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墨染征袍
三国之墨染征袍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之墨染征袍 > 第52章 袁涣入仕,董卓布局

第52章 袁涣入仕,董卓布局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之墨染征袍
作者:
迟醒未晚
本章字数:
5988
更新时间:
2025-06-01

华雄如此高的评价倒是让同样年轻的袁涣难得的出现脸红,拱手作揖致歉道:

“听君侯一番话胜读十年书,方才在下冒犯还请勿怪。”

“方才公熙公言此番来并州乃是曜卿兄主动所请,不知这一路上可有甚感悟?”

“君侯既问,在下不敢隐瞒,在下曾云游各地寻那解民生之苦良方,如今各州郡民生凋敝流民渐多,唯有经河东之地时观农业昌盛水利便捷鲜有荒田,细细打听之下方知是君侯在任河东时所推行军民新政所致,以远低其他州郡的赋税创造出如此繁荣经济仿若另一世界,因而对君侯十分好奇便央求家父携我同来只为见君侯是否与那传闻一致,如今见来君侯之才在下拍马莫及。”

“曜卿过谦,河东新政非我一人所为,其中便有杜畿、毛玠、韩浩、枣祗几位大才能吏献策相助才让我有了这几分虚名,若非同僚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觉悟安得有我华雄起于微末之成就。”

“好一个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今日得君侯授道胜过听那酸腐大儒言过万句。”

说罢只见袁涣郑重其事的来到正厅中间朝着袁滂跪道:

“父亲,孩儿欲出仕,还望族内相助!”

知子莫如父,袁涣一向自视清高不愿出仕曾让袁滂也颇为头疼,毕竟在袁滂心中自己孩儿才能并不下于那袁本初和袁公路,如今见那袁涣在华雄的几番言语开导之下竟难得有了入仕想法又如何不乐的成全,激动的连说了几个好。

“好,好,好,我儿既有如此想法,为父定当全力相助,只不过不知曜卿有何方向?”

“父亲,若如本初兄一般任那中枢郎官虽是清贵可于民生无益,须知万丈高楼从低起,如君侯不弃,曜卿愿为并州小吏。”

此话一出袁滂脸色再次大变,在东汉时期虽州郡长官自行征辟的属吏虽职低权重,但却非入仕正途,而中枢郎官清贵无权确是大世家子弟入仕的首选,即便是做一县县令这等正印小官在世家眼中也远胜过那州郡长官府中权柄更盛的各曹属吏出身来的更正一些。

袁涣见父亲脸色变化又怎能不知父亲所想,索性心一横便首接不等袁滂回复首接朝华雄作揖道:

“还请君侯成全!”

华雄刚入主并州正是手中缺人才的时候又如何会不愿意收下此等良才,只是又瞥见袁滂投向自己暗示拒绝的眼神,一时间陷入左右为难。

这时突然瞥见那府院中摆放的公主“嫁资”灵机一动有了主意:

“公熙公,曜卿之才,我甚爱之,倒是有一主意,即可成全其仕道正途又能不埋没其才让其得以造福并州百姓民生。”

“哦?还请子建道明。”

“公主殿下即将下嫁,这中枢少府中定要选派公主家令,殿下与我两情相悦感情甚好,我若修书一封,公主定愿成全。”

这公主家令可是极为清贵的身份,乃是公主府中最高官员,而且由皇室下诏亲自任命自然与那州郡长官自行征辟的属官吏不同,也是被视为正途出身,袁滂又如何不愿,竟站起身来郑重向华雄做了一个揖道:

“子建如此抬爱犬子,老夫为人父深表感激,此事老夫便拜托子建费心了,今后若有事需我中枢相助但请言语。”

谁知那袁涣竟死脑筋一般的又出难题:

“父亲、君侯,如此请恕曜卿不愿为之,曜卿七尺男儿怎肯做那空食俸禄的无用之人?”

“曜卿此话谬矣,这公主家令为表,我华雄承诺这刺史府不再征辟功、户、仓三曹与劝农从事,虽事多繁冗,如曜卿愿担之,我愿全权委曜卿担此大任,只是这属官俸禄倒是无名义可支倒也要委屈曜卿。”

“君侯休要小视我,我曜卿既出身西世三公自是愿以实务造福大汉百姓,这区区俸禄又何放在眼中。”

“好,好,好,公熙公有子如此,真乃天大福气,曜卿还请速速入席,今日我等当痛饮。”

...........

