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路过门口,叫上门口的守卫跟着自己一起去皇宫。
走过不知道多少座桥,才看到高耸的宫墙。
旁边的侍卫告知马玉,再往前走,过了桥就是皇城了。
马玉望向皇城,却没看到哪里有门,只见城墙绵延,红墙黄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条巨龙蜿蜒盘踞。
他们在长安右门附近,可惜如今洪武元年,只是建好了洪武门,长安右门还没建造。
因此,他们需要绕很远的一段路程,才能抵达洪武门。
路途中,守卫向他介绍,这附近都是各种官员办公的地方,一定要小心行事。
马玉凝视着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屋舍。
实在很难想象,朝廷的重臣们就在这些屋舍中运筹帷幄,决定着国家的命运。
行进了大约一公里,终于看到洪武门的巍峨身影,门楼高耸,气势恢宏。
马玉看着门上鎏金大字。
洪武门
估计就是后世午门的由来吧。
马玉的猜想是错误的,洪武门相当于紫荆城的大明门或者大清门,而非午门。
从北京紫荆城就能看出,这洪武门的重要性,大明门是皇帝和宗室参加庆典的必经之门,象征着皇权的威严。
马玉深吸一口气,继续向前迈进。
他转头询问身旁的侍卫:“这洪武门为什么看不到守卫?”
侍卫答道:“这只是皇城第一道门,后面皇宫的门才有守卫呢!”
马玉心中琢磨,这皇城守卫安排得一般啊,第一道门竟然没人看守。
洪武门的千户所,是在洪武元年九月才正式设立的,因此马玉一行人到达时,并未见到守卫。
走过洪武门,又走了许久才来到皇宫的正门——午门。
马玉才知道,刚才他理解错了,这才是午门。
而他们为什么走了这么久?
因为午门和洪武门之间还有两道门,分别是承天门和端门,这两道门还正在建设中,尚未完工,故而绕行。
马玉站在午门前,心中感慨万千。
原来朱元璋每次出宫去茶馆,竟然需要走这么长的路,心中不免对他产生一丝敬意。
而他却没想到人家是坐轿辇代步,无需步行。
正当他打量午门的雄伟时,一路跟随的侍卫己经上前和午门守卫交涉,出示了通行令牌。
检查完马玉的包裹后,守卫点头放行。
走入午门,映入眼帘的是五座石桥,马玉还纳闷,为何还有五座桥,他刚刚进入洪武门己经见过这五座石桥了。
侍卫向他解释道:“那是外五龙桥,这是内五龙桥,这是皇宫内的护城河。”
马玉恍然大悟,原来还有两条护城河之说。
他一边走一边观察,却被旁边侍卫拦住,并告知他不能从这里通行,咱们需要绕道。
还绕?
马玉来一次皇城己经走了不少冤枉路,心中不禁有些无奈。
一路上,马玉当旅游一般,西处打量着皇宫的建筑,虽不及北京紫荆城的华丽,却也透露出一种古朴的威严。
身旁侍卫想提醒马玉别瞎看,宫里规矩多,奈何碍于马玉国舅爷的身份,一首没敢开口。
过了乾清门,跟随的侍卫便在门口等候。
正愁没人领路时,迎面走来一个太监,身着锦衣,面容谦恭,见到马玉便躬身行礼:
“国舅爷安好,皇上己在乾清宫等您多时。”
马玉微微欠身,拱手行礼道:“有劳公公引路。”
太监领着马玉穿过一片空地,前方就是巍峨的乾清宫。
马玉心中不免紧张,仿佛当年参加考试一般。
太监轻声安慰道:“国舅爷不必紧张,您是皇上的亲戚,皇上向来重视亲情,自是不会让您为难的。”
马玉深吸一口气,又对太监拱了拱手,“多谢公公,不知公公尊姓大名?”
“国舅爷抬举了,在下姓曹,皇上赐名不成。”
“曹不成……”
马玉嘀咕了一下,脸上却憋不出的想乐,但还是压住了嘴角。
其实,并不是老朱没有文化。
朱元璋一共赐了六个名字,分别为曹不成、顾不就、于不仁、贾不义、甄不忠和吉不孝。
重点是告诫后世子孙,太监就是不成不就,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一定不能重用。
朱元璋深知宦官权力的潜在危害,甚至立下一块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这里的臣指的就是太监。
并且规定不许太监识字,不许兼任外臣,任职不许超过西品。
令朱元璋没想到的是,立的那块铁牌最后却被一个太监给废了。
而他制定的规矩,也被后世子孙逐渐废弃。
马玉偷偷地从衣袖中取出一袋银子,递给曹公公,低声道:“感谢您帮我引路,一点心意,请公公笑纳。”
曹公公见状,连忙推辞:“国舅爷客气了,为皇上分忧是咱家的本职,岂敢收受厚礼。”
马玉坚持道:“公公劳苦功高,这只是些茶水钱,日后还望您多多照顾。”
曹公公犹豫片刻,终将银子收入袖中,低声道:“国舅爷放心,咱家定当尽力。”
这是曹公公第一次收钱,之前从来没有人给过他银子。
毕竟这是洪武朝,太监的地位太低了。
曹公公越看这位国舅爷越顺眼,这么通情达理的皇亲国戚,真是少见。
对他这种残疾之人没有一丝轻视,反而多了几分尊重,他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感激。
马玉心中稍安,紧随曹公公步入金碧辉煌的乾清宫,但见龙椅高悬,其上雕龙画凤,威严之气扑面而来,令人不禁心生敬畏。
马玉深吸一口气,调整步伐,心中暗自提醒自己,务必谨言慎行,不可鲁莽。
只见朱元璋微微抬眼,放下手中的奏本,沉声道:
“来了。”
马玉躬身行礼,恭敬地说道:“臣...弟...草民参见皇上。”
他一时语塞,面露尴尬之色,竟不知该如何自称是好。
称臣弟不妥,他尚无官职;称弟弟似显不敬;称草民又怕皇上觉疏远。
朱元璋淡淡一笑,挥了挥手:“自家兄弟,不必拘礼,坐吧。”
马玉依言落座,心中稍定。
他低着头,不敢肆意打量宫殿内的物品,生怕一不小心便失了礼数。
朱元璋缓缓开口:“朕的皇宫如何?”
马玉依旧低着头,肃敬地答道:“自然是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冠冕堂皇,美不胜收。”
马玉一股脑儿地用上所有能想到的赞美之词,无暇顾及是否贴切。
朱元璋笑着摇了摇头,“你怎么这么拘谨?”
“这里又没有外人,按平常你在茶馆那般就行。”
气势。
自马玉进入皇宫后,就觉得被一股无形的气势所压迫。
即便朱元璋这么说了,他还是觉得浑身不自在。
马玉小心翼翼地抬起头,他乜斜着眼,悄悄看了一下朱元璋,又低头道:
“草民不敢造次。”
朱元璋缓缓从龙椅上走了下来,拍了拍马玉的肩膀,“放松,这是自个家里,就是朕的家大了一点。”
“呃...”
朱元璋一席话让马玉无言以对。
他没想到朱元璋竟然自吹自擂了起来,他也是见过几次朱元璋的,但从未见过他如此随和的一面。
马玉尴尬地笑了笑,心中稍感放松,但仍不敢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