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灯映雪:晚唐中兴录
孤灯映雪:晚唐中兴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孤灯映雪:晚唐中兴录 > 第10章 华清宫密录

第10章 华清宫密录

加入书架
书名:
孤灯映雪:晚唐中兴录
作者:
公子流苏
本章字数:
5554
更新时间:
2025-05-24

月圆之夜,华清宫飞霜殿前,李怡独自站在一株千年银杏下。

微服出宫己有三日,他假扮成来此疗养的富商,只带了令狐绹和两名北辰卫精锐暗中保护。

"东家,查清楚了。"

令狐绹从阴影中走出,声音压得极低,"

飞霜殿自宪宗驾崩后就封闭了,但每月十五都有个老宦官来打扫。"

李怡眯起眼睛:

"什么时候?"

"子时。"

令狐绹递上一把铜钥匙,

"这是从管事那'借'来的。"

钥匙入手冰凉,柄端刻着一个小小的"怡"字。

李怡心头一震——这分明是与他幼时刻给马元实的那枚铜钱上的字迹一模一样!难道...

更漏指向子时,飞霜殿外果然出现了一个佝偻的身影。

老宦官颤巍巍地打开铜锁,刚迈进殿门,就被李怡从后制住。

"别出声。"

李怡将刀刃抵在老宦官颈间,

"朕只问一次,马元实在哪?"

老宦官浑身一抖,缓缓转身。

月光下,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依稀能看出当年马元实的轮廓:

"怡...陛下?"

刀刃当啷落地。

李怡怎么也没想到,王宗实和马元实竟是同一人!

难怪他会在关键时刻倒戈相助...

"老奴有罪..."

马元实跪地叩首,

"当年为避马元贽耳目,不得不改名换姓..."

"起来说话。"

李怡扶起老宦官,

"你每月来此作甚?"

马元实从怀中取出一方锦帕:

"为先帝守护这个。"

锦帕里包着一块温润如玉的白石,上面密密麻麻刻满了小字。

李怡就着月光细看,竟是宪宗亲笔所书的《传位密录》!

文中详述了宪宗如何发现郭贵妃与马元贽勾结,欲毒杀自己改立穆宗;

又如何秘密将幼子李怡托付给郑贵妃抚养,并在《贞观政要注》中留下传位诏书...

"先帝临终前将此石交给老奴,命我每月以药水养护,等待陛下亲临。"

马元实老泪纵横,

"三十七年了...老奴总算等到这一天..."

李怡双手微微发抖。

这块"白石"实为一种罕见的记忆玉,需定期浸泡特制药水才能保持字迹。

宪宗用这种方式,将真相跨越时空传递给儿子。

"陛下,还有一处..."

马元实引着李怡来到殿后温泉池,

"先帝在此池底藏了..."

话音未落,一支弩箭突然射穿了他的咽喉!

李怡猛地回头,只见小顺子站在飞霜殿顶,手中弩机寒光闪闪。

"护驾!"

令狐绹和两名北辰卫立刻扑向殿顶。小顺子却不恋战,转身就逃。

李怡扶住奄奄一息的马元实:

"池底有什么?"

"玉...玉..."

老宦官的手无力垂下,终究没能说完最后一个字。

温泉池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满月清辉。

李怡褪去外袍,一个猛子扎入池中。

水温奇高,几乎灼伤皮肤。他强忍剧痛下潜,在池底摸索...

指尖突然触到一个金属匣子!

李怡用力将它拔起,浮出水面时几乎窒息。匣子通体乌黑,锁孔形状奇特——像是一枚铜钱!

李怡猛然醒悟,从暗袋中取出那枚刻有"怡"字的铜钱。

铜钱插入锁孔的瞬间,匣子弹开,里面是一卷玉册

——皇室专用的玉牒副本!

上面清清楚楚记载着:

"三十七郎怡,元和元年丙戌月丙戌日生,母才人宋氏若宪..."

这是证明他皇室血脉的铁证!

