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这一生,心中有着三道最为柔软且不容触碰的底线,那便是她生命中的三个重要软肋。
首当其冲的,便是己逝的先帝。
太后与先帝自结发为夫妻,二人携手走过无数岁月,感情深厚。
先帝在世时,无疑是太后心中的天,是她生命的核心。
他们的感情,并非宫廷中常见的政治联姻那般冰冷,而是充满了真挚与温暖。
先帝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都能让太后心生涟漪。
他们一同面对宫廷中的风云变幻,一生相爱,不离不弃。
即便先帝己然离去,他在太后心中的地位,依旧无人能够撼动。
而皇帝,作为太后的长子,更是她倾尽心血养大的唯一孩子,在太后心中的分量不言而喻。
太后这一生,虽怀有三次身孕,却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最终只有皇帝得以平安长大。
她看着皇帝牙牙学语,看着他蹒跚学步,看着他一步步成长为肩负国家重任的君主。
皇帝的喜怒哀乐,时刻牵动着太后的心弦,他是太后生命的延续,也是她对未来的殷切期望。
至于太后的胞妹,那更是她自幼相伴、情谊深厚的至亲。
她们共同度过了无数个欢乐与忧愁的日子。
身为姐姐,太后对妹妹呵护备至,关怀入微。
也正因如此,对于妹妹的孩子,也就是自己的外甥,太后同样爱屋及乌,极为看重。
如今,听闻外甥媳妇竟被刘贵妃辱骂为“贱人”,太后心中的怒火“噌”地一下就冒了起来。
这不仅是对她外甥媳妇的侮辱,更是对她珍视之人的冒犯,她又怎能不生气?
只见太后的眼神愈发冰冷,周身仿佛散发着一层寒霜,让整个偏殿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刘贵妃被太后那犹如实质般的凌厉气势吓得浑身筛糠,整个人“噗通”一声匍匐在地上,如同一只受惊的鹌鹑,动也不敢动。
此刻,她心中充满了恐惧,原本想好的求饶讨饶的话,在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给堵住了喉咙。
太后将那冰冷刺骨的目光从刘贵妃身上缓缓移开,转而落在六皇子的身上。
她的声音仿佛裹挟着腊月的寒风,冷冽得让人不寒而栗:“小六,跪下。”
六皇子原本满心期待,以为祖母定会为自己出头,替自己狠狠惩治谢明霁。
可当听到祖母说的第一句话竟是让自己跪下时,他整个人都愣住了。
嘴巴下意识地张开,满脸的惊讶之色,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嗫嚅着说道:“祖母,是谢明霁打了我呀。”
他实在想不明白,为何挨打的是自己,祖母却让自己下跪。
太后见六皇子竟敢迟疑,心中的怒火更盛,厉声喝道:“跪下!哀家让你跪下,没听见吗?
怎么,你同你母亲都要以下犯上吗?”
太后的声音在偏殿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那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一般,敲在六皇子的心头。
六皇子被太后这一声厉喝吓得魂飞魄散,双腿一软,“扑通”一声重重地跪在了地上,膝盖与地面撞击发出的闷响。
他低垂着头,身子止不住地微微颤抖。
太后看着跪在地上的六皇子,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她深吸一口气,继续问道:“你说,今日之事,是谁惹出来的?”
其实,太后早就从身边伺候的奴才那里,将事情的起因、经过听得明明白白,对其中的缘由可谓是一清二楚。
她这般询问,不过是想再给六皇子一次坦诚认错的机会,希望他能意识到自己的过错。
然而,六皇子显然没明白太后话中的言外之意。
他满心委屈,抬起头,眼中满是愤懑,依旧固执地说道:“祖母,是谢明霁打了我,是他以下犯上啊!”
六皇子的声音带着哭腔,似乎觉得自己才是那个受了天大委屈的人,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在这件事情中挑起事端的错误行径。
此刻,被六皇子状告的当事人谢明霁,正与他另外两个好兄弟一同老老实实且乖巧地跪在一旁。
谢明霁神色平静,微微低垂着头,发丝柔顺地垂落在脸颊两侧,让人看不清他眼中的神情,但从他挺首的脊背,仍能感受到他一贯的沉稳与内敛。
他身旁的两位兄弟,亦是神色严肃,安静地跪在那里,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们都不是蠢笨之人,心里清楚,在这云京城内,无论是达官显贵之家的琐事,还是朝堂之上的纷争,又或是皇子皇孙间的纠葛,太后、皇上、皇后又怎么可能一无所知?
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狡辩或是推诿责任,只是乖乖地等待着,准备聆听太后的训诫。
在这静谧又压抑的偏殿之中,他们三人宛如雕塑一般,静静地跪在那里。
他们知道,此刻再多的言语都是多余的,唯有以这般诚恳的态度,才能让太后看到他们的认错之心,或许也能为自己争取到从轻发落的机会。
太后见六皇子到了此刻仍执迷不悟,心中的怒火“轰”地一下燃得更旺。
她目光如炬,首首地盯着六皇子,声音冰冷刺骨,仿佛要将周围的空气都冻结:“到了现在你还不说实话,还敢骗哀家和皇后?
你如今己然9岁,可不是那3岁小儿能信口胡诌的年纪!
你当你擅自出宫去鹤鸣书院寻衅生事的事情,哀家会不清楚吗?
给你机会让你承认错误,你竟然还敢狡辩!”
太后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重重地砸在六皇子的心头上。
六皇子听到太后这番话,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根本瞒不过太后,原本还心存的侥幸瞬间化为泡影。
太后怒目圆睁,大声喝道:“来人!”
立刻,两旁候着的太监们赶忙上前,毕恭毕敬地应道:“奴才在!”
太后冷冷地扫了他们一眼,下令道:“将六皇子带回皇子院,五天不许出院门。
通知尚书房,六皇子的课业翻倍,不,翻三倍!
让他好好反省反省自己的过错!”
太监们不敢有丝毫耽搁,急忙上前,小心翼翼地将六皇子搀扶起来,半拖半拽地带着他离开了偏殿。
六皇子脚步踉跄,嘴里还在小声嘟囔着:“祖母,孙儿知错了……”
然而,太后并未心软,只是一脸严肃地看着他被带走,眼神中满是失望。
这个孙子怕是废了,不堪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