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弟弟,我成了黑帮禁脔
为救弟弟,我成了黑帮禁脔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为救弟弟,我成了黑帮禁脔 > 第38章 开启职场人生

第38章 开启职场人生

加入书架
书名:
为救弟弟,我成了黑帮禁脔
作者:
南宫雨鸶
本章字数:
5324
更新时间:
2025-07-07

巴黎的初春,像一幅尚未干透的灰调水彩。我租住的房间在六区一栋奥斯曼式建筑的顶层,附带一个不算宽敞却足够珍贵的阳台。铁艺栏杆冰冷,缠绕着去年枯萎的常春藤藤蔓,徒劳地等待新生。推开那扇沉重的落地窗,扑面而来的不是料想中暖洋洋的阳光,而是裹挟着塞纳河水汽和城市尘埃的、而微凉的空气。天空是一种均匀的、低沉的铅灰色,厚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吝啬地不肯透出一丝金线。这便是巴黎初春的常态,一种介于冬的萧瑟与春的明媚之间的暧昧挣扎,像极了我此刻的心境——逃离了旧日的泥沼,却尚未在新大陆站稳脚跟。

这个小小的阳台,是我蜗居巴黎的堡垒,也是瞭望塔。站在这里,视线可以越过对面建筑参差的屋顶,隐约瞥见远处圣叙尔皮斯教堂沉默的尖顶。更多时候,我只是倚着栏杆,看楼下狭窄街道上匆匆的行人,看咖啡馆墨绿色的遮阳篷下啜饮浓缩咖啡的侧影,听远处模糊的市声和近处鸽子咕咕的低语。它是我的呼吸口,让我得以在逼仄的室内空间之外,汲取一丝属于“外面”的空气。然而今天这灰蒙蒙的天色,却让阳台也染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压抑感。那铅灰色的云层,沉沉地压在我的心头,无端地让我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那个“家”——那个永远弥漫着无形的重压、永远以弟弟为中心旋转的宇宙。即使隔着千山万水,那无形的“魔爪”似乎仍能穿透时空,在这样阴郁的天气里,格外清晰地攥紧我的神经。

昨晚,我刻意关掉了所有可能从“家”打来的通讯提示音,将手机塞进了抽屉深处。我需要一场彻底的、不被打扰的睡眠,像冬眠的动物,用长久的黑暗来积蓄对抗现实的力量。或许是身体的疲惫终于压倒了精神的紧绷,我竟意外地陷入了一场深沉、几乎无梦的睡眠。当我挣扎着从厚重的羽绒被里钻出来时,窗外依旧是那副灰扑扑的模样,时间却己滑向了上午十点。饱饱的一觉,像给干涸的土地浇灌了一场透雨。肌肉的酸软褪去,头脑是久违的清明,一种生理上的满足感暂时驱散了盘踞在心头的阴霾。我赤脚踩在微凉的地板上,走到阳台边,深吸了一口带着凉意的空气。身体是轻盈了,可那份沉甸甸的、关于“家”的隐忧,如同这巴黎的阴云,只是暂时退却,并未消散。它蛰伏着,等待任何一个脆弱的瞬间卷土重来。

清醒之后,现实的齿轮开始无情转动。生存,是在这片艺术沃土上扎根的前提。我的银行账户余额,像这初春的温度一样,透着令人心慌的凉意。艺术创作是灵魂的呼吸,但面包才是身体的燃料。我打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求职网站和招聘信息,构成了另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简历投递出去,如同石沉大海,偶尔激起几圈涟漪,是要求苛刻的面试通知。

我的目标锁定在文化艺术领域,这是我能将专业背景(艺术史)与语言优势(中法双语)结合得最好的方向。而其中一家公司的名字,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着我——“奥古斯特·杜邦艺术品鉴定与拍卖行”。它在巴黎乃至全球艺术品市场都声名显赫,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更重要的是,它新近拓展了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艺术品板块,正在招聘一位具备扎实中国艺术知识背景、精通法语并能流畅沟通的初级顾问/研究员。职位描述上的每一个要求,都仿佛是为我量身定做。它像一座闪耀着知识、专业与地位光芒的殿堂,矗立在我职业理想的云端。若能踏入其中,不仅意味着一份体面的薪水和在巴黎立足的根基,更意味着我的专业能力将在最顶尖的平台上得到锤炼和认可——这无疑是向那个永远轻视我价值的原生家庭投去的一枚重磅炸弹。

