉害。
“好歹毒的兵器,三面开刃,奇异的形状,形成的放血槽,只要扎中,血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流干,神仙难救。
这样的百炼钢制造的长枪,人手一把。嘶……”
房玄龄开口打破了这安静的气氛,大家都在担心,李俊这个时候领着的十万壮奴,到底是怎么想的。。。
玄武门之变才过去二十天,内有前隋旧臣,李建成的部下,太上皇的部下,山东世家。。。
外面的二十万突厥人,这个时候的朝廷,就己经无法对抗。
而好死不死的,三房这个时候,也聚集了十万大军。
虽然现在和城外的突厥人打起来了,但谁能保证,两方不会合作?
如果突厥人攻城,大家有信心守住。
但是如果是三房的人攻城,一切都不好说了。
大家之所以这样的想,是因为三年前,三房修建了一座学堂,李俊蛮横无理的把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的孩子们,都接到三房庄子的学堂,和泥腿子的娃娃一起读书。
隐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把孩子接了回来,只留下一个庶女。
玄武门之变的时候,长安城杀得天昏地暗,李二棋高一筹。
长孙无忌把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孩子都杀光了。
以至于悲痛欲绝的李渊,面对李二发出了恶毒祖咒。
(PS:到了武则天时代,李世民的儿女,几乎没有一个人有好下场。后世子孙在亡国的时候,几乎被杀绝。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李渊的祖咒。)
但是这其间发生了一件意外,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杀死后,他们的手下,反而是和天策府这一方,杀得更加的惨烈,其中薛万彻,李安俨为代表的几个人,给李二这边,造成了巨大的死伤。
同时派去泾阳县,三房庄子追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心腹手下,护送他们的几个孩子的一万多大军,也被三房的人,几乎杀光。
三房族长李俊,派人送来一封信,上面只有一句话:“李二,真的要把你的侄子侄女全杀光吗?这件事就这样吧,这几个孩子我保了。如果是你的手下护送你的孩子来,我一样会这样做。”
李二登上皇帝宝座后,也没有提这件事情。
外人不知道的是,李二给李俊写了一封信,详细说了自己的无奈,最后说:“不管你信不信,朕没有下杀光侄子侄女的命令,但是手下做了,朕也没有办法责怪,还要替他们担骂名。”
李俊只是让送信的太监,给李二带了一句:“关我屁事”
同时,他还让人把李二的信,送给了曲池坊的颜家。
颜家两个一百多岁的老祖宗,颜之推和颜之善,历经南北朝至今,是李俊十分佩服的人。
千多年来,颜家一首奉行老祖宗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
真正的做到了耕读传家,李俊相信颜家会秉笔首书。
但是李二现在,也不敢确定,陇西李氏,到底是怎么想的。
突厥人二十万大军才到,陇西李氏十几万大军就到了。
据斥候所说,陇西李氏十几万大军,人手一把这种精钢打造的怪异长枪。
恐怖的是斥候所描述的箭阵,三千架八牛弩,而且还是三个人就能操作。
三千架没有见过的连弩,一万弓箭手,五千骑兵。
这样的装备,十六卫大军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多。
都是乱世闯出来的,大家都知道,如果不是三房的小族长,想要突厥人的战马,凭箭阵就能解决两万多突厥骑兵。
大家能猜到突厥人,是太上皇请来的。
而陇西李氏大军,则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如果这个时候,三房十万大军攻城,相信城内,会有很多人会里应外合,引大军进城。
如果是和突厥人一起攻城,长安城必破,李二能不能继续做皇帝,这就真的说不准了。
。。。。。。。。。。。。。。。。。。。。。。。。。。。。。。。。
李渊听完身边的一个老太监汇报,深深的叹了口气:“没有用的,为了坐稳天下,朕对天下人说出身陇西李氏,而到底什么情况,你是族里的老人,怎么可能不知道怎么回事?
虽然当初得到了陇西李氏的帮助,但这也只是利益交换罢了。
是朕失策了,早知道就和三房这个小族长多亲近,谁知道,陇西李氏上下六房,竟然都听三房的这个小娃娃的?
如果有陇西李氏的全力支持,建成和元吉就不会死了,朕也不至于落到这般境地。
不过他不惜得罪逆子,保护了建成,和元吉的几个孩子,这很不容易了。
朕没有可以和他们交换的筹码了,说不好听的,人家可能就算是皇帝的位置,都嗤之以鼻。
没有千年的王朝,却有千年的世家。
从春秋战国到如今,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世家说到底就这么些个,可以说是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
李渊难得一次说这么多,说完忍不住叹了口气。。。
与此同时,劼力可汗也在看着面前的三棱刺。
突厥人这边,也在讨论着李俊,到底要干嘛?
这个时候的劼力,心里清楚,自己没有办法入主中原了,现在就看能得到好处了。
李俊不知道,因为他这个小翅膀,刚刚到渭水北岸的劼力可汗,大营还没有立完,就有了退兵的打算。
至于他在后世历史书,电视剧里看到的,李二单枪匹马到河对岸,劼力可汗被李二王八之气所慑,下马就拜,然后就退兵了。。。。。。
李俊觉得这不是闹呢。
这个时候的突厥人,和李唐是君臣关系。
而且还是突厥人是君,李唐是臣。
你跟我说这样的劼力可汗,率二十万大军来到了长安城外,见到了李二下马就拜?
你脑子有病?还是劼力可汗有病。
再说了,李二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的说:渭水之盟(也有作便桥之盟),是他最大的耻辱。
李二之所以这样说,原因只能有一个,劼力可汗率大军前来,让刚刚当上皇帝的李二,低头认怂,并且花钱免灾。
长安城附近的二十二个县,几乎是被突厥人烧杀抢掠一空,然后就是李二以臣属签下盟约,这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