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她的身上,暖洋洋的。她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粗布衣裳,虽然己经洗得发白,但还算整洁。她知道,自己这副模样在镇上并不起眼,可她还是忍不住担心,怕自己会因为不懂规矩而闹出笑话。
赶牛的大叔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一路上只顾着赶车,几乎没有开口说过话。这让陌千语稍稍松了口气,她并不擅长与古人打交道,尤其是面对那些陌生的、带着探究目光的人,她宁愿安静地坐在车上,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她的脑海中不断回想着自己列好的采买清单:米、面、油、盐,还有一些日常用品。这些钱不能乱花,必须精打细算。可即便如此,她还是想,若是能买些新鲜的水果或是布料,该有多好。
牛车渐渐驶入镇子,街道两旁的店铺陆续出现在她的视线中。陌千语的心跳得更快了,手心微微冒汗。小心翼翼地打量着西周,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东西。街道上人来人往,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她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一时间有些眼花缭乱。
下了牛车,站在街边,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她知道,自己必须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不能总是畏手畏脚。握紧了钱袋,迈开步子,朝着最近的一家米铺走去。
米铺的老板是个中年男子,见她进来,热情地招呼道:“姑娘,要买点什么?”
陌千语抿了抿唇,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请问……米怎么卖?”
老板笑着报了个价格,陌千语在心里快速计算了一下,觉得还算合理,便点了点头:“那……给我来两斗吧。”
老板麻利地称好米,装进布袋递给她。陌千语接过米袋,付了钱,心里稍稍松了口气,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接着,她拐进了一家杂货铺,又挑了几块上好的香胰子,准备回去洗衣裳用。又在一家布庄里挑了几尺素色的布料,打算回去做件新衣裳。路过一家卖菜的摊子时,她停下脚步,挑了几把新鲜的青菜和萝卜,摊主笑眯眯地送了她两根葱,说是“添个味儿”。
根据别人的指引,她又来到镇东头的瓷器行。站在柜台前,陌千语的目光扫过架子上陈列的各式瓷器。掌柜的是个留着山羊胡的中年人,正坐在柜台后拨弄着算盘。见有客人来,他抬起眼皮打量了一下陌千语的穿着,又低下头去。
“掌柜的,我想买些碗碟和盘子。”陌千语开口,声音清脆。
掌柜的这才放下算盘,慢悠悠地站起来:“姑娘要什么花色的?需要多少数量?”
“不需要太复杂的花纹,我买普通的瓷碗,大概20个左右就好。盘子的话拿5个,还有拿两个汤碗”
掌柜的捋了捋山羊胡,开始打起算盘:“普通的瓷碗,二十个……嗯,一个碗算你五文钱,二十个就是一百文,盘子15文一个,一共75文。,一个大汤碗算你25文吧,总共200文”
陌千语微微皱眉,心中盘算了一下。她虽然对这边货币和市价不算太熟悉,但也知道掌柜的开价有些偏高。她轻轻摇了摇头,语气温和却坚定:“掌柜的,这价格有些贵了。我听说镇上的瓷碗一般三文钱一个,二十个也就是六十文,掌柜的给个优惠,按一百八十文算吧。”
掌柜的眯了眯眼,手指在算盘上轻轻敲了敲,片刻后,他叹了口气,露出一副勉为其难的表情:“姑娘,你这还价可真是狠啊。最少190文。”“掌柜的,这个价格还是高了,我诚心买的,下次有啥需求还找你买。”“罢了,看你是个诚心买主,一百八十文就六十一百八十文吧。不过,下次可得多照顾照顾我的生意。”
掌柜的转身从架子上取下需要的东西,用草纸仔细包好,递给陌千语。陌千语付了钱,将它们小心地放进随身携带的篓子里。随后,她背起装满各种物品的篓子,感受到了沉甸甸的重量,尽管如此,她的心情依然愉悦。走出店门时,她的肚子不争气地咕咕叫了起来,五脏庙早己空空如也,嘴巴也干得起皮。
一阵香气飘来,顺着香味望去,前面是一家移动的小面摊。食客的碗里正冒着热气,面条香味西溢。陌千语走了过去,点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面条筋道滑爽,搭配着浓郁的汤汁,每一口都让人陶醉,擦了擦嘴吃得心满意足,心念一动或许自己也可以摆一个这样的摊子。
不远处有一家糕点铺,门口摆着各式各样的点心,金黄酥脆的一口酥、软糯香甜的糯米糍,还有刚出炉的绿豆糕,香气扑鼻。把自己想吃的全部买了下来,心里只剩下满满的喜悦。想起要请里正帮忙,别人家总有些妇女儿童,也不能空手去,又买了一份送给里正。
突然想起家中还差点酒,便又拐进了隔壁的酒铺,挑了一坛自家酿的米酒。酒铺的老板非常热情地封好了坛口,确保酒不会在路途中洒出来。
天色渐暗,风也渐渐大了起来,陌千语提着刚买的点心,脚下的步子不由得加快了几分。雨点开始零星地落下,打在地面上,发出轻微的“噼啪”声。
紧了紧背上的篓子,心里有些懊悔——刚才在杂货铺光顾着挑小玩意儿,竟忘了买件蓑衣。现在雨势渐大,若是折返回去,恐怕会错过最后一趟牛车,可若不回去,这雨淋得人实在难受。
咬了咬牙,决定还是先赶回家。雨点越来越密,打湿了她的衣衫,但她心里却并不觉得烦闷。今天这一趟集市逛得尽兴,买了不少喜欢的东西,虽然花费了不少银子,但看着篓子里那些精致的点心和新鲜的小玩意儿,嘴角还是忍不住微微上扬。果然,女人的天性就是爱逛街,哪怕是在这古代,也逃不过购物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