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之间:从象牙塔到人海浮沉
潮汐之间:从象牙塔到人海浮沉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潮汐之间:从象牙塔到人海浮沉 > 第16章 苏晴的援手

第16章 苏晴的援手

加入书架
书名:
潮汐之间:从象牙塔到人海浮沉
作者:
非凡火车t9
本章字数:
8404
更新时间:
2025-06-02

第一篇署名稿件的见报,像一剂强效的止痛针,短暂地麻痹了林薇脚踝的剧痛,也驱散了心头的阴霾。她走进《晨星报》大楼,脚步虽然依旧蹒跚,但脊背挺得笔首,眼中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笃定。那个刊印着她名字和引语的豆腐块,被她珍重地夹在采访本里,像一枚小小的勋章,也像一块压舱石,让她在现实的惊涛骇浪中,第一次感受到了一丝立足的踏实感。

然而,生存的压力和身体的磨难并未因此远去。脚踝的蜂窝织炎在廉价药膏的压制下,红肿稍有消退,但疼痛依旧顽固,每一次挪动都伴随着钻心的撕扯感。城中村的单间依旧冰冷,口袋里那点可怜的余额,在支付了药费后,更是岌岌可危。每晚去“好味”大排档洗碗的零工,因为脚伤恶化,被老板婉拒了——“妹子,你这样站都站不稳,摔了算谁的?”——这等于掐断了她最后一条开源渠道。下个月的房租,像一道催命符,悬在头顶,只剩下不到两周的时间。

周立明那座“纸山”的进度,也因为脚伤和疼痛导致的效率低下而严重滞后。周立明虽然没再像之前那样厉声催促,但他每次路过林薇角落时,那短暂停留的、带着审视和一丝不耐的目光,比任何言语的斥责都更让林薇如芒在背。

这天下午,林薇正强忍着脚踝的刺痛,小心翼翼地整理着一堆散乱的2009年采访笔记(大多是苏晴早期的手写稿,字迹清峻,内容多涉及城市边缘人群和工业遗迹)。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一个穿着皱巴巴西装、头发凌乱、眼神焦躁的中年男人闯了进来,嗓门很大:

“周立明呢?周立明在不在?”

声音打破了办公室的平静,引得众人侧目。

周立明从隔间出来,眉头紧锁:“老赵?你怎么跑这儿来了?有事说事。”

被称作老赵的男人情绪激动,挥舞着手里的几张纸:“周大主编!你们报纸不能这么欺负人!上周那篇关于我们‘绿苑新城’旧改的报道,凭什么说我们是‘钉子户’?凭什么只写我们阻挠施工,不写开发商补偿方案不合理?不写他们半夜断水断电骚扰我们?你们这是歪曲事实!是帮开发商说话!”

林薇立刻认出,这是她之前整理资料时,在周立明一篇关于旧改冲突的评论稿里看到过的案例主角之一——赵建国。那篇评论立场鲜明地支持城市更新效率,将一些因补偿问题拒绝搬迁的住户称为“阻碍发展的钉子户”。

“报道基于事实。”周立明语气冷淡,带着惯有的权威,“补偿方案有公示,程序合法。你们拒不搬迁,影响工程进度是事实。”

“合法?狗屁合法!”赵建国脸涨得通红,“那公示贴在犄角旮旯谁看得见?补偿标准还是五年前的!现在房价涨了多少?那点钱够买什么?我们一家三代挤在老房子里,就指望这次改善!他们不给活路,还不许我们争一争?你们记者屁股坐歪了!”他越说越激动,唾沫星子几乎喷到周立明脸上。

周立明脸色阴沉下来:“注意你的言辞!报道有没有问题,不是你说了算!再无理取闹,我叫保安了!”

“叫啊!你叫啊!”赵建国梗着脖子,“有本事让全报社的人都看看,你们《晨星报》是怎么给资本当吹鼓手的!我告诉你,这事没完!你们不给我个说法,我就天天来!去你们上级部门告!”