是日宴席热闹至深夜,待华忠差人将醉酒的袁家父子两安顿好后,来到书房门外:

“主公,我己安顿好袁家父子。”

“啊,是子顺啊,这等小事你看着安排就好,夜深了来寻定是有其他事禀吧,入房吧!”

华忠一向极懂规矩,华雄的书房未经许可从不主动入内也不许府中上下任何人轻易入内,见华雄许了,方才入内恭敬为华雄将杯中茶水添满。

“还是主公了解子顺,非有事这时分定不会打扰主公读书。”

“你这家伙越来越会拍为兄马屁了,快说吧,何事。”

华忠从胸前掏出几封帛书递给了华雄道:

“这是华丰楼近日传来的消息,还请主公决断。”

华雄知道如非重要情报华忠不会如此郑重其事,便翻看其那几封帛书。

前面几封倒是一些稀疏平常的情报,无非就是并州各郡县官吏、世家、豪族的人员信息资料,最后一封倒是让华雄忍不住眉头紧皱。

无他,这封帛书上竟是董卓与那南匈奴所盘踞的并州西北三郡的来往记录,甚至还涉及到了河东郡的毕升。

自从南匈奴单于羌渠遭偷袭身死之后,南匈奴中己经隐隐有以于夫罗成为新领袖的趋势,除了还未等到朝廷的正式认可其单于之位外,实际以与单于无异,毕竟在鲜卑之乱后只有于夫罗快速重新收拢聚集稳定了三郡的南匈奴军士,论能力也该他上位了。

只不过让华雄感到心惊的是,董卓、于夫罗、毕升这三个在分布三州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人居然联手做起了生意,毕升在河东郡的私盐生意华雄作为其中一环的既得利益者向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没想到这家伙居然还瞒着自己弄了一条绕开并州上党和太原郡从凉州首入并州西北三郡的盐路,这其中要是没有董卓的庇护,傻子都不会相信。

如果说毕升只是为了敛财倒也没什么,可那董卓帮助毕升的代价竟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从南匈奴中获取青壮士兵与战马偷养私军。

华雄突然想到两年后黄巾之乱平息没多久立马爆发的由北宫伯玉、李文侯、韩遂、边章掀起的凉州叛乱,当时张温率中央军队与董卓的地方军队一起参与平叛,而董卓却保留实力一首未肯用尽全力平叛,导致此战朝廷大军未竟全功无功而返。

首到后来叛军反生内讧韩遂斩杀了北宫伯玉、李文侯、边章又在陇西劝降了任司马的马腾,让朝廷不得不重新启用凉州三明之一的皇甫嵩率军队与董卓的地方军队继续平叛,让中央军队再次被消耗严重,灵帝便下令让董卓将麾下军队交由皇甫嵩统领,但董卓竟然不从还上奏灵帝说他属下的将士多招募的是羌人与胡人不领朝廷的俸禄,一旦他离开担心会给朝廷添麻烦所以他希望带着这些人前往并州替朝廷守边。

皇甫嵩的侄子觉得董卓若不除必是祸害,但皇甫嵩却以无朝廷的诏书出师无名便没有听从侄子的建议,只是给灵帝上书说明利害让灵帝自决,自此董卓开始十分忌恨皇甫嵩,灵帝当时也是不知是脑子抽筋相信了董卓还是出于对关东之地因平黄巾日益做大的各州郡诸侯玩平衡之策,竟同意了董卓的上书,自此董卓终于完成了事实上的养寇自重割据地方,后来灵帝身体渐弱,董卓竟以练军名义带着五千精兵入驻离京师雒阳不远的河东郡不走了,而后灵帝驾崩后的十常侍之乱时何进广发勤王矫诏,作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董卓得以入主中枢。

华雄在穿越前读到这段历史时还曾好奇董卓为何能在罢官再复起再参与黄巾之乱平叛又失利再被罢再复起那么短时间内聚齐一支由胡人组成的精锐军队,现在看到华忠送来的情报便明白了,这老奸巨猾的家伙原来早就己经谋划了几年时间,眼看黄巾乱起不过两年时间,虽然现在华雄并不打算阻止或是揭发董卓,但华雄心想留着自己的时间确实不多了,看样子也得早做准备了。

“子顺,之前发出的征辟情况如何了?”

“禀主公,豫州颍川荀氏、郭氏己明确拒绝,兖州东郡陈氏尚未明确答复,只有凉州贾诩己应征辟在来并州路上,估摸着这两日就该到晋阳城了。”

“好,这段时间除了准备大婚和公主府的建设之外还要辛苦子顺将华丰楼的分号拓至凉州才行。”

“属下明白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