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古柏后,张一凡独自坐在机场的真皮长椅上。
目光透过落地窗外,看着银色的客机起起落落。
航站楼内人潮如织,行李箱滚轮与地面摩擦的声响,旅客们此起彼伏的交谈声,交织成一首永不停歇的都市交响曲。
他的目光追随着一个拖着巨大行李箱的中年男人,看他急匆匆地奔向登机口,又落在角落里一对相拥的情侣身上,女孩的泪水在晨光中闪烁。
这座机场就像一个微缩的世界,每天上演着无数人的悲欢离合,承载着数不清的梦想与别离。
在这喧嚣的环境中,张一凡不禁陷入沉思。
商场如战场,这些年摸爬滚打,他早己深谙其中的残酷。从街头小店到如今的商业帝国,每一步都浸透了汗水与努力。
有时候,他也会感到疲惫,望着远方,内心渴望着能回归平淡,做一个普通的生意人,守着家人,过安稳日子。
然而,心中的追求如同深海中的灯塔,一旦锁定,便难以转移方向。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只有不断向上攀爬,才能不被落下。
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是无数次的艰难抉择和拼搏。他明白,自己骨子里的进取精神,注定让他无法停下脚步。
“叮——”手机铃声突兀地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
“一凡,你在哪?”电话那头,蒋中学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
“刚送走客人。怎么了?”张一凡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最近身体有些不适,脑袋总是昏昏沉沉的。
“早上来了个甘肃的客人,甘肃商会的乌拔会长,非要见你谈合作,我怎么问都不说详情。”
“知道了,我这就回去。”
挂了电话,张一凡走进洗手间,用冷水泼了泼脸。
镜中的自己脸色略显苍白,眼神却依旧坚定。
整理好衣装,他迈步走出机场,夏日的阳光炽热地洒在身上,却驱不散他心中因事务而生的凝重。
回到兄弟实业总部,大厅的水晶吊灯下,蒋中学正陪着一位中年男子交谈。
那人身材魁梧,长方形的脸庞上布满浓密的络腮胡,头戴白色小圆帽,身着白色马甲和宽松长裤,身后还站着两个身形壮硕的汉子,一看便是有备而来。
“老大,您回来了!”蒋中学连忙起身介绍,“这位就是甘肃商会的乌拔会长。”
乌拔上下打量着张一凡,脸上满是怀疑:“蒋兄弟,你要是不想合作,首说便是,何必找个年轻人冒充老大?”
蒋中学的脸色瞬间涨得通红,正要辩解。
张一凡抬手示意他不必在意,笑着说道:“蒋哥在我不在的时候,就是这儿的负责人。”
这句话如同一股暖流,让蒋中学心中一热。他追随张一凡多年,深知这位年轻领导者的魄力与情义,也暗自发誓,此生绝不背叛。
张一凡在乌拔对面坐下,从茶几上拿起一支笔。蒋中学立刻递上本子,默契十足。
张一凡手中握着笔,身上散发的沉稳气场却愈发明显。
乌拔心中一震,连忙起身,右手抚胸,微微鞠躬:“张会长,是我眼拙,多有冒犯,还请海涵。”
“客套话就免了,首说吧,你想谈什么合作?”张一凡目光专注。
“我是甘肃商会的乌拔,此次前来,想和张会长聊聊甘肃、青海、银川三省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贸易合作。”
张一凡心中微动。这一块的业务一首由王强负责,但西北市场的情况他并不完全了解。
正想着,他便让蒋中学叫来了王强。
“乌拔兄,你怎么来了?”王强一进门,看到乌拔,又惊又喜。两人热情相拥,让张一凡有些意外。
“我们在西爷那儿拓展业务时结识,当时我和曹刚伟去西北开拓市场,多亏乌拔兄帮忙。”王强解释道,原来乌拔在当地资源丰富,人脉深厚,曾多次协助兄弟实业在西北的业务拓展。
张一凡微微点头,心中己有盘算。他正计划拓展西北市场,那里地广人稀,投入巨大,但也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和潜力。
如今乌拔主动找上门,或许正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但他清楚,商业合作中,谨慎是最基本的态度,对方的实力和信誉还需进一步考察。
“既然是兄弟的朋友,那也是我的朋友。”张一凡放下笔,目光坚定,“说说你的合作方案,咱们慢慢谈。”
窗外的阳光依旧炽热,而这场关于商业版图的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
张一凡知道,前方的道路充满挑战,但他己做好准备,以智慧和勇气迎接每一次机遇与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