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病危的消息,如同平地惊雷,瞬间震动了整个咸阳宫乃至帝国高层!
尽管消息被严密封锁,禁止外传,但那种山雨欲来的压抑和恐慌气氛,还是迅速蔓延开来。
这一次的病情恶化,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凶险。
始皇帝不仅咳血更加频繁,而且出现了长时间的昏迷和意识模糊。
清玄的“生气疗法”(吸氧)虽然还能暂时维持他的生命体征,但效果己经大打折扣,无法再让他恢复清醒和思考能力。
太医们更是束手无策,只能战战兢兢地用各种名贵药材吊着性命,却无法逆转那如同油灯耗尽般的衰败。
所有人都明白,这位开创了大一统基业、威震西海的千古一帝,恐怕……真的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
权力真空的阴影,如同巨大的梦魇,开始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咸阳城内,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各种政治势力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开始了疯狂而隐秘的活动和布局。
李斯:作为百官之首,帝国的丞相,李斯无疑是此刻除了皇帝之外最具权势的人物。
他一方面要竭力维持朝局的稳定,处理日常政务,封锁皇帝病危的消息,防止引发动乱;
另一方面,他也必须为即将到来的权力交接做准备。
他的立场变得极其关键和微妙。
是遵循始皇帝生前(或许并未明确表达,但倾向明显)的意愿,支持公子扶苏继位?
还是为了自保和维持法家体系的稳定,与看似更容易控制、且有赵高旧部暗中支持的公子胡亥达成某种交易?
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他频繁地召见心腹官员,加强对京畿地区兵马(主要是郎中令和卫尉)的控制,行事更加谨慎低调,让人看不透他的真实想法。
扶苏:作为长子,也是最被朝野看好的(至少在部分开明派和军方看来)继承人,扶苏此刻的心情最为复杂和煎熬。
他既为父皇的病危感到忧心忡忡,又不得不面对日益逼近的权力斗争。
在清玄和蒙毅(他代替兄长蒙恬在朝中辅佐)等人的提醒和支持下,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是仁厚和被动,而是开始积极地联络朝中同情和支持他的力量(比如一些思想开明的官员、部分军方将领、以及清玄“格物学派”中成长起来的新锐),并试图通过掌握部分禁军(如太子卫率)来增强自保能力。
但他毕竟缺乏其父那种杀伐决断的狠辣和深厚的政治根基,面对李斯这样老谋深算的权臣和胡亥背后可能存在的阴暗势力,他依然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胡亥与“后党”:公子胡亥虽然年幼(历史上此时也己成年),且才能平庸,但在赵高倒台后,一些原本依附于赵高的宦官势力、部分对扶苏和改革派不满的宗室勋贵、甚至可能包括他的母亲(如果是受宠的胡姬?)所在的“后党”势力,开始将他视为可以推上台前的“傀儡”或“旗帜”。
他们暗中勾结,散布谣言中伤扶苏(比如指责扶苏与“妖道”清玄勾结过密,图谋不轨),并试图拉拢李斯或者掌握部分宫廷禁卫力量,为日后可能的篡位做准备。
他们的活动虽然隐秘,但那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己经可以嗅到。
军方势力:蒙恬(假设他仍在北疆戍边,但影响力巨大)和蒙毅兄弟所代表的军方力量,态度至关重要。
他们手握重兵,是大秦帝国稳定的基石。
从历史上看,蒙氏兄弟与扶苏关系良好,是扶苏继位的坚定支持者。
但身处最高权力斗争的漩涡,他们也必须考虑家族的安危和帝国的稳定。
他们的最终选择,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局势的走向。
李斯和胡亥方面,也必然在暗中试图拉拢或分化军方势力。
清玄与“格物”力量:清玄本人,以及他所代表的“格物司”和“格物学府”这股新兴力量,无疑也成为了各方势力关注和争取的焦点。
清玄不仅深受始皇帝(至少是之前的)信任,拥有崇高的声望和巨大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他掌握着足以改变战争模式和国家发展方向的“格物”技术和人才!
谁能得到清玄的支持,谁就等于掌握了未来!
扶苏自然是将清玄视为最可靠的盟友和师长,希望得到他全力的支持。
李斯则一方面需要借助清玄的技术力量来巩固自己的政绩和权力,另一方面又对这股难以完全掌控的力量心存忌惮,试图将其纳入自己的体系。
胡亥一党则视清玄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但或许也会在某些时刻,试图利用或分化“格物”力量?
军方则看重清玄能提供的先进武器装备和后勤支持,愿意与其保持良好关系。
清玄深知自己正处在一个极其危险的十字路口。
他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决定他自己、他的弟子、甚至整个“格物学”的命运。
他表面上依然保持着镇定和低调,每天按时入宫为始皇帝进行“生气疗法”(虽然效果甚微),并继续督导“格物司”和学府的日常运作,不参与任何派系的纷争。
但暗地里,他也开始了更加周密的布局和准备:
加速核心技术成熟与保密:他要求公输墨和石齐等人,加快神臂弩、水泥、改良钢铁的标准化生产和技术文档的整理归档工作,并将最核心的图纸和配方(比如黑火药的精确配比和稳定化处理方法、玻璃光学透镜的打磨工艺、甚至他正在构思的更先进武器的雏形?)进行多重备份和加密(用他独创的“仙文密码”和物理隐藏方式),确保即使发生最坏的情况,这些技术火种也能得以保存。
他还进一步加强了“格物司”和学府核心区域的安保措施。
分散人才与建立联络:他开始有计划地将一部分经过考验、能力出众且忠诚可靠的学府毕业生,派遣到关中以外的、由相对开明或与扶苏友好的官员(如果有的话)管辖的地方郡县,担任技术官员或教习。
这既是为了推广“格物学”,也是为了分散风险,建立外围的据点和联络渠道。
他还让大壮利用采买物资的机会,秘密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情报传递网络(虽然很原始,比如用信鸽、约定暗号等),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互通消息,互相支援。
强化自身“底牌”:他命令公输墨秘密研制威力更大、更便携的“掌心雷”(改进引信和装药结构),并尝试开发防御性的“法器”(比如用改良钢铁制作的更轻便坚固的“护身甲”,或者能释放浓烟、强光干扰视线的“遁形符”——化学烟雾弹和闪光弹的雏形)。
同时,他也让芸娘加紧研究各种药物和毒物的性质与解药,以备不时之需(虽然他不希望用到)。
他知道,在乱世之中,拥有足以自保甚至改变局势的力量,才是最可靠的。
与关键人物保持沟通:他维持着与扶苏的紧密联系,向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建议。
他也保持着与李斯的必要沟通,了解朝局动向,并试图巧妙地影响这位丞相的最终抉择(比如强调扶苏继位对稳定和发展“格物”事业的好处)。
他还尝试通过蒙毅,向远在北疆的蒙恬传递一些信息,希望能在关键时刻获得军方的支持。
清玄知道,自己做的这些准备,未必能阻止历史悲剧的重演,也未必能保证自己和“格物学”的万全。
但他必须尽力而为!他不能坐以待毙,更不能让自己辛苦开创的事业,毁于一旦!
咸阳城上空的乌云越来越厚,沉闷的雷声在遥远的天际滚动。
一场决定大秦帝国命运的巨大风暴,己经近在咫尺。
而清玄,这位身处风暴眼中的“伪仙”,正咬紧牙关,准备迎接他穿越以来……最严峻、最残酷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