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贝的炒股人生
马特贝的炒股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马特贝的炒股人生 > 第375章 美元稳定币的核心矛盾,稳定币与美债的“死亡螺旋”

第375章 美元稳定币的核心矛盾,稳定币与美债的“死亡螺旋”

加入书架
书名:
马特贝的炒股人生
作者:
为物不贰
本章字数:
2904
更新时间:
2025-07-07

贝贝:“你的意思就是先搞清楚当下股票所处的趋势,然后才去做相应的买卖计划么?”

马特贝:“对啊,一般选股是第一步,选股并确定了股票之后,不是说首接就出手买的,一般听消息的可能首接就买了,谨慎一些的可能还会多问一句,‘什么时候买好点?’如果是自己选股的,可能也不会找人问什么时候适合买,一般稳一点的就是等一次下跌就动手了,这些做法可能都不太合适,本质就是赌博,运气好,买到一个相对的低点,也就是买进之后就上涨了,运气不好,买了就套10%也很容易出现这种状况。”

贝贝:“在你身上就经常可以看到啊。”

马特贝又郁闷了,“你到底想不想学啊,才讲个开始,我们选好了股票之后,要有一套判断股票到底属于上涨趋势,还是下跌趋势的标准,这个很重要,之后我再跟你说说怎么去形成判断股票上涨和下跌趋势的标准。”

贝贝:“难么?我都没学过股票,K线也完全看不懂,太难了,我就不想学了。”

马特贝都有些想放弃了,赚钱的欲望每个人都有,但学赚钱方法的欲望,每个人嘴上都有。

马特贝干脆不说了,先去准备今天的午餐。

中午马特贝就简单吃了个泡面,华丰,30多年前大学里吃的最多就是这个牌子的方便面了,再加俩个水煮蛋。

马特贝吃完午饭继续在书房工作,贝贝飘回他身体里继续睡觉了。

今天下午的功课主要挖一下美元稳定币。

美国稳定币模式的核心矛盾——试图通过捆绑美债解决短期债务流动性危机,却埋下了系统性风险的隐患。

稳定币与美债的“死亡螺旋”

若市场恐慌引发稳定币赎回潮(如2022年UST崩盘),发行商需抛售美债换取现金→美债价格暴跌→其他稳定币因持有同类资产而集体贬值→更多赎回→美债流动性枯竭。

《GENIUS法案》的“100%储备”要求看似严格,但允许储备资产为 “短期美债+银行存款”,未强制隔离托管(如中国第三方支付备付金存央行),发行商仍可自主操作资产组合。

监管真空:稳定币发行商(如Tether注册在开曼群岛)不受美联储资本充足率约束,却承担类银行职能,形成“影子银行”风险。

美元稳定币的崩盘情景推演:从稳定币危机到美债危机的链条。

导火索:美国通胀反弹→美联储加息→短期美债收益率飙升至6%→存量美债价格暴跌10%+

或:某发行商(如Tether)曝出储备金挪用丑闻。

传导路径:稳定币挤兑 → 发行商抛售美债 → 美债流动性枯竭 → 收益率进一步飙升 → 银行持有美债账面亏损 → 储户恐慌提现 → 区域性银行倒闭(如硅谷银行重演)→ 企业债利率攀升(挂钩美债)→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暴增 → 经济衰退。

政策困境:美联储若降息救市→通胀失控;若加息维稳→债务危机加剧。

稳定币与美债深度绑定本质是“风险转嫁”,通过全球用户(尤其新兴市场)为美债接盘;

中美监管模式差异决定风险等级,美国为保财政目标牺牲金融稳定性;

“欠条”属性+人性贪婪使100%储备难以落实,历史案例(P2P、UST崩盘)己反复验证。

马特贝大概了解了其中的原理,但按目前的情况分析,可能也还没那么容易出现类似P2P爆仓的情况,还是以后再观察。

规模临界点:当前稳定币持有美债约2000亿美元(占总量0.5%),风险可控;但若按花旗预测2030年达1.6万亿美元(占新增债务30%),则将成为系统性风险源。

地缘博弈变量:中国正通过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如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和香港H稳定币,削弱美元稳定币霸权,加速去美元化。

估计最快也要明年,当美元稳定币规模达到1万亿以上就要特别小心。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