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霓虹灯在雨幕中晕染成一片模糊的光斑,电动车的车轮碾过积水,溅起细碎的银花。李明握紧车把,后座的保温箱里装着一份特殊的订单——XX小区3栋2单元5楼,备注栏写着:"请务必在23:00前送达,老人独居,行动不便"。
这是本周第三次接到这个地址的订单。前三次送汤时,李明总会注意到老人窗台上那幅褪色的军功章照片,以及她藏在枕头下的泛黄日记本。而此刻,平台系统突然弹出一条警告:"检测到异常送餐频次,是否确认继续接单?"
"系统又在搞什么鬼?"李明皱眉点开客服通道,对话框却跳出一串乱码。他想起三天前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热搜:#番茄小说签约作者集体维权#,原来连网文平台都在用AI训练用户数据。
雨势渐大,李明拐进小区时,保安亭的监控摄像头突然转向他。这个细节让他脊背发凉——自从发现老人手臂上的伤疤与抗美援朝医疗队徽章有关,他便开始怀疑平台算法背后藏着更深的阴谋。
---
电梯门打开的瞬间,李明闻到一股若有若无的消毒水味。502室的门虚掩着,老人正对着窗户发呆,窗台上摆着的军功章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小李啊,"老人颤巍巍接过汤碗,浑浊的眼睛扫过他手腕上的智能手环,"你最近送汤...是不是总被系统拦截?"
"您怎么知道?"李明心头一紧。老人从柜子里取出一个老式收音机,调频到一段加密频道:"当年在朝鲜战场,我们医疗队用的就是这种设备。现在那些算法...和美军的监听技术一个路数。"
话音未落,楼道里传来脚步声。老人突然将收音机塞进李明手里,按键上用红漆标着"紧急发射"。李明还没反应过来,防盗门己被踹开——三个黑衣人持枪闯入,为首者冷笑:"李明,你查得太深了。"
---
混战中,李明摸到老人枕头下的日记本,泛黄的纸页上记载着惊人的真相: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医疗队曾用特殊编码传递情报,而如今平台算法竟复刻了当年的监听技术,将独居老人的送餐数据转化为"社会稳定性指标"。
"他们想用老人的孤独感训练AI模型!"李明在黑衣人逼近时,突然想起平台合同里那条被众人忽视的条款:"用户行为数据可用于算法优化及商业开发"。老人的义肢突然弹出刀片,逼退追兵,而李明趁机冲出火海。
---
雨夜的城市,李明躲进24小时便利店。手机不断震动,社交媒体上#暖心订单背后的阴谋#话题正在发酵。他打开番茄小说APP,发现自己的送汤故事被改编成网文,主角却成了平台高管的傀儡人设。
"原来算法推荐的'正能量',不过是精心设计的叙事陷阱。"李明苦笑,手指却不受控地滑动屏幕。当看到老人形象被扭曲成"需要拯救的弱者"时,他突然点开创作入口——用户曾说,番茄小说的爆款故事需要"平凡人的非凡坚持"。
---
凌晨三点,李明在番茄小说更新了新章节《数据囚笼》,用老人的日记内容揭露算法黑幕。评论区瞬间炸开:
"终于有人敢说了!我投稿的乡村教师故事被AI篡改结局!"
"这不是故事,是真实的历史在重演!"
平台很快下架了这篇帖子,但李明收到一条加密消息:"明晚十点,老码头见。"发信人ID是"志愿军后代"。保温箱里的汤早己凉透,但李明知道,这场关于人性与算法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