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余现在有两项任务,一个是买房、一个是找工作。
第一个比较迫切。
既然事情己经发展到这个阶段,她有必要重新调整一下接下来的人生规划。作为一个优秀的理科女,姜余从来都是计划先行。对自己的人生有长期规划,也有中期和短期计划。
想想几个月前,自己的规划是住在公司两年,攒钱加提升技能,两年之后升职加薪加买房。
可原本打算顺其自然的感情,却把所有的规划都打乱了。
想想那个罪魁祸首,姜余心里像喝了一杯没有调匀的蜂蜜水,丝丝甜蜜晃呀晃的。
姜余就是以这样一副死样子,出现在了媛媛和齐静面前。
“我要买房,现在!我还要换工作,近期!”
媛媛和齐静对视一眼,开始分瓜子和薯片。
“说说看。”
姜余揉了揉自己的脸:“我不可能再住在公司里了。我需要一个窝,一个不大的窝就行,这是我的尊严。我不想跟他在他的房子里同居。”
“大平层不好住吗?姜余你是不是有受虐倾向?”
“在他的房子里我不能放松,我需要有自己的房子,在结婚前不能住进他家。”
媛媛有点理解姜余的心情:“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也是刚刚知道的,杭市出了新的购房政策,首套房认定标准放宽到只要本地第一套房产即可,也就是姜余,你只需要付百分之十五的首付就可以买房了!”
姜余一把抱住媛媛:“啊啊啊啊!这个政策是专门给我制定的吗?”
媛媛也尖叫:“啊啊啊,这个政策是给咱俩制定的,我也要买房了!”
这下轮到齐静尖叫了:“啊啊啊,你们俩都要买房了吗?那我怎么办,独守空房吗?”
媛媛:“从准备买房到装修入住,还需要几个月时间,我还能陪你一段时间的。”
姜余:“不不不,我要向齐静爸妈学习,买二手房,以最快的速度入住。”
媛媛不解:“这么急吗?最近可是有很多不错的新房哦。”
姜余:“我很急,我要给我男朋友打造一个爱巢!”
媛媛和齐静一脸鄙视。
越来越没有出息了。
说干就干,三个人马上开启了疯狂的看房模式。
姜余之前动过买房的打算,但自己在老家有一套房子,再在杭市买房就不能享受首套房的低首付和低利率,这就给她带来很大压力。
现在好了,百分之十五的首付,还是能负担起的。
姜余心里有谱,婚前公寓不用买的太大,两室即可,重点是要生活和交通便利,她的目标是六七十平的两居室,带装修的二手房最好,总价不超过150万,因为爸妈说过,她在杭市买房可以赞助三十万。这样,自己攒的钱可以用来装修买家电。
最好是离帝景小区近一点。姜余捂脸,现在什么事情都不自觉地优先考虑他。
冲着这几项要求,还真有几套合适的房源。
媛媛想在单位附近买套单身公寓,三西十平那种,选择性更多,因为市政附近有人才公寓,媛媛的公务员身份可以享受高层次人才补贴,这样算下来,不用父母的资助也能轻松拿下。
媛媛不禁感叹,原以为买房是多么遥远的事情,因为买房,还跟前男友分手。现在看来,只是我们的信息存在偏差,只要做好规划,工作两年买房并不是难事。
媛媛的房子首先确定了下来,姜余陪她去办理手续。
房产局的工作人员是媛媛同事的媳妇,很是热情,麻利地办好了各种手续:“现在程序都简化了,稍等片刻,今天就能拿到红本本。我说小姑娘啊,咱们这个大的红本本,可比民政局那个小的红本本重要多了,这就是咱们安身立命的保障啊。”
媛媛点点头:“谢谢王姐,今天办得这么顺利,真是麻烦你了。”
“麻烦什么,我就是做这个的,为人民服务嘛。”王姐天生热心肠,“这个小姑娘是你同学吗?买房了吗?最近房地产市场低迷,妥妥的买房市场,要抓紧机会啊。”
媛媛马上说:“在看着呢,她也要买房,就是工作暂时未定,不知道该买在哪个区域。”
王姐上下打量姜余:“你也是杭大毕业的?正在找工作?你跟媛媛一样考公啊,现在公务员有高层次人才补贴,媛媛这不是补贴了十万块吗?跟白捡似的。你怎么不试试呢?”
媛媛和姜余对视一眼,是啊,为什么不试试考公呢?
如果姜余不打算在设计院继续待下去的话,找工作可以试试考公,杭市的公务员待遇很高,但也难考,可姜余是什么人啊,考证达人,不差这一个了!
两人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
可是这样的话,买房计划要推迟到明年了,毕竟考上公务员才能享受补贴。
王姐手一挥:“今年的政策你没认真看吗?只要符合高层次人才标准,购房补贴的范围是近三年内。也就是说,你可以现在先买房,明年再申请补贴!”
两个人牵着手跳起来:“太好了!今天的好消息简首是一个接着一个!办!马上就办!”
这几天一首在忙着到处看房,着实把姚风尧冷落了,姚总怎么能受得了这种忽视,一下班就黏了过来。
“今天无论如何都不能扔下我了,你干什么我都要跟着你!”
“乖,今天我们闺蜜聚会,不带家属。”
“为什么不带家属?”
“因为她俩没有家属!”
“这么大的人了,为什么没有家属?”
姜余眯起眼睛:“往上数几个月,你也没有女朋友,我也没有男朋友呢,现在就笑话上别人了?”
姚风尧一脸坏笑:“我可以给媛媛和齐静介绍男朋友,这样她俩就不会天天缠着你,我就能天天跟你在一起了。”
姜余:还有这种操作?这叫什么,买椟还珠?因噎废食?近朱者赤?爱屋及乌?
“没一个词用得准确,这叫做“还我姜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