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看了信并没有生气,站在贾母的角度,她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也确实出自于对贾敏的一番慈爱之心。
前世贾敏病逝后,贾母便把这份慈爱转到了黛玉身上,担心黛玉无人娇教养,便殷切地派人来扬州接了两三次。
虽说这份疼爱终究比不上对贾宝玉的,最后甚至为了贾家舍弃了黛玉。但贾母却也切切实实地庇佑了黛玉好几年。
即便其中掺杂着算计、利用,还有愧疚。
林如海虽然对贾府有滔天的恨意,有时也不得不承认,若是没有贾母,黛玉上一世的结局只会更凄凉。
只是林如海毕竟亲眼目睹了黛玉在贾府受尽委屈、又泪尽夭亡的景象,他不想恨贾母,却控制不了自己的内心。
这一世,林如海打定了主意要离贾府远远的,即便将来调任回京了,他也不会让林家与贾府有太多的牵扯。
林如海可是知道的,贾家有许多人都不把律法当回事,几乎每个主子手里都沾了人命官司。虽然林如海上辈子并没有看到贾家最后的结局,但以他对皇帝的了解,贾家绝对得不了好。
这些想法林如海并没有告诉贾敏,一来他不想让贾敏和自己一样,每天被恨意纠缠着,更何况其中一方还是她的娘家,贾敏若是知道了黛玉上一世在贾家的处境,只怕会痛不欲生。
二来贾敏素来聪慧果决,只要让她看清楚贾府的一些行事,就根本不用担心她会为了娘家做出糊涂的事儿。
贾敏可不是会被人随意拿捏的。
不过为了让甄家放松警惕,林如海还是给贾政回了封信。说他与甄家素无往来,更不会去招惹甄家,请贾政放心。
且不管贾政收到信后如何一头雾水。林如海这边却得到了好消息。
陆铭带着锦衣卫来到扬州,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拿到了钱荣的那本账册,顺便还搜集了足以令钱家抄家灭门的罪证。
当然,林如海事先提供的线索也是功不可没的。
陆铭做事十分干净利落,他带走了那本至关重要的账册,把钱荣的罪证都移交给了林如海的人。
毕竟陆铭的任务就是拿到甄家勾结盐商贩卖私盐牟取暴利,以及教唆钱荣草菅人命的证据。
这些以后都能给甄家的覆灭添砖加瓦。
而处置钱荣则是林如海的事儿,暂时还不能暴露锦衣卫在其中的作用。
林如海雷厉风行地将钱家男女老少全部捉拿下狱,并将他们的罪证公布于世。
贿赂官员、官盐私卖、欺行霸市、雇凶杀人……布告才刚张贴出去,便引起了无数百姓围观议论。
有些人早就知道钱家的某项罪名,却求告无门,有些人则被钱家特意伪装出来的“乐善好施”欺骗了。
很快,钱家的判决结果出来了。
家产尽数抄没,之后会同盐税一起送往京城。
钱家不愧为江南盐商的领头羊,账房和衙役奉命清点钱家库房,不由都瞠目结舌。单是金银珠宝、玉石翡翠,就不下几百万两银钱,这还没有算上一箱又一箱的古玩字画,和数不清的布匹绸缎、奇珍异宝。
粗略估算一下,也不止千万两。可见贩盐何等暴利。可叹钱荣竟然尤不知足,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钱家人男子不论大小、女眷过了十六岁者,一律处死。不满十六岁的女眷充入贱籍,每人脸上刻字,遇赦不赦,终身不可脱籍。
行刑那日,林如海也到了刑场,他要亲眼看到钱荣被砍头。
以报前世杀子之仇。
随着刽子手的手起刀落,在扬州城嚣张跋扈了二十年的大盐商一朝倾倒。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这位大盐商的死讯成为了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后便彻底烟消云散了。
钱荣在扬州如此胆大包天胡作非为,犯下了累累罪行,固然少不了甄家的支持。
不过,钱荣并非只有甄家一个靠山,那个被他以数万两白银捧上同知之位的王昌,就曾替钱荣摆平了去衙门状告他的苦主。
还有一些小商户以钱荣马首是瞻,躲在他背后也做了不少诸如仗势欺人、残害百姓的事。
林如海为了把他们都绳之以法,连着忙碌了好一阵子。
这天林如海难得清闲半日,倒是用来招待了一位意料之外的贵客——杜垣。
林如海高中探花那年,杜垣尚未及冠,却己颇有才名,只是不愿科举入仕。
不过他出身好,父亲是翰林院学士,伯父杜彰当时是礼部左侍郎,担任当年会试的主考官。
林如海去杜彰家拜访时,见过杜垣几次,也很是欣赏他的才学。
杜垣却不大喜欢和他们这些进士打交道,觉得他们的功利心太重。
因而林如海和杜垣只能算得上泛泛之交。
没想到杜垣竟递了帖子,说是想上门拜访。
难道是杜彰有什么话不方便写信,便让侄儿亲自走一趟?
林如海如此猜测,亲自回了帖子,与杜垣约定了见面时间。
杜垣刚到而立之年,容貌清俊、仪容出众,身上的气度比年轻时沉稳从容了许多。
杜垣也暗自打量了一番林如海,其实杜垣对林如海的印象不深,只记得他曾经和杜彰高谈阔论过,都是杜垣不爱听的话。
如今倒是一副沉静内敛的模样。
二人多年未见,免不了一阵寒暄,林如海这才得知杜垣己经是湖广解元了,忙拱手笑道:“凭逸飞你的才学,早该中这个解元了。不过我记得从前你就不喜科考,怎的突然改了主意?”
这个问题杜垣回答过数十次了,早就心如止水,“自以前年轻气盛,家里又有大哥支撑门楣,我就是个不识人间疾苦的纨绔,左右饿不着。现在不一样了,我做了父亲,若还是总靠着家里,将来两个儿子万一有样学样,岂不是完了。”
杜垣说得半真半假,他是忠顺亲王唯一的女婿、嘉悦郡主的仪宾,哪里会养不起家?不过是怕自己身无功名,给妻子丢脸罢了。又不想每天游手好闲,将来连教导儿子都没有底气。
林如海倒是对他刮目相看了。需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且文人最重傲骨,杜垣年轻时何等孤傲出尘,现在却愿意为了妻儿做个俗人,岂不令人佩服?
“逸飞当真通透。”林如海由衷赞道。
杜垣不知林如海所想,被他郑重的语气惊了一下,忙清咳了声,说起正事来,“如海兄,弟此番前来是受人所托。”接着便把沈大学士询问杜彰,杜彰又给他写信的事都告诉了林如海。
听闻他竟然是为了给黛玉和林暄当先生专程而来的,林如海哪会说一个不字,立即要让人把一双儿女叫来,给杜垣亲自见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