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系辞》云:“贞者,正也。”“贞” 之一字,贯穿《易经》六十西卦,既为 “元亨利贞” 西德之基,亦藏 “贞吉”“贞厉”“贞凶” 的三重辩证。此三境非对立,而是守正之道在不同时势中的显化 ——“贞吉” 者,吉由正生;“贞厉” 者,正需应变;“贞凶” 者,极正必反。三者合观,方见《易经》“穷理尽性,与时俱进” 的智慧全貌。
一、贞吉:吉由正生,守正而亨通
核心要义:“吉” 非侥幸,源于正固。唯有以 “贞” 立本,方能 “元亨利贞”,如《乾卦?彖传》所言:“贞者,事之干也。”(《乾卦》)守正如树之根、屋之基,看似无形,却为一切吉庆之源头。
1. 当位守正:正固的时空坐标
《周易?坤卦?初六》言:“履霜,坚冰至。贞吉,亨。”(《坤卦》)初遇霜寒,即知坚冰将至,以 “贞”(正固)应对渐积之险,终得 “亨通”。此如周文王被囚羑里而演《周易》,以 “贞” 守志,终成周代基业;诸葛亮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以 “鞠躬尽瘁” 之贞,成 “出师一表真名世” 之吉(《三国志?诸葛亮传》)。
2. 永恒贞吉:正固的时间维度
《周易?恒卦?彖传》强调 “恒亨,无咎,利贞”(《恒卦》),“恒” 即持久守正。北宋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以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的贞固,虽屡遭贬谪,却赢得 “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 的身后吉名(《宋史?范仲淹传》)。企业如华为,以 “华为的冬天” 的警觉(贞),成就通信领域的领军地位(吉),暗合 “永贞吉” 的智慧(《周易?益卦?六二》)。
《尚书?太甲》云:“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守正者,天必佑之。如《大有卦?彖传》所言:“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大有卦》)德配天地,方能 “吉无不利”。
二、贞厉:过正亦危,动态中的守正
核心要义:守正非僵化固执,需在变易中保持正固。《周易?系辞下》警示:“危者,安其位者也。”(《系辞下》)“贞厉” 之 “厉”,非正之过,而是正途必经之险,需以 “终日乾乾” 的警觉应对。
1. 刚柔相济:正固的弹性边界
《乾卦?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卦》)阳刚之质(贞)需以 “夕惕”(厉)调和,如曾国藩以 “拙诚” 处世,既守 “忠君” 之正(贞),又以 “功成身退” 避 “兔死狗烹” 之厉(《曾国藩家书》)。反之,秦武王嬴荡 “举鼎绝膑”,以刚猛之 “贞” 犯 “过刚必折” 之厉(《史记?秦本纪》),印证《老子》“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的警示(《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2. 时中之道:正固的变易智慧
《周易?节卦?上六》云:“苦节,贞厉,悔亡。”(《节卦》)过度节制(苦节)虽合 “贞”,却因失于变通而 “厉”。如王莽以 “复古改制” 为 “贞”,却因不合时势致 “天下大乱”(《汉书?王莽传》);反观张居正 “愿以深心奉尘刹”,在保守势力中推行 “一条鞭法”,以 “贞” 为体,以 “变” 为用,终成晚明 “万历中兴”。
《周易?系辞上》言:“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 守正需如 “巽风之入”,刚柔并济(《巽卦》),如《论语》“君子和而不同”,在坚守中保持开放。
三、贞凶:虽正亦凶,极正必反的时势逻辑
核心要义:事物发展至极端,守正可能逆势。《周易?泰卦?九三》警示:“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泰卦》)“贞凶” 之 “凶”,非正之错,而是时势己变,正途反成歧路。
1. 物极必反:正固的时空临界点
《坤卦?上六》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贞凶。”(《坤卦》)纯阴(贞)至极,必召阳战,如晚清 “洋务派” 固守 “中体西用” 之 “贞”,却在工业文明浪潮中遭 “甲午惨败” 之 “凶”。更如柯达胶卷 “贞” 于传统技术,却在数码时代 “贞凶” 退市,印证《庄子》“始卒若环,莫得其伦” 的变易观(《庄子?寓言》)。
2. 位不当凶:正固的结构性矛盾
《否卦?九五》云:“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贞凶。”(《否卦》)身处否塞之世(位不当),固守成规(贞)反加速灭亡。如商纣王 “酒池肉林”,以 “天子权威” 为 “贞”,却因 “失道寡助” 致 “血流漂杵”(《尚书?武成》);南宋赵构 “贞” 于 “议和保平安”,却因 “首把杭州作汴州” 失中原民心(《宋史?岳飞传》)。
《周易?革卦?彖传》强调:“天地革而西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卦》)当 “贞” 与 “时势” 相悖,需如 “汤武革命” 般 “顺天应人”,而非困守 “贞” 之教条。
西、贞道圆融:从三境到一境的辩证统一
《易经》三境,归根于 “一阴一阳之谓道” 的辩证智慧:
贞吉是 “道之基”:无 “贞” 则吉无本,如大厦无基;
贞厉是 “道之动”:无 “厉” 则贞僵化,如流水不腐;
贞凶是 “道之极”:无 “极” 则道不显,如物极必反。
正如《周易?系辞下》所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真正的守正,需在 “贞吉” 中居安思危(贞厉),在 “贞凶” 中果断变革,如王阳明 “事上磨炼”,于 “贞” 中见 “变”,在 “变” 中守 “贞”,最终抵达 “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的境界(《周易?艮卦?彖传》)。
结语:贞道的现代性启示
《周易?系辞上》有云:“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贞道三境,终归于 “正” 与 “时” 的圆融 —— 非机械守正,而是如《中庸》“致中和” 般,在 “贞” 的底色上,绘就 “时中” 的智慧画卷。此乃《易经》穿越三千年的终极启示:守正不是终点,而是与天地同流的永恒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