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作头早就看到那一辆马车,但他见不是马玉昨日所乘之车,便也未多加留意。
此时见马玉向他走来,便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迎上前去。
他边走边小声嘟囔着:“这少东家怎么一天换一辆马车?”
马玉微微一笑,寒暄道:“作头,看来又需要你多费心了。”
工匠作头哈哈一笑,拱手回道:“少东家您吩咐便是。”
马玉指了指研究所方向,交代道:“那里需要好好修缮一番,之前要求的急,建得颇为简陋。”
“这回可是宫里交代的差事,需要格外细致,不容有失。”
工匠闻言,脸色骤变,他没想到马玉还能和宫中扯上关系。
但他迅速回过神来,觉得还是有些不对,如果是宫中差事,怎么不派宫里的工匠来?
马玉看出他的疑惑,故作神秘道:“这其中的缘由嘛,不便多说。”
“不过你放心,这事儿虽隐秘,却也是天大的机遇。咱们只需尽心尽力,日后必有厚报。”
马玉先将大饼画好,这样他就不怕工匠们偷工减料了。
工匠作头也是唯唯诺诺,心中暗自揣测马玉说的真假,面上却不敢有丝毫懈怠,点头应承道:“少东家放心,我们定会全力以赴。”
“只是...这工钱,您看是不是需要加一些。”
马玉皱了皱眉,不满道:“你们不是按月拿工钱吗?为何还要加钱?”
工匠作头搓了搓手,略带歉意地解释道:“近来急活儿不断,大伙儿日夜不息地赶工,着实不易。”
“若能加点工钱,大家干劲会更足,工程质量也能更有保障。”
并非工头贪婪,实则马玉最近总是安排一些急活儿,让原本的工期更加紧张。
这回又说有宫中交代的差事,他们更不敢懈怠,所以只能试探性地提出加些工钱,以保证工匠们的积极性。
马玉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缓缓道:“说好的工钱,我不会轻易更改。”
“但若你们能如期完工,且质量上乘,我自会另有重赏。”
工匠作头闻言,眼中闪过一抹喜色,心中暗自盘算,好歹也是个不错的承诺。
“那就多谢少东家慷慨,我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马玉环顾西周,悄悄地对工头说道:“宫中交代要在那里建一个研究火器的场所,今日我拉来的人都是宫中的火器工匠,你务必安排妥当,尽快将他们安置好,不得有丝毫差池。”
他的本意是让工头去打听一下,让工头知晓马玉的身份,这样一来,工头便不敢再有所怠慢。
哪承想,这工头一听是宫中的人,他哪敢瞎打听,马玉又说是要建立研究火器的场所,工头瞬间头大,这种活计哪是他们这些普通工匠能应付的。
于是,他急忙拱手推辞:“少东家,这场所我们实在难以胜任,不如另请高明。”
马玉没想到工头会如此反应,他以为工头一听是宫中差事便会全力以赴,却忽略了他们害怕触及禁地,惹来杀身之祸。
马玉眉头紧蹙,沉声道:“我这是给你们机会,若能顺利完成,能得到宫中的赏识,日后前途无量。”
工头连忙推脱,“少东家,小人确实有心无力,这火器之事非同小可,万一有个闪失,我们全家性命难保。不如您另寻高人,我们只做些寻常工事。”
马玉玩脱了。
他本想利用小聪明,让工头尽心尽力,却未曾料到工头如此小心谨慎,结果反而适得其反,将自己置于两难境地。
这该如何是好?
工头不答应修建,自己己经让火器工匠们三日后便上班。
马玉心急如焚之际,脑海中忽地闪过一道灵光,一个念头跃然心头:“何不请朱元璋派遣些能工巧匠前来助阵?”
于是,马玉交代了工头,让他将研究所和家属住宅区修建一下,他去向宫中寻求一些工匠建立火器研究场所。
工头应承下来,马玉又辞别了火器工匠,便匆匆赶往皇宫,心中暗自盘算如何向朱元璋索要建筑工匠。
马玉拿着朱元璋新给的腰牌,轻车熟路地穿过宫门,来到奉天门口等候。
过了一会儿。
曹不成匆匆赶来,领着马玉向乾清宫走去。
马玉微微欠身,拱手行礼道:“有劳公公引路。”
言罢,自袖中取出一袋碎银,悄然塞于曹不成手中。
曹不成也没见外,接过碎银,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低声道:“国舅爷客气了,日后有用得着咱家的地方,尽管开口。”
马玉笑着问道:“不知皇上今日心情如何?”
曹不成眯起眼睛,轻声答道:“皇上近日正为驿站之事烦忧,不过昨日己有定夺,今日便颁布了新令。”
驿站?
莫不是自己向朱元璋提议的民用驿站之事?
马玉心中一动,忙问:“公公可知新令详情?”
曹不成点头道:“皇上决定先开启官用驿站,待北方战事平息,再议民用驿站。”
马玉听后,心中一紧,看来朱元璋还是没有采纳自己的建议,这对他以后商业发展颇为不利。
他想要发展商业,就必须依托驿站将货物流通各地,他不能指望一个应天府就能支撑起手机升级所需。
马玉心中暗自盘算,看来待自己的生意步入正轨,还需要再向朱元璋进言,争取民用驿站早日开通。
马玉和曹不成站在乾清宫外,等候着朱元璋的召见。
不知为何,马玉每次进入皇宫总会紧张。
或许是一种莫名的压迫感,让他不由自主地心跳加速。
尤其在乾清宫外等候的时刻,马玉更为忐忑不安。
曹公公见状,轻声安慰道:“国舅爷不必紧张,皇上是明理之人。”
马玉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情。
终于得到朱元璋的召见,马玉步入乾清宫,只见朱元璋正伏案批阅奏章,眉头紧锁。
马玉躬身行礼,小心翼翼道:“皇上,臣弟有事相求。”
马玉本想称草民,又觉得不够亲近,但称弟弟还不够正式,最后以臣弟自称,方为稳妥。
朱元璋抬起头,眉头舒展,目光温和地看着马玉,轻声问道:“遇到什么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