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梦想,只是梦想各异。所以在圆梦的路上所使用的方式和方法也有所差异。有人为了圆梦选择了一条最容易、最简单、最省力的捷径,通过捷径可以一路畅游、青云而上;而有人却选择了逆行,选择了一条最艰难、最艰辛、最艰苦的那条路。
选择捷径的人,他们渴望快速实现梦想,不愿经历太多的磨难和挫折。他们或许凭借着天赋、机遇或者他人的帮助,轻松地跨越了一道道障碍,朝着梦想的彼岸飞速前进。虽说捷径可以助人们毫不费吹灰之力得到想要的一切,但当得到了之后才发现,人生路上还是会缺少些什么,这样的人生之路是不圆满的,而且,这种捷径是否真的能让他们获得真正的满足和成就呢?
而选择逆行的人,他们深知梦想的道路布满荆棘,却毫不退缩。他们在圆梦的路上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磨砺,勇敢地面对所遇到的每一个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每一次的跌倒,都让他们更加坚强;每一次的挫折,都让他们更加坚定。他们用汗水和努力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用坚持和毅力诠释着梦想的力量。
当他们一路磕磕绊绊的走过来时,回头看这一路艰辛与坎坷,会发现自我内心的那种欣慰感和洒脱感会使自己感到无比的满足,定会为自己当初所做的选择感到骄傲和自豪。
小时候,他有个梦想,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者,想在舞台上留下自己辉煌的足迹。于是,他在父母的引领下开始学习舞蹈,一招一式都做得有模有样。即使很努力,但因自己是个男孩,没有女孩子们的那些天然的优势,而且自己的腿比正常舞者的腿短。
为此,他曾两次被舞蹈学校所拒。老师首接告诉他,做舞蹈演员对身材有一定的要求和标准,比如说他的下身一定要比上身长10厘米以上。而他个矮腿短,离最低标准还差4厘米。这种与生俱来的缺陷,让他陷入了极度的自卑当中。
即便是这样,他依然热爱着舞蹈,身体上的差距并未影响到他。回到家里后,他依旧苦练舞蹈,为了达到标准,还特意让父母买了两个铁环做残忍训练,他每天都会倒吊拉腿。
一年后,他去报考上海舞蹈学校,8名监考老师中有7名都将他淘汰,而只有一位副校长说:“这孩子挺有灵气的,带回去试读一年吧。”
就这样,他获得了试读一年的机会。
那一年,在老师和同学那如寒霜般冷落的目光中,他深深地意识到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于是,在训练中,他如同拼命三郎一般,近乎疯狂地刻苦练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夏夜,他将蚊帐带到练功房里,练累了就支起来,像一个孤独的行者,在那里沉睡。由于练功过度,他的腰部受伤严重,连刷牙这样细微的动作,都会引起全身如万箭穿心般的剧痛。
他强忍着,咬牙坚持着,在心中暗暗为自己鼓劲:一定要给自己一个证明,先天条件不好的人,同样可以像凤凰涅槃一样,把舞跳得精彩绝伦!
在试读期限即将届满之际,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因专业课上的卓越表现,被上海市残疾人运动会组委会相中,受邀参加运动会的演出——他将与 8 名残疾演员共同演绎一段名为“生命”的舞蹈。那个暑假,整整三个月的时光,他们 9 个人,宛如九颗顽强的种子,在艰苦的碰撞磨合中,用仅有的 10 条腿,为一段舞蹈挥洒着汗水,排练了一遍又一遍,最终收获了演出的巨大成功。
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在上海市歌舞团的舞台上,他就是黄豆豆,那位年轻的艺术总监,更是全国闻名的舞蹈家。想当年,多少身材比他好上十倍的人,如流星般从舞台上坠落!他们或许拥有如翠竹般修长的双腿,或许具备如柳条般柔韧的身姿,然而,最终却未能在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黄豆豆深深明白,舞蹈绝非仅仅是身体的炫耀,更是心灵的倾诉。他用如雨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去浇灌那片属于自己的梦想之花,不断挑战自我,一次次地突破极限。在训练的时光里,他总是比旁人更加刻苦,每一个动作都如雕琢艺术品般反复揣摩,力求达到完美的境界。
追梦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也曾遭遇挫折和困难,被拒绝、被冷漠,但他从未放弃。因为他明白,只有经历过被拒绝,才能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只有感受过被冷漠,才能更加坚定地走在圆梦之路上。
黄豆豆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舞蹈精神。他的每一场演出都充满了激情和力量,让观众为之倾倒。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多年来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结果。
像黄豆豆这样自强不息,在逆境中绽放的生命之光的人,在古今中外有很多很多,他们都靠着自己的毅力谱写着自己生命的篇章 。
1982 年 12 月 4 日,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家医院里,当护士第一次将刚出生的婴儿抱到母亲面前时,所有人都陷入震惊 —— 这个男婴天生没有西肢,仅在左侧下方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的 "小脚"。
父亲见状后,当场冲进洗手间呕吐,母亲则在产后抑郁中反复追问:"上帝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们?"
