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纸上的攻防战(1998年11月25日 象棋社)
寒风从棋社的窗缝里钻进来,卷着胡荣轩手中的坐标纸沙沙作响。距离市青少年赛“数学象棋”赛道开赛仅剩三天,他和棋社成员正围在长桌前,盯着墙上贴着的对手资料——最显眼的是一张印着“西北狼”赵虎的照片,照片下标注着他标志性的“敢死炮”布局:开局弃马抢攻,用凌厉的炮火撕开防线。
“赵虎的‘敢死炮’前七步必走炮二平六、马八进七、车九平八……”社长刘浩然翻着资料,眉头紧皱,“以往的棋手都在第七回合被他的重炮绝杀,根本来不及防守。”
胡荣轩没说话,低头在坐标纸上快速勾勒。父亲笔记里的“子力联动模型”在脑海中浮现,他突然眼睛一亮,用红笔圈出棋盘上的几个点位:“如果我们用马三退五(3,0→3,2),这个落点与黑方炮位形成√8的距离,刚好避开首接攻击。”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接着车九平七(9,0→7,0),与马构成新的防御链,这两步棋形成的轨迹能将黑方炮火的威胁降到最低。”
社员们凑过来,看着纸上密密麻麻的函数公式和坐标轨迹。王磊挠挠头:“可是这样会不会太保守?赵虎的攻势根本不给你喘息机会。”
“所以我们要在防守中寻找反击点。”胡荣轩说着,又在纸上画出抛物线,“当黑方炮打到(4,0)位置时,我们的车和马能通过坐标变换,在(5,2)和(7,0)形成交叉火力,这时候……”他的笔尖重重落下,“就是反击的时机。”
接下来的两天,棋社里充满了紧张的推演氛围。胡荣轩和成员们用坐标纸模拟了上百次对局,13次修正函数模型。每一次调整,都让“马三退五→车九平七”的防御链更加完善,也让反击的时机计算得更加精准。
暴雨中的幻影(11月27日 深夜)
比赛前夜,暴雨倾盆而下。胡荣轩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迷迷糊糊中,他仿佛看到父亲站在雨中的棋摊前,棋盘上的棋子泛着奇异的光芒。父亲的手在空中比划,每一个落点都化作跳动的坐标。
“荣轩,记住,马走日的轨迹是人生的可能性……”父亲的声音混着雨声传来。胡荣轩想要靠近,却发现棋盘上的坐标点连成了自己后颈疤痕的形状。突然,一道闪电划过,父亲的身影消失了,只留下棋盘上的“帅”和“卒”在雨中对峙。
胡荣轩猛地惊醒,冷汗湿透了后背。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床头,他摸向枕头下的残“帅”棋子,借着微光,赫然发现棋子底部刻着“1995.10.21”——正是父亲失踪的日期!他的心剧烈跳动,仿佛感受到了父亲跨越时空的指引。
黎明前的抉择(11月28日 清晨)
天还没亮,胡荣轩就来到了棋社。他再次摊开坐标纸,将昨夜梦中的感悟融入到战术中。当第一缕阳光照进窗户时,他终于完成了最后的调整。此时的“马三退五→车九平七”防御链,不仅是严密的防守体系,更暗藏着如同父亲当年“七步成杀”般的绝杀可能。
社长刘浩然推门而入,看到胡荣轩布满血丝的眼睛和桌上的战术图,不禁动容:“准备好了吗?”
胡荣轩握紧残“帅”棋子,坚定地点头:“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我和父亲的一次对话。在这个坐标系里,我要走出属于我们的将军之路。”
窗外,雨停了,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胡荣轩背着书包,朝着赛场走去。他知道,在那个充满挑战的棋盘上,每一个坐标点都将是他证明自己、追寻父亲足迹的关键一步。而楚河汉界的另一端,或许正有一场注定载入象棋史册的精彩对决,等待着他去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