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墙之隔的谢府,处处透着雅致与宁静。
在那棵繁茂的梨树下,便是沈昭昭曾经不慎摔落的墙头。
如今,此处己悄然发生了变化。
原本略显单调的墙边,新建起了一座精巧的小亭子。
亭子的飞檐犹如展翅欲飞的鸟儿,轻盈灵动。
亭子上方悬挂着一块牌匾,上面的“娇客亭”三字,是谢明霁亲自提笔书写。
而在墙头之下,谢明霁也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
他特意命人在地上铺了厚厚的软毯,那软毯质地柔软,颜色素雅,以防有沈昭昭不慎从墙头摔落受伤。
不仅如此,他还安排了几个下人时刻守在这里,这些下人训练有素,神情专注,眼睛不时地望向墙头方向,时刻保持着警惕,仿佛在等待着某个特别的人出现。
他们的存在,就像一道无形的屏障,为这片区域增添了几分安心与保障。
整个场景,无不透露着谢明霁对这片地方的重视,以及他内心深处那份难以言说的牵挂。
他要为阿梨提供最好的。
眼尖的小厮瞧见墙头上的沈昭昭,那一瞬间,众人像是被无形的指令操控,立马有序地行动起来。
只见其中一个身形矫健的小厮,脚下生风般朝着存放梯子的角落奔去,那急切的步伐带起了些许尘土。
另有一个伶俐的丫鬟,转身便朝着墨隐所在的书房方向匆匆跑去。
而剩下的一个老嬷嬷,则站在墙下,仰着头,脸上满是关切与焦急,温柔地朝着沈昭昭安抚道:“沈大姑娘,您莫动呀,梯子马上就来咯。”
沈昭昭歪着头,一双美目好奇地打量着他们,眼神中透着灵动与俏皮,问道:“你们在这做什么?”
老嬷嬷脸上立马浮现出和蔼的笑容,恭敬地回答道:“回姑娘的话,是二郎安排我们在这边守着。
二郎担心您哪天来了,会有什么闪失,特意嘱咐我们,若是您来了,定要保证您的安全。”
沈昭昭听闻老嬷嬷所言,心里甜得像吃了十块梨花糕和枣泥酥。
她眉眼弯弯,喜滋滋地问老嬷嬷:“嬷嬷,霁哥哥真这么说的?”
老嬷嬷笑着点头:“那还有假,二郎对姑娘您的上心,我们都看在眼里。
昨儿还特意叮嘱,要我们时刻留意姑娘会不会来,务必护好姑娘周全。”
沈昭昭脸颊绯红,开心地晃着两条腿:“我就知道霁哥哥对我最好啦!
嬷嬷,你说霁哥哥是不是也觉得,我俩是天下第一好?”
老嬷嬷捂嘴轻笑:“姑娘和二郎那感情,旁人都羡慕不来,可不是最好嘛。”
沈昭昭乐得不行,双手托腮,憧憬道:“等会儿见到霁哥哥,我定要好好谢谢他。
嬷嬷,霁哥哥这会儿在做什么呢?”
老嬷嬷思索一番:“估摸着在书房读书呢,二郎一向勤勉。
不过姑娘来了,二郎指不定多欢喜。”
鹤鸣书院以其严谨学风与深厚底蕴闻名遐迩,故而其入学考试向来颇为严格。
此次,谢明霁尚未到书院惯常的入学年纪,如此一来,对他的要求更是水涨船高。
鹤鸣书院通常规定,前来求学的幼童年龄大致需在8 - 15岁之间。
除此之外,幼童们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识字能力,就像能够熟练诵读《三字经》《百家姓》这类启蒙蒙学读物。
考试之时,考官会当场指定蒙学经典中的某一片段,要求幼童即刻背诵,以此来考查他们的记忆力是否出众。
不仅如此,书院还会通过巧妙的对对联以及识别生字等方式,全方位检验幼童们的基础文化水平。
对对联,既要讲究对仗工整,又要富有新意,着实考验幼童们的才思敏捷程度,而识别生字,从简单的常用字到稍显生僻的字词,无一不是对幼童知识储备的深度检验。
尤为重要的是,鹤鸣书院十分注重幼童的品行修养。
书院会安排夫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幼童们的言行举止,或者向家长询问评价,以此来判断幼童的品德操行是否符合书院的要求。
如此繁多且严苛的要求,让谢明霁不得不全力以赴,需要准备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
他每日挑灯夜读,务必确保自己将该背诵的书籍都烂熟于心。
这日,沈昭昭前来探望谢明霁,甫一见面,便瞧见他那浓重的黑眼圈。
沈昭昭先是一愣,紧接着眼眸弯弯,嘴角忍不住上扬。
她赶忙转过身去,用手捂住嘴,试图压抑那即将溢出的笑声。
在她眼中,此刻的霁哥哥,活脱脱就像一只憨态可掬的竹熊,那模样实在是可爱又好笑。
谢明霁正专注于手中的书卷,听闻沈昭昭那压抑不住的笑声,缓缓放下手,抬起头来,眼神中满是无奈地看着她。
窗外的阳光斜斜地洒进来,在他身上勾勒出一道柔和的轮廓,只是那浓重的黑眼圈破坏了几分平日的俊朗。
“阿梨,你笑什么?”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又透着对沈昭昭的宠溺。
沈昭昭好不容易止住笑,眨了眨灵动的双眼,走到谢明霁身边,伸手轻轻戳了戳他的脸颊,笑嘻嘻地说道:“霁哥哥你都变成竹熊了,眼睛周围都是黑黑的,好丑啊。”
说着,她又忍不住咯咯笑起来,笑声如银铃般清脆,在这安静的书房里回荡。
谢明霁听了,无奈地摇了摇头,伸手轻轻点了点沈昭昭的鼻尖,佯装嗔怪道:“就你调皮,还不是为了准备那入学考试,日夜苦读才成了这副模样。”
但他眼中的笑意却怎么也藏不住,仿佛只要看着沈昭昭这活泼的模样,所有的疲惫都能一扫而空。
沈昭昭歪着头,满是不解地看着谢明霁,那明亮的眼眸里写满了困惑:“那些书,霁哥哥不是早就背下来了吗?为什么还要再看这么多遍?多累呀!”
说着,她轻轻拉住谢明霁的衣袖,轻轻摇晃着,眼神里满是心疼。
“霁哥哥,我们出去放纸鸢吧。”
她的声音软糯,带着几分撒娇的意味,仿佛只要谢明霁答应,那外面明媚的阳光、广阔的草地便在向他们招手。
谢明霁看着沈昭昭,眼神里满是温柔与坚定,他轻轻摇了摇头,伸出手摸了摸沈昭昭的头,说道:“虽然都背下来了,但是还是要再巩固巩固。
因为我年纪太小了,所以山长会对我要求更高一些,记熟一点能保证更顺利。”
谢眀霁自由聪慧早熟,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沈昭昭听了,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垂头丧气地说:“你怎么那么想去上学呀。
书院每天都要上那么多的课,多无聊啊。”
她撅着嘴,一脸不情愿的样子,脑海中浮现出书院里那些枯燥的课业场景,觉得实在是不如在外面玩耍来得有趣。
谢明霁看着沈昭昭这副模样,不禁笑了起来,他耐心地解释道:“阿梨,书院里能学到好多有趣的知识,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讨学问,那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呢。
而且只有学到更多的东西,将来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