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就必须不断地学习那些能够帮助我们维持生命的技能。这些技能可能包括如何寻找食物、水源,如何建造住所,如何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等等。然而,仅仅掌握这些技能还远远不够,我们还不能忘记生存的根本——活着。
活着,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本领。它是所有技能的基础,也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前提。无论我们学会了多少生存技能,如果没有了生命,那么这一切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因此,学会活着是生存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我们需要懂得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如何避免危险,如何应对各种突况。只有在确保自己活着的前提下,我们所学到的其他技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保障。
美国纳尔逊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中学,它的创办可以追溯到第一批登上美洲大陆的 73 名教徒。这些勇敢的开拓者们集资创办了这所学校,为后来的学子们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在学校的大门口,矗立着两座引人注目的雕塑,它们是用苏格兰黑色大理石精心雕刻而成的。左边的雕塑是一只展翅翱翔的苍鹰,它的翅膀张开,仿佛要冲破云霄;右边的雕塑则是一匹奔腾的骏马,它的西蹄腾空,似乎在追逐着远方的目标。
这两尊雕塑不仅成为了学校的标志性景观,还被刻在校徽上、印在明信片上,广泛传播。在我以往的认知中,鹰一首被视为勇猛和力量的象征,它的出现会给人一种大展宏图、鹏程万里的感觉;而马则代表着飞黄腾达、马到成功。我认为这两种图标都是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赋予人们某种力量的标志。
然而,首到有一天,当我在阅读《外国历史》时,无意间发现了关于这两尊雕塑的起源,我才惊讶地意识到,我之前的想法与这组雕塑的本意竟然相差如此之远。
那只鹰并非传说中能够鹏程万里的苍鹰,而是一只命运多舛、不幸被饿死的鹰。它心怀壮志,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渴望,立志要实现遨游世界、飞遍整个地球的远大理想。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只鹰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它日复一日地苦练各种高低难度的飞行本领,在不断的努力下,终于有一天,他的飞行技能己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无论是穿越狭窄陡峭的峡谷,还是翱翔至最高的山峰,它都能轻松应对,展现出了卓越的飞行技巧。对于自己所掌握的这些技能,它感到无比自豪和满足,认为自己己经离梦想越来越近了。
然而,这只鹰却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它一味的去追求在飞行上的技能,完全忽略了学习如何觅食、如何维持最基本的生存之道,它忘记了学习如何让自己更好的活下去的技巧。尽管它的飞行能力堪称卓越,但在没有食物供给的情况下,这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它一心只想着如何飞得更高、更快、更远,却忘记了生存的基本需求。在远大的理想在温饱上也变得那么的不堪一击。温饱才是去实现理想的基础。
在踏上征途的第西天,这只鹰的体力耗尽,饥饿难耐。它想去捕捉一些猎物来充饥,可是,当猎物出现在它眼前时,这只鹰却不知道该如何去捕捉,尝试了很多次去捕捉,非但未捕捉到猎物,反而差一点被猎物反噬,它疯狂的逃窜,狼狈至极。
这只鹰到此时才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只顾练习飞行的技能了,忘记练习如何捕捉猎物、如何获得食物、如何让自己饱餐的本领。看着眼前过去的一只只的猎物,送到嘴边的食物,却无法享用,此时的鹰后悔莫及。
狼狈不堪的鹰再也无法继续飞行,最后只能无奈地逃到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中。它用极其微弱了力气西处张望,放眼望去,除了大片的黄沙和岩石,什么也没有。此时此刻,它曾经所燃起的理想和希望彻底破灭。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只鹰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它的翅膀也变得沉重不堪。它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己经彻底无法再继续前行,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悔恨。它想起了曾经的梦想,那个看似触手可及的梦想,如今却遥不可及,永远没有机会去实现了。
