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的蓝光在江澜指尖微微颤动,那条来自林兆远的消息仿佛一粒沉入湖心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他没有立刻回复,而是将手机倒扣在桌上,目光投向窗外。
夜色依旧深沉,但城市灯火通明,像是无数双不肯闭上的眼睛。
赵晨站在他身后,沉默了几秒后低声开口:“老板,我们接下来怎么应对?”
“先按兵不动。”江澜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冷静,“沈渊还没出手,林兆远这时候冒出来,说明他背后有人。”
赵晨点头,没再多问。
会议室内,众人还在热烈讨论着未来五年的战略布局,苏婉正在讲解一个关于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合作方案。她的语速不快,但逻辑清晰,眼神坚定。她知道,这次的项目不仅是商业上的突破,更是一次真正的转型。
江澜走回会议室中央,打断了正在进行的发言。
“我决定,启动‘科技革新计划’。”他说得干脆利落。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周振宇率先皱眉:“老板,我们现在资金链己经很紧,还要推进科技研发?”
“正因为资金紧张,才必须推进。”江澜语气坚定,“传统行业己经被瓜分殆尽,我们要想真正立足,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
苏婉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欣赏:“我支持你。我们可以优先开发智能物流系统和新能源电池模块,这两个方向市场潜力大,技术门槛高,能形成壁垒。”
“问题是资金。”陈启明叹了口气,“我们现在连供应链优化都还没完全完成,如果贸然投入研发,可能会导致现金流断裂。”
江澜环视一圈,缓缓说道:“我来解决资金问题。你们的任务是组建最精锐的研发团队,尽快拿出初步方案。”
会议结束后,江澜回到办公室,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老唐,好久不见,最近有没有兴趣做一笔大生意?”
……
几天后,公司内部正式宣布成立“科技研发中心”,并由苏婉亲自担任首席技术官。整个项目组被划分为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制造三大板块,分别由不同团队负责推进。
然而,现实远比预期艰难。
首先是技术瓶颈。
第一批测试样品的性能远远达不到预期指标,尤其是在新能源电池方面,续航能力和充电效率都无法满足商用标准。
研发团队士气低迷,有人甚至开始怀疑这个项目的可行性。
江澜亲自下到实验室,和技术人员一起调试设备,分析数据。他不是技术人员出身,但他懂得如何激励人心。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停止思考。”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我们的目标不是复制别人的产品,而是创造全新的解决方案。哪怕失败一百次,只要有一次成功,就值得。”
这句话像一针强心剂,注入了整个团队。
随后,江澜邀请了几位业内顶尖专家前来指导,并安排部分核心成员前往国外学习先进技术。同时,他调整了研发流程,引入敏捷开发机制,加快产品迭代速度。
几个月后,第一代智能物流系统的原型机终于完成测试,运行效率提升了30%,成本下降了18%。虽然还不够完美,但己经具备商业化条件。
与此同时,新能源电池的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新的材料组合让能量密度提高了25%,充电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三分之一。
好消息接踵而至,但坏消息也随之而来。
资金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原本预计六个月的研发周期,因为不断追加新功能和优化设计,己经拖到了九个月。而外部投资方迟迟没有回应,几家原本答应注资的机构也在最后一刻撤回了承诺。
“老板,再这样下去,我们撑不了多久。”赵晨递上最新的财务报表,“如果下周不能拿到新一轮融资,我们必须削减至少两个研发项目。”
江澜接过报表,翻了几页,眉头越皱越紧。
他知道,这不是简单的资金问题,而是有人在背后操纵。
他开始重新审视每一个合作伙伴,每一条资金链路,试图找出问题所在。
某天晚上,他独自坐在办公室,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融资名单。
突然,他注意到一个细节——几乎所有拒绝投资的机构,都在过去三个月内与沈渊有过接触。
“原来如此……”他低声自语。
这是一场隐形的围剿。
沈渊无法正面击垮他,便选择从资金端下手,切断他的命脉。
江澜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城市灯火。
他知道,自己必须做出改变。
第二天一早,他召集所有高层,宣布了一项重大决策。
“我们要换一种方式融资。”他说,“不再依赖传统风投,而是首接面向公众,发行首批科技债券。”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科技债券?”周振宇惊讶地问,“这是要走上市路线?”
“不完全是。”江澜解释道,“但我们可以通过私募形式,吸引一批有实力的个人投资者参与进来。这些人不是单纯追求短期回报的资本,而是真正看好我们技术和理念的人。”
“可行。”苏婉点头,“而且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外界对我们股权结构的干扰。”
“我己经联系了几家投行,他们愿意协助我们操作。”江澜继续说,“但这需要所有人齐心协力,在最短时间内拿出一份极具说服力的商业计划书。”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每个人都意识到,这将是决定公司命运的关键一步。
接下来的几周,整个公司进入了高强度运转状态。
市场部连夜整理出详细的用户调研报告,技术部则加班加点优化产品模型,法务部也开始准备合规文件,确保融资过程合法透明。
终于,在一个月后的发布会上,江澜亲手揭开了“澜海科技”的新品牌标志。
台下坐着数十位投资人,还有不少媒体记者。
“今天我们不只是发布一款新产品。”江澜站在聚光灯下,声音沉稳有力,“我们是在向整个行业宣告,科技不是巨头的专利,创新也不属于某个阶层。它属于每一个敢于挑战规则的人。”
掌声雷动。
发布会结束后,江澜刚走出会场,苏婉迎上来,笑着问:“下一步呢?”
他停下脚步,望向远方。
“下一步,我们要做的,不只是颠覆这个行业。”
他顿了顿,嘴角扬起一抹冷笑。
“我们要让它,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