李怡刚要将玉牒收起,突然发现匣子夹层还有一张薄如蝉翼的绢布。

展开一看,竟是宪宗亲绘的华清宫密道图,标注着一处名为"北辰阁"的隐秘建筑。

"令狐绹!"

李怡高喊,"追到小顺子了吗?"

年轻校书郎懊恼地摇头:

"那阉奴熟悉地形..."

"无妨。"

李怡展开绢布,

"我们去这里。"

按照地图指引,密道入口竟在飞霜殿的御榻之下!

移开沉重的龙纹石板,一股阴冷的风扑面而来。

李怡举着火把走在前面,石阶蜿蜒向下,仿佛通往地心。

"陛下,这会不会是..."

令狐绹话音未落,前方突然豁然开朗。

一座精巧的八角石室出现在眼前,正中石案上放着一盏长明灯,灯下压着一封信。信封上写着:

"怡儿亲启"。

李怡双手微颤地拆开信,宪宗熟悉的笔迹跃然纸上:

"若你见此信,说明朕的布置己成功大半。

马元贽与郭氏欲害朕,朕便将计就计,借装病之机写下这些..."

信中详述了一个惊人的计划:

宪宗故意表现出对三十七郎的厌恶,实则暗中培养;

他假装信任马元贽,实则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朕将真传位诏藏于《贞观政要注》中,又令宋氏姐妹各持一半玉璧为证。

马元实是朕最忠心的奴才,他会助你..."

信末突然笔迹潦草,像是匆忙写就:

"他们来了...记住,北辰阁不止这一处,骊山、洛阳、扬州皆有...同昌不可信,她..."

字迹到此中断。

李怡翻遍信纸,再无其他线索。

但信中提到的"多处北辰阁",让他想起《贞观政要注》中那些被撕去的页码...

"陛下!"

一名北辰卫突然惊呼,

"墙上有字!"

李怡举着火把靠近石壁,只见墙上刻着一幅星图,北辰星位置镶着一块熟悉的玉璧——正是他缺失的最后半块!

当三块玉璧在石室中合而为一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星图上的星辰开始发光,投射在室顶形成一幅动态的舆图!

长安、洛阳、扬州三处"北辰阁"位置清晰可见,而第西处...

"骊山温泉..."

令狐绹惊呼,

"那里标注的是同昌公主府!"

李怡恍然大悟。

难怪同昌公主要不惜一切追杀他

——她的府邸下藏着宪宗最大的秘密!

"立刻回宫。"

李怡收起玉璧,

"明日早朝,朕要宣布东巡洛阳。"

"陛下是想..."

"引蛇出洞。"

李怡冷笑,

"同昌公主蛰伏太久,该让她活动活动了。"

回程的马车上,李怡仔细研读那卷玉牒。

在最后几页,他发现了一个更惊人的秘密:同昌公主并非宪宗亲生!

她是郭贵妃与人私通所生,宪宗早己知晓,却隐忍不发...

车窗外,一轮满月渐渐西沉。

李怡着三块合一的玉璧,突然发现它们在月光下投射出的光影,竟与《贞观政要注》的残页边缘完美吻合!

"停车!"

他急声喝道,

"取《贞观政要注》来!"

当残页与玉璧光影重叠时,那些被烧焦的边缘处,竟显现出一行行隐形文字:

"...朕疑郭氏与人私通,命暗查。

元和五年冬,获铁证:

同昌非朕血脉,乃郭氏与..."

名字部分恰好被烧毁。

李怡心头狂跳,继续往下读:

"...故朕密令宋若宪调换婴孩,将真正的大唐血脉藏于..."

文字再次中断。

李怡猛地合上书本。

难道同昌公主被调包了?

真正的大唐血脉另有其人?

马车突然一个急停!

外面传来兵刃相交之声。令狐绹掀开车帘:

"陛下小心,有埋伏!"

李怡刚拔出佩剑,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

"陛下别来无恙?"

小顺子手持弩机站在路中央,身后是数十名黑衣人。

但更让李怡震惊的是,他身边站着一位雍容华贵的中年妇人

——同昌公主!

"怡弟。”

妇人轻笑,

"姐姐等你多时了。"

(第10章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