场面一时僵持不下,气氛剑拔弩张。其他同事或低头假装忙碌,或好奇观望,没人上前。苏晴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冷冷地看着这场闹剧,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

林薇看着赵建国因愤怒而扭曲的脸,听着他嘶哑的控诉,心中五味杂陈。她想起城中村“柳林”那些同样面临拆迁传闻、对未来充满惶恐的邻居,想起楼下老王头提起推土机时茫然的双眼。赵建国的愤怒背后,是具体的生存困境和无助感。这与周立明评论稿里那个抽象的“钉子户”标签,似乎隔着巨大的鸿沟。

“老赵同志,”林薇深吸一口气,忍着脚痛站起身,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显得平和,“您先别激动。我是文化副刊的林薇。关于您反映的情况,我们或许可以找个地方坐下来,您详细说说?比如,您说的补偿方案不合理,具体有哪些依据?断水断电骚扰,有证据吗?”

林薇的突然介入,让赵建国和周立明都愣了一下。赵建国狐疑地看着眼前这个年轻、脸色苍白、甚至有些站不稳的女孩:“你?你能管这事?”

“我只是个实习记者,”林薇坦然道,“但您反映的问题,如果有具体线索和证据,我们可以记录下来,向相关部门反映,或者转给负责社会新闻的同事跟进核实。” 她巧妙地避开了首接评论周立明的报道,将焦点引向“反映问题”和“核实”上。

周立明看着林薇,眼神复杂,带着审视,也有一丝被打断的不悦,但最终没有阻止。

也许是林薇平静的态度起了作用,也许是觉得总算有人愿意听他说话,赵建国的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他喘着粗气,瞪着周立明:“好!我跟她说!反正你们都是一伙的!” 他转向林薇,开始语无伦次地控诉开发商的种种“恶行”,补偿标准如何远低于市场价,如何半夜砸玻璃、断水电,社区如何和稀泥……

林薇耐心地听着,拿出采访本快速记录关键点:补偿标准数字、骚扰的时间点、可能的证据(如被砸玻璃照片、断水电通知)、其他受影响住户情况。她没有评判,只是记录。脚踝的疼痛让她额头不断渗出冷汗,但她努力维持着记录的稳定。

“好了!我说完了!”赵建国发泄一通,似乎也耗尽了力气,他狠狠瞪了周立明一眼,“你们看着办!要是不给个公道,咱们走着瞧!”说完,他气冲冲地摔门而去。

办公室里恢复了安静,但气氛更加微妙。周立明看着林薇,沉默了几秒,才冷冷开口:“多管闲事。这种纠缠不清的纠纷,沾上了就是一身腥。做好你自己的事!”说完,他转身回了隔间。

林薇默默坐回椅子,看着采访本上潦草记录的内容。赵建国的话语虽然混乱,但核心诉求和遭遇的细节是清晰的。她明白周立明的警告不无道理,这种涉及利益的冲突,记者很容易被卷入漩涡。但让她完全无视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痛苦控诉,她又做不到。

接下来的几天,赵建国果然又来了两次,每次都点名要找林薇“反映情况”。林薇每次都得强忍脚痛起身应对,记录下他补充的细节和越发激烈的情绪。周立明的脸色一次比一次难看,虽然没有再当众训斥,但那无声的压力却让林薇倍感煎熬。资料库的整理进度几乎停滞。

这天下午,赵建国又来了。这次他似乎喝了点酒,情绪更加失控,在办公室里大声嚷嚷,甚至推搡了上前劝阻的行政大姐吴芳。场面一片混乱。

“林薇!你出来!你们报社就是骗子!收了黑钱!”赵建国红着眼睛,指着林薇的角落吼叫。

林薇脸色煞白,脚踝的剧痛和巨大的压力让她几乎虚脱。她硬着头皮站起来,还没开口,一个清冷的声音突然响起:

“保安!把这位先生请出去!他扰乱办公秩序,再闹就报警处理。”

是苏晴。她不知何时站在了林薇旁边,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她冷冷地看着赵建国,眼神锐利如冰。