童年的尼克在同龄人异样的目光中度过。6 岁时,父亲为他定制了第一个塑料假肢,却因重量过大导致他频繁摔倒;8 岁的他在日记里写下:"我感觉自己像一只被人从鸟巢里推下去的雏鸟,还没学会飞翔就注定坠落。"10 岁那年,他第一次尝试在浴缸里溺水自杀,冰冷的水流漫过口鼻时,脑海中突然浮现父母鬓角的白发 —— 这个念头让他猛地挣扎着爬出水面。
真正的转变发生在 11 岁。一次数学课后,老师让同学们讨论 "梦想",尼克鼓起勇气说:"我想成为能够激励别人的人。" 教室里爆发的笑声没有击垮他,反而让他第一次认真思考:"既然上帝留我活着,一定有特别的旨意。"
他开始尝试用 "小脚" 掌控生活:用两个脚趾夹住笔写字,练习 3 年才达到每分钟 20 个单词;在父亲的指导下,他趴在冲浪板上学会了游泳,成为澳大利亚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的冠军;19 岁时,他甚至能用 "小脚" 踢球、打高尔夫,还创造了用下巴夹着电话筒每分钟拨号 12 次的纪录。母亲为他设计的特殊轮椅,让他学会了独自上下楼梯 —— 这个过程摔断过 12 次手臂,却让他真正意识到:"限制我们的从来不是身体,而是思维的枷锁。"
2003 年,尼克从格里菲斯大学毕业,拿到会计与财务规划学士学位。当同学们忙着投递简历时,他却带着自制的演讲视频敲开了学校的大门。第一次站上讲台时,他紧张得差点从轮椅上摔下来,但当他说 "我今天想和大家聊聊 ' 没有西肢如何拥抱生活 '" 时,全场鸦雀无声。30 分钟演讲结束,19 岁的他收到了人生第一笔演讲费 ——50 澳元。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 2005 年。他在 YouTube 上发布的演讲视频《生命更大的目标》被疯狂转发,单月点击量突破 1000 万次。一位美国母亲留言说,她原本打算带残疾女儿自杀,看完视频后决定一起活下去。这个留言让尼克泪如雨下,他突然明白:"我的痛苦如果能成为别人的止痛药,就是最有价值的存在。"
此后十年间,他的足迹遍布 60 多个国家,进行了超过 3000 场演讲。在非洲难民营,他用 "小脚" 握住断臂儿童的手说 "我们都是被上帝特别设计的战士";在日本地震灾区,他趴在瓦砾堆上鼓励幸存者 "废墟里也能长出星星";在印度,他为 5 万名观众表演用 "小脚" 打字,屏幕上缓缓浮现:"你今天的抱怨,可能是别人梦想中的生活。"
2012 年,尼克遇见了人生的挚爱 —— 日本姑娘宫原佳苗。第一次约会时,他忐忑地问:"你不觉得我的样子很奇怪吗?" 佳苗轻轻握住他的 "小脚" 说:"我看到的是一颗比任何人都完整的心。" 婚后,他们生下西个健康的孩子,尼克学会了用 "小脚" 给婴儿换尿布,用下巴蹭孩子的小脸。他曾写道:"曾经我以为爱情是寻找一个让我完整的人,后来才懂得,爱情是彼此见证灵魂的完整。"
尼克的故事之所以震撼人心,在于他打破了所有关于 "残缺" 的刻板印象:他会趴在冲浪板上冲浪,会踢着足球和孩子们嬉戏,会在演讲时突然 "跳" 起来用 "小脚" 转圈 —— 这个动作需要练习数百次才能保持平衡。他常说:"我不是用肢体行走,而是用信念奔跑。"
黄豆豆和尼克?胡哲的人生,是对 "自强不息" 最生动的注解。他用亲身经历证明:真正的强大,始于接纳生命的不完美;真正的自由,源于超越身体的局限去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