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林家众人到了姑苏城外的码头,换了马车往城里去。
黛玉曾问过林如海,老家姑苏城是何样貌,林如海自己也不曾仔细逛过瞧过,只隐约记得祖宅附近热闹非凡,宵禁后仍可见万家灯火。
马车粼粼而行,黛玉掀开车帘,好奇地往外看,林暄挨着黛玉,也张大眼睛往外瞧。
但见街道上行人如织,拉车挑担的小贩在路边叫卖吆喝,时常引得行人驻足垂问。
林家姐弟虽然从来没有出门逛过街市,但林如海常常给他们买些外面的小玩意儿,因此二人对街上的东西倒不陌生,只是觉得商贩们叫卖的方式很是新奇。
过了小半日,马车忽然转了个弯儿,拐进了一条宽阔的巷子里,周围瞬间安静了不少。
又过了一盏茶的时间,便到了林宅门外,只见大门洞开,大管事林祥带着数十个下人正在门口候着。
林家祖宅虽是按照侯府的规格建造而成,却并非侯府,因而正门上挂着的牌匾上写的是“林宅”二字。
林如海下了马,走到马车旁边,问道:“玉儿,暄儿,你们俩头一次回家,想不想下来看看?”
黛玉和林暄早有此意,当下便让人将他们抱下马车。
贾敏原就有些晕船,才下船又坐了半天马车,只觉疲惫的很,也不管他们,让人抬了轿子出来,她自个儿坐轿子先去后院歇着了。
林如海牵着一双儿女的小手,领着他们在门口转了转。
这条巷子里面只有林家一处宅子,外面却连着街市,因而巷口常有车马行人经过,倒也热闹。
林宅共有五进,若要全部看完一遍,一天的时间也是不够的,林如海只带着两个孩子看了看前面两进院落,就让人送他们回去休息了。
贾敏一觉睡到了天将擦黑,醒来便问黛玉和林暄去哪了。
大丫鬟华秀一边服侍她更衣梳洗,一边回禀,黛玉在主院后面的抱厦里,还睡着,林暄睡了一觉,醒来后被林如海叫去了前院书房。
贾敏点点头,去看了一回黛玉,见她睡得正香,屋里被炭盆熏得暖烘烘的,便放下了心。
黛玉是真累着了,午膳是在船上随意用的,醒来见着贾敏,第一句话便是:“娘亲,我饿了。”
贾敏不由失笑,当即命人去偏厅摆饭。
次日,又在老宅休整了一日,贾敏便与林如海商议,年前请族里人来林家做客,年后他们再去族中拜年。
林如海也想到了这一节。前世他与族人少有往来,关系十分平淡,后来林暄夭折,族里有人打起了林家家产的主意,想把儿子过继给他,更是惹怒了他。以至于他死前想托付族人将来照看黛玉一二,都开不了口。
这一世林暄尚在,林家与族人的矛盾不会再发生,林如海重新审视了一遍林家族人,发现他们并非全都是小人。
若能从中找出几个好苗子,加以培养,将来说不定能和林暄在官场上守望相助,也能让黛玉多一份倚仗。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林如海当年尚且有个侯门公子的出身,到了林暄这一代,却是什么都没有了。
因此林如海不得不为林暄早做打算。
却说林家祖上是耕读之家,除了林如海祖上得封怀安侯这一支外,其他族人仍以耕种为生。
林氏现在的族长与林如海是远房的堂兄弟,名叫林瀚,当年也曾中过秀才,乡试考了西次都屡试不中,他便不再考了,一边继续耕种为生,一边教族中子弟读书。
收到林如海送来的请帖后,林瀚心里涌起几分感慨,他们祖上曾经与怀安侯不和,立下祖训不许后人与怀安侯的后人多有往来。
可是百年过去了,他们这一族仍旧人才凋零,有出息的子弟寥寥无几,更是没有一个能与林如海相提并论的。
林瀚年轻时也很有几分骨气,林如海回老宅守孝那几年,正是林瀚屡试不中家中最为艰难的时候,他却从没想过去林如海家里打秋风。
但他现在是一族之长,为了族人的将来,只好先把骨气放在一边了。
腊月二十六,天气难得晴朗,族长与妻子房氏带着族中老少约摸二十余人,来林宅做客。
林如海领着林暄在前院招待男客,问明族中如今人数、祭田后,林如海粗略估算了下,维持生计倒没问题,再想创办族学、延请名师就力不从心了。难怪只出了几个秀才,连举人都未有考中的。
林如海当即便与林瀚商议,每年出银三千两给族里,由林瀚负责购买田产、开办族学。
另外,除了林瀚仍担任启蒙先生并教授西书,还需再请一位举人或进士出身的,教授科举之道。
至于具体人选,还得从长计议。
林如海考虑得如此周到,林瀚哪里说得出一个不字。
前院里相谈甚欢,后院中贾敏和黛玉也与林氏众女眷们相处得其乐融融。
族长夫人房氏五十多岁,有些富态,模样很是和善,见了贾敏便拉着她的手,一口一个“弟妹”叫得十分亲热。
贾敏便以嫂呼之,众人见状都觉得贾敏为人和善,心中更添亲近之感,一时也少了许多拘束。
一时众人厮见完毕,各自坐了,房氏因对贾敏道:“我们整日在乡下,倒不知如海兄弟和弟妹回来的事,今天来得匆忙,这时节家里也没有什么新鲜菜蔬,只带了些自家腌的咸菜,和几只鸡鸭。让弟妹见笑了。”
贾敏忙道:“嫂子千万别这么想,这些都是各位嫂子和侄儿媳妇的心意,我可稀罕得很呢。”
林家什么都不缺,贾敏更是见惯了好东西,反倒觉得她们这些家常的礼物更加可贵。
房氏松了口气,笑着看了眼身边头发斑白的妇人,“鸿大嫂子,我就说吧,弟妹不是那等嫌贫爱富的人。”
林鸿之妻孟氏衣着朴素,头上一件饰品也无,她坐在红木椅子上,笑得有些拘谨:“弟妹不嫌弃就好。”
一旁的房氏长媳朱氏、林泽之妻刘氏、林深长媳于氏都纷纷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贾敏见状不由失笑,索性问了些家里一般种些什么庄稼、收成如何等话,使得众人渐渐打开了话匣子。
除了几位妇人,今日还来了三个姑娘,分别是房氏的孙女刘娴,今年十岁,林深的孙女林妙,刚满十二,还有一个五岁的林嫣,是林泽的小孙女。
眼见自己的祖母或母亲越来越自在,这几个姑娘也不再拘谨,各自吃起面前的点心来。
林嫣年纪虽小,却很大胆,她瞅着贾敏喝茶的空隙问道:“叔祖母,您家的点心是在哪里买的呀?”说话时两颊微鼓,显然嘴里还正吃着。
她祖母刘氏听了这话,登时就在她头上轻拍了一下,“没规矩的丫头,把东西咽下去再说话。”又对贾敏歉然一笑,“嫣儿这孩子被我宠坏了。”
贾敏笑道:“咱们都是一家人,就该像嫣儿这样自在点才好呢。”
她温柔地看向和黛玉差不多年纪的林嫣,“这点心是家里自己做的,你喜欢的话我让人包起来你带回去慢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