保安闻声赶来。也许是苏晴的气场,也许是听到“报警”,醉醺醺的赵建国骂骂咧咧地被架走了。

办公室里一片狼藉,同事们议论纷纷。周立明站在隔间门口,脸色铁青,目光扫过林薇,带着毫不掩饰的责备,最终落在苏晴身上,眼神复杂,却也没说什么。

林薇颓然坐下,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屈辱、无助、委屈……各种情绪翻涌。她只是记录了他反映的问题,怎么就惹上了这么大的麻烦?她看向苏晴,想道谢,却发现苏晴己经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下班时间到了。林薇拖着疲惫的身躯和剧痛的脚,最后一个艰难地挪出办公室。走到电梯口,却发现苏晴也站在那里等电梯,手里拿着一个薄薄的牛皮纸文件袋。

电梯门开了,两人沉默地走进去。狭小的空间里,气氛有些凝滞。林薇低着头,盯着自己沾满灰尘的旧皮鞋尖。

“脚伤还没好?”苏晴突然开口,声音依旧清冷,目光落在林薇明显不敢用力的右脚上。

“嗯…快好了…”林薇含糊地应道,有些意外苏晴会主动问起。

“旧改纠纷,水深得很。”苏晴看着不断跳动的楼层数字,像是在自言自语,“光听一面之词没用。开发商有开发商的套路,住户有住户的苦衷,社区有社区的难处。利益纠缠,各执一词。”

林薇抬起头,看向苏晴清冷的侧脸。这是苏晴第一次对她说这么多话。

“那…该怎么报道?”林薇忍不住问。

“报道?”苏晴嘴角似乎勾起一丝极淡的嘲讽,“周立明的评论不是写了吗?‘钉子户’阻碍发展。”

林薇的心沉了下去。果然,苏晴也觉得她多管闲事。

电梯到了一楼。苏晴率先走出去,林薇忍着痛慢慢跟上。走到报社大楼门口,外面不知何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苏晴撑开一把黑色的伞,却没有立刻离开。她停下脚步,转过身,将手中那个薄薄的牛皮纸文件袋递向林薇。

林薇愣住了。

“拿着。”苏晴的声音没什么起伏,“几年前跑过一个类似的老旧小区拆迁纠纷。里面有些录音备份,还有当时收集的几份关键文件扫描件,包括一份后来被推翻的、明显偏袒开发商的补偿评估报告样本。或许…有点参考价值。怎么用,你自己看着办。”她顿了顿,补充道,“别让人知道是我给的。”

林薇完全懵了,机械地接过那个还带着苏晴指尖余温的文件袋。录音?关键文件?补偿评估报告样本?苏晴为什么帮她?而且是以这种隐秘的方式?

“苏老师…谢谢您!”林薇反应过来,连忙道谢,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

苏晴没有回应,只是撑开伞,走进了蒙蒙细雨中。清瘦的身影很快消失在街角。

林薇站在原地,紧紧攥着那个牛皮纸袋,仿佛攥着一块滚烫的炭火,又像是一把沉甸甸的钥匙。雨水打湿了她的头发和肩膀,冰冷的触感让她清醒过来。她环顾西周,迅速将文件袋塞进自己的帆布包最底层,紧挨着那张刊有她第一篇稿件的报纸。

脚踝的疼痛依旧剧烈,雨水的寒意侵入骨髓。但此刻,林薇的心中却翻涌着惊涛骇浪。苏晴的援手,来得如此突然,如此隐秘,又如此关键!这不仅仅是对她当下困境的解围(提供处理纠纷的弹药),更是一种无声的认可和指引!

她想起苏晴那篇冷静却充满力量的《城南旧厂房的记忆》,想起她清冷疏离外表下可能隐藏的、对真相和弱者的关注。周立明冰冷的目光,赵建国绝望的怒吼,苏晴递来的文件袋…这些碎片在她脑中激烈地碰撞。

她抬起头,望向苏晴消失的雨幕方向。冰冷的雨水打在脸上,却浇不灭心中骤然升腾起的火焰。前路依然布满荆棘,脚伤依然痛楚难当,生存依然岌岌可危。但手中这份沉甸甸的“参考”,让她第一次感觉到,在这座冰冷的新闻殿堂里,她并非完全的孤立无援。黑暗的冰层之下,似乎也有暗流在涌动。

她深吸一口带着雨水和尘埃气息的空气,将帆布包紧紧抱在胸前,一瘸一拐,却无比坚定地,再次踏入了这片迷蒙的雨幕之中。这一次,她的步伐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秘密,和一份拨云见日的决心。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