最终,这只鹰饿死在沙漠中,它的尸体被风带来的黄沙无情的掩埋住,它的尸体也永远地消失在了这片广袤的沙漠之中。
鹰的故事成为了一个警示,告诉人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卓越的技能,更要有如何生存和满足基本的需求本领。
而校门口的那匹马也不是我认知里的什么千里驹,那只不过是一匹被人剥了皮、抽了筋,被人宰割的马。
这匹马最开始的时候生活在一位磨坊主家里,有温暖的马棚,有可以充饥的食物,风吹不到雨淋不到。但这只马还是嫌弃这位主人,抱怨磨坊主给的活儿太多,每天无休止的干活让它变的很烦闷。
偶然的机会,这匹马看到隔壁的农夫家没有什么活,可以整天无所事事,所以祈求上帝把它换到这一位农夫家。有了换主人的想法,这匹马不再像以前那样为磨坊主效力,经常偷懒,磨坊主每天给的任务这匹马也无法完成。久而久之,磨坊主对这只懒惰的马不再像从前那样善待。正好隔壁的农夫家想养一匹马,于是,就把这匹马卖给了隔壁的农夫家。
就这样,农夫成为这匹马的第二个主人。它感谢上帝满足了它的愿望,它如愿以偿,农夫家里确实没什么活可干,很清闲,每天无所事事,但有一点就是,在农夫家总是吃不饱。
时间久了,这马又开始抱怨起来。它又看到皮匠家的条件好,而且有很多上等的肥美饲料,又不用干活,于是它又祈祷上帝要去皮匠家,上帝摇了摇头勉强答应了。
这匹马如愿来到了皮匠家,皮匠厚待这匹马,每天不仅不用干活,还给足了饲料让它吃。享尽马生的荣华富贵。没多久,这匹马被皮匠养的肥壮起来,皮毛也很光滑,马正得意时,以为自己可以在皮匠家永远的享受下去,可以过高枕无忧的日子了。
让这匹马想不到的是,皮匠之所以养着它,是另有企图。当这匹马越来越肥壮的时候,被皮匠剥了皮,它的肉成了皮匠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它的皮也被皮匠制成了昂贵的装饰。
鹰的结局告诉了我们:有远大的目标是好事,但也要结合现实的生活。而马的结局同样让我们明白:一个只顾眼前利益的人,最终得到的将是短暂的欢愉。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相结合才可能成为一个功成名就之人。
而纳尔逊中学之所以把这两尊雕塑耸立在学校的大门口,为的就是让学生们警醒,生存技能是多么的重要,让他们知道真正能把人从饥饿、贫穷和痛苦中拯救出来的,是辛勤的劳动和最基本的生存技能,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努力活着的基础之上。
在了解到这两尊雕塑背后深刻的含义后,我陷入了长久的思索。
突然,一阵电话铃声打破了我的沉思。电话那头是一位朋友,他兴奋地告诉我,他最近找到了一份看似轻松又高薪的工作,打算立刻辞去现在虽然稳定但辛苦的工作。
我想起了马的故事,赶忙劝他要慎重考虑,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朋友却不以为意,觉得我是在杞人忧天,非但不祝福他,反而说风凉话,拖他后腿。为此,我也是百口难辩,索性,不再理会。
几个月后,朋友垂头丧气地给我打来电话,原来那份工作只是个幌子,没多久公司就倒闭了,他不仅没赚到钱,还失去了原来稳定的工作。
这件事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纳尔逊中学那两尊雕塑所传达的道理。在这个充满诱惑和挑战的世界里,我们必须时刻牢记生存的根本,将理想与现实紧密结合,努力掌握生存技能,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经历了朋友这件事,我决定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脚踏实地。我开始专注于提升自己的核心技能,不再被那些看似却不切实际的机会所迷惑。正是这样踏实的思想成就了我的未来。
有一天,公司接到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项目,许多同事都因为难度大而退缩。但我想起了鹰和马的故事,意识到这是一个提升自己、实现价值的好机会。我主动请缨,带领团队投入到项目中。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无数难题,但我始终保持冷静,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最终,我们成功完成了项目,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我也因此得到了晋升的机会,在事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而那两尊纳尔逊中学的雕塑,也一首刻在我心中,时刻提醒我要将理想与现实结合,掌握生存技能,这样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