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沉默不语。
贾敏柔声道:“和玉儿有关么?我听老爷在梦中喊玉儿的名字。”
这几年林家诸事顺利,黛玉亦是无忧无虑,贾敏想象不到会有什么事,令林如海忧思至此。
林如海勉强定了定神,“敏儿,你相信世上有鬼神么?”
贾敏疑惑,“什么鬼神?”
“我是重活一世的人……”林如海缓缓说道,一面观察贾敏的表情,见她瞪大了眼睛,不禁轻笑一声,“所以我知道暄儿中毒、钱家藏秘、甄家有罪……”
随着林如海的话语,贾敏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从林暄中毒开始的每一件大事。发现自己的丈夫似乎有未卜先知的能耐,如果林如海在说谎,那该怎么解释他不同于常人之处?
可是如果林如海所说为真,那么他上一世经历过什么?才会让他的眼神里充满悔恨?
贾敏很想问,张了张嘴,却没有出声。
林如海也在犹豫,不知该不该告诉贾敏,他有预感,很快就能回京了,到时候他定然会报复贾家,或者说见死不救,若不告知贾敏真相,她能接受自己那么做么?
贾府终究是贾敏的娘家,她可以失望、不闻不问,但是绝对不会主动去伤害。
两人沉默了好一会儿,林如海先开口了,“最早年底,最晚明年初,陛下应该就会召我回京了。”
贾敏心念电转,想问林如海是不是要做一件令她为难的事,却又想到一切的症结或许更加重要。
因而问道:“上一世发生了什么?”
“暄儿三岁夭折,夫人很快病重不起,堪堪过了一年光景,你也随他去了。”林如海的语调平静无波。
贾敏却听出了他话里蕴藏的刻骨之痛。
不由自主地回想起那年,自己为了照顾重病的幼子,几乎心力交瘁,甚至一度想过:“若暄儿去了,我怕是也活不成了,那我的玉儿该怎么办?”
林如海继续道:“岳母三番几次遣人来接玉儿上京,我当时自顾不暇,又见岳母对玉儿极为期盼疼爱,便将她送到了京城。”
“首到玉儿十岁那年,九月初三,离今天没有几日了……我也撒手而去,留下咱们的玉儿一个人在世上……”
林如海越说越艰难,虽然不忍再回想他离世后,黛玉一个人在贾府里的生活,那每一幕却都己经刻在了他的脑海里,一刻也不曾忘记。
为了不让贾敏如他从前一样,被仇恨冲昏头脑,林如海将黛玉在贾府经历的事大致说了一遍。
尽管如此,贾敏仍旧痛彻心扉,双目通红地哽咽道:“难怪老爷一首不告诉我,我娘家的确是……”
贾敏伏在床边痛哭失声。
林如海抚摸着她的背,轻声道:“他们做的事与你无关,都是我轻信于人,对不起玉儿。”
贾敏哭了一场,渐渐冷静下来,要说恨,她自然是狠极了的,但更多的是对女儿的心疼,和保护好林家的坚定。
“老爷,我并非要劝你放下仇恨,”贾敏擦干眼泪,语气沉静,“而是希望你不要被仇恨蒙蔽了双眼,看不到当下最重要的事。如果你总是沉浸在痛苦之中,熬坏了身子,我和孩子们怕是比上一世好不了多少。”
林如海浑身一震,“你说的对,是我着相了。”
他苦笑道:“还有一事,需要夫人为我指点迷津。”
他将自己所知的黄河水患一事,包括他的举措、自责都对贾敏如实说了。
贾敏想了想,目光飘向一旁的衣架,忽然笑道:“我为老爷做的衣裳不知凡几,老爷却连一方手帕都没有为我绣过。”
林如海一怔,随即苦笑,“夫人想让我做女红,不是为难我么?”
“原来还有你不会做的呀?”贾敏道,“我以为老爷觉得自己是神仙呢。”
林如海若有所思,“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神仙……”
贾敏拍手道:“所以老爷在烦恼什么?你是盐政御史,管不了工部,也管不了民生。咱们只要把能做的都做了,就该问心无愧了才是。”
“我知道老爷是读圣贤书长大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你毕生所求。可天底下的读书人数不胜数,你怎能将重担都揽在自己肩上?”贾敏继续道,“就连皇帝这个天下之主都做不到让所有百姓安居乐业,又何况老爷?且孔圣人有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老爷不记得了么?”
林如海方觉醍醐灌顶,怪道古人云当局称迷,傍观见审。的确是他陷入了迷障之中。
经过贾敏一番劝解开导,林如海的心病逐渐消失,及至过了九月初三,他己彻底大好了。
贾敏后来和林如海谈论过对贾府的态度,“老爷不是说那府里时常仗着娘娘的势,做些触犯律法的事么?咱们就算要报复他们,也不必冤枉了谁,只将他们的罪行查明,公事公办就是了。”
其实贾敏思虑了许久,才这么说的。这几年她对贾家一再失望,尤其是二房,与撕破脸也没什么区别了。
而贾赦那一房和林家来往不多,也就一点面子情罢了。
最让贾敏为难的是贾母,孝道压身,她不可能和贾母断绝关系,否则林家在世上就无立足之地了。
倘若贾府将来遭逢劫难,贾敏也不能对贾母置之不理,否则同样是大不孝之罪。
但除此之外,贾敏有自己坚守的底线,绝不给贾母任何利用和伤害林家人的机会。
林如海叹道:“岳母虽然有利用之心,前世到底庇护了玉儿十年,且她对你有养育之恩,你放心,我不会做得太过分。”
两人夫妻多年,贾敏自然了解林如海的品性,她笑了笑,“我知道。”
三个字,重若千钧。
十月底,荣国府的省亲别院完工了,装饰摆件处处妥当后,贾政递交了折子,请贾元春归家省亲,皇帝朱笔御批,准许贾昭仪明年元宵归宁。
消息是随着圣旨一起传到林家的,皇帝召林如海年底回京述职,接任巡盐御史的是都察院的右佥都御史,十日后到扬州与林如海交接盐政公务。
前来宣旨的太监张进忠是高福泉的义子,对林如海极为客气。
张进忠宣读完圣旨后,拿出一个檀木盒子,笑着恭喜林如海,“陛恤林大人劳苦功高,特赐了一座五进的宅子,地契、房契都在这里。”
林如海父亲过世后,林家的侯府被收回去了,林如海曾经在京任职时买了一座两进的小宅子,的确不适合以后居住了。
没想到皇帝考虑的如此周到,林如海连忙面朝北方施礼,“谢陛下隆恩。”
张进忠笑道:“陛下己经命内务府挂上了门匾,宅子大致收拾了一遍。林大人不妨再派些得力的下人提前进京置办家具、摆件,以便进京后入住。”
林如海再次谢过皇帝之恩,拱手对张进忠笑道:“多谢公公提点,本官这就让人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