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166.
赵副科长是吴主任一手提拔上来的人,做事认真负责,由他来带宋书意正合适。
采购科的办公室里空无一人,李干事笑笑:“看来我们来的不是时候,大伙都出去忙了。”
“那你先跟我去后勤科领一下工作证和饭票吧。”
“你今天刚来报道,粮食关系还没有转过来,这几天吃饭就先用饭票,等粮食关系转过来就可以恢复正常了。”
宋书意乖巧点头。
后勤科的上午正是忙碌的时候,李干事敲敲门:“张姐。”
张姐在一堆数据报表中抬起头来,“李干事,有什么事吗?”
李干事带着宋书意走过去,“张姐,宋书意同志今天刚来报道,我带着她来领工作证和饭票。”
张姐捋了捋头发,抬起头来:“小宋是吧,你等一下啊。”
说完,她起身走到旁边一张堆满杂物的桌子前,熟练地翻找起来。
不一会儿,就从里面精准地抽出一个盖着鲜红公章的蓝色硬皮工作证和一沓印着字码的饭票。
“这是工作证,这是饭票,拿好。”张姐把东西交到宋书意手里。
饭票沉甸甸的份量,明显超出了宋书意这几天的需求。
“咱们这儿有些同志啊,早上赶着上班,家里来不及做饭,多打点饭带回去也是常有的。”张姐像是无意间提了一句。
后勤科管着整个单位的物资家当,一张饭票就能多打一份定量外的饭菜,这份“便利”在食堂里可是实打实的硬通货。
这是在向她示好,宋书意心里明白,感激地看了张姐一眼。
旁边的李干事几不可察地撇了下嘴,怪不得后勤科在单位里人缘最好,不就靠这点小恩小惠么。
“行了,东西领齐了,我们走吧。”李干事招呼宋书意。
“等一下,这是采购科这个月的办公用品,你一块带走吧。”张姐把人叫住,又报给宋书意一个大箱子,里面是各类本子、笔之类的办公用品。
张姐考虑的很周到。
采购科在二楼走廊尽头,推开门,四张办公桌两两相对,靠窗的位置单独摆着一张更大的桌子——想必是科长的。
此刻桌前坐着一个四十出头的女人,正埋头写着什么。
“赵科长,新来的宋书意同志来报到了。
女人抬起头,宋书意这才看清他的长相——圆脸盘,浓眉下一双细长的眼睛,眉间一道明显的川字纹,一看就是常年皱眉的人。
“哦,小宋是吧,”赵桂芳放下钢笔,上下打量着宋书意,“吴主任已经打过招呼了。”
她指了指角落里一张明显刚添置的小桌子,“那是你的位置,你先坐吧。”
那是个靠着文件柜的角落位置,身后和右手边都靠墙,办公室门一关,她这个位置就是绝对领域,十分安全。
虽然不是重要位置,但是意外的适合摸鱼,宋书意很喜欢。
李干事交代完所有事项便离开了。
办公室里只剩下赵桂芳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宋书意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小桌前,一时无事可做,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桌沿,空气安静得有点发干。
赵桂芳依旧蹙着眉头伏案疾书,或许是感觉到了角落里那束年轻而略带无措的目光,她停住笔,站起身,走到文件柜前拉开一个抽屉,拿出一沓厚厚的文件。
“啪”的一声轻响,文件放在宋书意桌上。
“这是下个月所有协作工厂的物资配额清单,”赵桂芳的声音没什么起伏,“你先熟悉熟悉情况吧。”
文件落在桌上的轻微声响,在过于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宋书意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双手接过那沓厚厚的文件。
“谢谢赵副科长。”她声音不大,但是坚定清脆,一点没有身为新人的拘谨,倒是引得赵桂芳多看了她一眼。
接下来的时间里赵桂芳没再说话,而是重新投入到那堆文件里,眉头习惯性地锁着,那道“川”字纹更深了。
办公室里只剩下钢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以及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模糊人语。
宋书意深吸一口气,将注意力集中到面前的文件上,纸张有些粗糙,带着特有的油墨和纸张混合的味道。
她翻开第一页,密密麻麻的数字和表格瞬间充斥了视野:钢材、焦炭、螺丝……品类繁多,单位各异,后面还跟着长长的数字。
表格下方还有备注栏,写着一些模糊的说明。
如果宋书意真的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怕是要被这些杂乱的数据吓到,好在前世的她身经百炼,对付这堆数据堪称易如反掌。
她拿出笔和本子,一行一行地看,慢慢处理。
时间在数字的海洋里缓慢流淌。办公室的门偶尔被推开,是采购科的其他同事回来了。一个身材高大、嗓门洪亮的中年男人,李干事叫他“老周”;一个看起来比宋书意大不了几岁,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男青年,叫小林;还有一个约莫三十多岁,烫着时髦卷发的女同志,大家都叫她“王姐”。
他们看到角落里的宋书意,都愣了一下,随即热情地打招呼。
“哟,来新人了?”老周声音洪亮,震得窗户纸都嗡嗡响,“欢迎欢迎啊,小同志!”
“你好,我叫林志远。”眼镜青年小林推了推眼镜,温和地笑笑。
“哎呀,真俊的小姑娘!”王姐快人快语,几步走过来,好奇地打量宋书意,“赵科长,这就是吴主任提过的小宋吧?”
赵桂芳头也没抬,“嗯”了一声,算是确认。
王姐自来熟地拍了拍宋书意的肩膀:“以后就在一个办公室了,有啥不懂的,尽管问!我叫王红梅。”她又凑近了些,压低声音,带着点促狭的笑意,“别怕赵科长,她那人就那样,看着凶,心肠好着呢,就是被这堆数字磨得没脾气了。”
宋书意感激地笑了笑,小声说:“谢谢王姐。”她能感觉到王姐的善意,也留意到赵科长对王姐这番话没有任何反应,似乎是默许了这种评价。
简单寒暄后,大家各自回到座位,开始忙碌。老周在打电话,声音依旧很大,似乎是在跟某个工厂调度室的人掰扯交货时间;小林在噼里啪啦地打算盘,核对一堆票据;王姐则拿着几张单子,皱着眉在跟赵科长低声说着什么。整个办公室的氛围瞬间从之前的寂静变得忙碌而嘈杂,但又有一种奇异的秩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