然而,通往殿堂的道路铺满了荆棘。第一轮是严格的笔试,厚达几十页的专业资料,涉及中国陶瓷、书画、青铜器、玉器断代辨伪,法国艺术市场法规,以及复杂的案例分析。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两天,咖啡杯堆满了书桌,像回到了当年申请法国顶尖美院时的鏖战。凭借着多年积累和考前突击的专注,我惊险地通过了这第一道关卡,收到了进入最终面试的邀请。

面试日,我穿上唯一一套拿得出手的、剪裁得体的深灰色西装套裙,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专业而自信。踏进杜邦公司位于塞纳河畔、拥有巨大落地窗和昂贵古董装饰的恢弘总部时,一股混合着敬畏与紧张的情绪瞬间攫住了我。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张、高级木料和一丝若有若无的消毒水味道,那是知识与财富沉淀的气息。在等候区,我见到了另外几位竞争者。一位是头发花白、气质儒雅的华裔老先生,言谈间提及曾任职于故宫博物院;另一位是刚从苏富比伦敦跳槽过来的干练法国女士,履历光鲜;还有一位是巴黎索邦大学艺术史博士在读的法国男生,年轻锐利,对某些冷门窑口如数家珍。他们或沉稳,或犀利,或充满学术锐气,每个人都带着耀眼的履历和不容置疑的专业气场。

我的目光投向河对岸雄伟的奥赛博物馆,夕阳的金辉洒在它巨大的穹顶上。在这里,在巴黎,我呼吸的空气是自由的。没人会因为她是个“女儿”就预设我的失败,没人会嘲笑我画布上的梦想是痴心妄想。这里的画廊、博物馆、街头巷尾无处不在的艺术气息,是我精神的氧气。导师的肯定,同行的交流,每一次小小的展览机会,都在重塑着我的信心——我有价值,我的才华值得被看见、被尊重,这价值与我是谁的女儿、谁的姐姐无关。

一个更清晰、更冷静的念头,如同塞纳河水般流淌过我的心间:“留下来,不仅是逃离,更是投资。”我需要时间,需要空间,需要这片丰厚的艺术土壤让我真正扎根、成长。在法国,在这个艺术之都,我能接触到最前沿的思潮,能建立更广阔的人脉,能积累更扎实的作品和履历。每一笔颜料,每一次展览,每一份在艺术圈内获得的认可,都是我为自己锻造的盔甲和利剑。

“等我回去?”我的眼神逐渐变得锐利而坚定,像淬了火的刀锋,“等我回去的时候,绝不会是那个可以被随意忽视、随意安排的‘姐姐’。” 我要带着巴黎赋予她的光芒回去。我要成为一个在艺术界有名字、有作品、有分量的“艺术家苏菲”。到那时,我将拥有足够的底气和资本,去定义自己和原生家庭的关系边界。我回去,不是被召唤,而是选择。我的价值,不再由那个家庭的狭隘天平来衡量,而是由我亲手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创造出来。

巴黎的晚风带着凉意,却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和力量。我拿出手机,没有回复那个未接来电,反而点开了画廊发来的关于下周展览细节的邮件。指尖在屏幕上轻快地敲击回复,仿佛在为自己崭新的、坚实的未来添上一块基石。脚下的塞纳河水,沉默地、坚定地流向远方,如同她此刻的决心——暂时不回头,是为了最终能真正昂首挺胸地站立。我要让那所谓的“魔爪”,在我日益闪耀的光芒下,再也无法触及她的灵魂。我在这里,不仅是为了躲避阴影,更是为了积蓄足够的光,照亮自己未来的路。回去?等我成为那个他们必须仰视的存在时再说吧。现在,巴黎才是我的战场和沃土。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