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用手机
我在大明用手机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在大明用手机 > 第61章 马玉画的大饼

第61章 马玉画的大饼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大明用手机
作者:
吃蛋黄派的羊
本章字数:
5048
更新时间:
2025-06-11

“依你的意思,就是利用民营驿站养官方驿站?”朱元璋问道。

“没错。”

马玉轻轻点头,“这样一来,既养活了官方驿站,又让百姓得以便利。”

朱元璋知道这方法可行,但他考虑的东西更多。

他不会像马玉那样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他要确保这一举措的长远影响。

首先,他要考虑到历史上有没有民营驿站,民营驿站的优缺点,以及民营驿站是否能养活官方驿站。

其次,他担心民营驿站是否会引发商贾垄断,影响市场公平。

朱元璋沉思良久,缓缓开口:“如何防止民用驿站被富商掌控?”

“你要知道,富商一旦掌控,不仅官方驿站受损,百姓也会被高昂的价格压榨。”

“届时,再渗透官方驿站,贪污运送粮草,泄漏军事情报,后果不堪设想。”

马玉并没想到这么多,他以为只解决当下难题就行,没考虑长远隐患。

朱元璋的这些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贪污是他最恨的事情,他可是亲身经历过,深知其危害。

而明朝的民营驿站出现在永乐时期,相当于现在的快递业——信局。

它是由商贾创立的民营通信机构,专门从事民间信件、包裹寄递及银钱汇兑业务,并收取相应费用。

可想而知,古时候百姓想要寄一封信,只能让别人捎带,或者交给商人帮忙传递,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很不稳定。

所以,古时一别,往往音讯全无,亲人朋友久别难逢。

马玉默默思考,终是开口:“还是您思虑周全,但咱们也可以想办法解决。”

“嗯。”

不知何时,朱元璋逐渐习惯了马玉能解决这些看似棘手的问题,当马玉说有办法解决时,他也不会感到惊讶,而是慢慢点头,等着他的解决办法。

马玉接着说道:“如果防止富商掌控,可以多设立几家民营驿站,并且不断地增多以保持竞争,同时严格监管,确保价格合理。”

“军用驿站则独立运作,由朝廷或者军队首接管理,避免与民用驿站交叉。”

朱元璋听后,依旧疑惑道:“那一开始如何建立?如今朝廷没钱,不让百姓服役,哪来人力和资金?”

马玉心想,让你不重视商贾,现在知道钱在用时方恨少了吧。

但仔细一想,确实如老朱所说,现阶段很难筹集资金和人力。

马玉沉思片刻,提议道:

“招标是不是好一点?”

朱元璋眉头微皱,细细回想着书中是否提到过‘招标’二字。

他怎会想到?

他那个年代根本没有‘招标’一词,和这一词相近的只有宋朝的‘买扑’。

买扑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招标制度,主要应用于商铺、官田、征税等等。

而宋朝后期,由于官府干涉,加上对商人的剥削,买扑的缺点也渐渐显露。

明朝对商业的不重视,商人的地位又低下,导致了买扑制度没有施展的空间。

“这招标是何意?”朱元璋问道。

马玉终于意识到,自己又一次说出了后世之词,他急忙思索如何解释。

“嗯...”

马玉没有底气地轻声答道:

“就是发出昭告,标…招揽商人们来投标。”

马玉本想着按字面意思解释,却发现这个‘标’字很难解释得通。

朱元璋一头雾水,继续说道:

“发出昭告,我懂,这投标又是什么?”

马玉无奈,换个方式解释:“就是竞价,让有意向的商人出价竞争,谁出的价合理且有能力,就由谁来承办驿站。”

“这投标,就是我看小说中的投飞镖一样,投一支飞镖,中了就叫作中镖。”

马玉绞尽脑汁才想出这个比喻。

朱元璋细细品味一番,觉得马玉的解释有些趣味,随即说道:

“这词让你造的!”

“你说的应该是宋朝的‘买扑’吧?不过你这‘招标’听起来更有趣一点。”

朱元璋笑了笑,继续说道:

“虽然你这个招标方法很好,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朱元璋坐首了身子,正色道:

“如今北边战事吃紧,急需驿站运送粮草。”

“等你那个招标法实施起来,恐怕需要不少时日,朕等得了,北边的将士们却等不得。”

马玉心中一紧,如今的局势确实紧迫,北元还未肃清,战事频繁,这投标还真不是权宜之计。

“诶。”

朱元璋叹了口气,感慨道:

“这驿站也不是单单路上的一环,还需兼顾水路运输。”

“设立水马站、递运所和急递铺,这么大的工程,如果不用徭役,那将需要多久,你想过没有?”

朱元璋所说不无道理,将这些驿站铺开,不用徭役,工期确实难以估量。

而这递运所就是运输机构,急递铺就是传输紧急奏书的驿站。

不算人力,光马匹、船只都需要大量筹备,耗时耗力。

在明朝,养马确实是一项巨大的经济负担。

据史料记载,一匹上等马每年需要的粮食消耗量达到一百担,中等马需要八十石,而下等马也需要六十石。

可以想象,这需要多少田地才能养活一匹马。

传递信息的急递铺更是关键,需配备精良马匹和训练有素的使者。

这使者难道不吃不喝吗?

难。

无钱无粮的洪武元年是真的难。

马玉也想明白了老朱的担忧,皱着眉在屋里转来转去,试图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马玉停下脚步,提议道:

“如果一定要用徭役,那也应该好好策划一下,确保徭役分配合理,避免民怨沸腾。”

“嗯,你这话说得在理。”

朱元璋点头赞同,沉思片刻道:“既如此,不妨先从每户中抽调一人,每个地区也不至于无人可用。”

“不可!”

仔细思考的马玉也忘记了礼仪,继续说道:“每户抽一人,做不到公平。”

“如果那户人家只有一老一小,岂不是要让家中断了生计?”

“我觉得,不如按田亩多少来分配徭役,田多者多出,田少者少出。”

朱元璋听后,眉头微展,沉吟道:

“不错!按田亩分配,倒也是个办法。”

马玉所提的方案间接地提前了‘均工夫’制度的雏形,让朱元璋对这个策略有个更深的印象。

历史上,朱元璋在洪武元年二月末提出的‘均工夫’制度,正是基于此思路,并且加以完善。

马玉又沉思片刻,提议道:

“我觉得可以适当让一些民营驿站参与,但还是以徭役为主,为以后的驿站体系打下基础。”

“可以告知那些服役的百姓,他们都是试用期的驿卒,将来驿站改革,他们将会被优先雇佣,毕竟他们有着别人没有的经验。”

“这样一来,百姓对参加徭役也不会那么抗拒。”

“等国家财政稍有宽裕,再逐步扩大民营驿站规模,再雇佣这些服役的驿卒,提高他们的收入。”

画大饼!

马玉在狠狠地画着一张大饼。

朱元璋听后也不禁点头赞同,他这个大明的领导者,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既能解决问题又能安抚民心的策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