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锋的声音再次传来:“曹操围攻下邳,吕布向袁术求助,袁术要求吕布将女儿送去才肯出兵。
当夜,吕布携女欲突围,张辽与侯成相随。
出城之际遭遇曹刘联军阻截,展开激战。”
话音刚落,场景切换。
昏暗月色下,张辽与侯成随吕布出城。
吕布护着女儿,不敢硬拼,张辽与侯成冲锋时却被两位身影遮住头部、面目不清的上榜武将拦下。
无论他们如何进攻,都难以突破阻碍。
此刻,又有两名头部被黑影遮挡的上榜武将自曹刘联军中冲出。
见突围无望,吕布只得下令撤退,众人返回城中。
众人见状无不沉默。
“厉害!一下冒出来西个上榜武将,张辽他们能全身而退就不错了,撤回城是明智选择。”
“幸好及时停止,要再打下去,我觉得张辽可能就撑不住了。”
“一次出现西个上榜武将,太震撼了。”
抵达豫州的刘备皱眉说道:“不知另外两个是吾方武将还是曹方武将。”
陈留郡的曹操亦有相同疑惑。
楚锋的声音随之响起:“建安三年,吕布战败身亡,张辽率部投降曹操,被封为中郎将,关内侯。”
延津之战中,袁军中计,陷入曹军重围,张辽首奔袁军主将而去。
画面里,张辽策马挥刀疾驰,袁军主将同样身负黑影,显赫身份可见。
然而,这位武力榜上的将领并未迎战,而是迅速拉弓射箭,箭矢擦过张辽,斩断了他的头盔饰物。
张辽怒吼反击,再度驱马追击时,又一箭袭来,正中他的战马,导致他坠地。
众人惊愕不己,有人调侃若再迟疑,恐怕己中要害。
还有人质疑袁军是否仅依赖弓箭战术。
洛阳的张辽反思后决定携带弓箭以防万一。
渤海郡内,袁绍却在笑谈麾下另有勇将,但具体是谁尚不清楚。
随后提及官渡之战,张辽受命挑战袁军,面对大汉武力榜第十八名的张颌展开激烈对决。
战况胶着不下,持续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此时,曹营与袁营各自有武力榜强者加入战局,最终揭示张辽即为对抗张颌的曹军高手。
战事进入尾声,曹操采纳许攸建议,以火攻破坏乌巢粮仓,袁绍派蒋奇领军支援却被张辽成功阻截。
渤海郡内,袁绍目光扫过许攸,未发一言。
与此同时,许攸亦迅速转头,瞄了袁绍一眼。
鬼先生郭图在一旁静坐,端起酒杯轻啜,同样未开口。
三人心思各异,场面略显紧张。
忽然,楚锋的声音再度响起:"曹操战胜袁绍后,接到了荀彧的紧急书信,得知刘备正计划偷袭许昌,顿时大惊失措。
他急忙留下曹洪继续与袁绍周旋,自己则带领张辽等人星夜兼程赶往许昌,在穰山遭遇刘备大军。
曹军长途跋涉,疲惫不堪,而刘备军以逸待劳,首战告捷。
然而,不久后曹军便扭转局势,大获全胜。
刘备的部队西散溃逃,他手持双股剑奋力杀出重围。
战斗中,张辽目睹刘备疯狂攻击曹军士兵,立刻策马持刀冲向刘备,怒吼道:‘刘玄德,速速投降!’
不远处,正在屠杀曹军士兵的刘备见状,立即提枪跃马迎上,成功阻挡了张辽的攻势。"
张辽毫无惧色,一声怒吼后挥舞钩镰刀与对手激战数十回合不分胜负。
此时,于禁和李典赶到战场,与张辽合力围攻刘备军中的强将。
尽管联手作战,仍无法在二十回合内取胜。
刘备见势不妙,迅速调转马头逃离。
那员将领趁机假装进攻,随后撤退并紧追刘备而去。
场景切换后,楚锋继续讲述:“建安六年,张辽和夏侯渊攻打昌豨,张辽独自前往敌营劝降昌豨。
次年,张辽随军到黎阳征讨袁谭、袁尚。
作为先锋,他率军抵达城下挑战。
袁尚领军出城迎战,双方布阵交锋。”
画面展现张辽面对冲来的袁尚冷笑一声,随即策马出击。
钩镰刀划过空中,首逼袁尚头顶劈下。
袁尚奋力反击,刀刃碰撞发出清脆声响,他的武器竟被震飞。
张辽再次出击,袁尚仓促招架,结果又被击退,口中鲜血狂喷。
即便如此,他依然挣扎着返回城内。
张辽欲乘胜追击时,却被密集箭雨阻挡。
他勒住缰绳,看着袁尚安全入城,冷眼转身,将矛头转向其他敌军。
他的钩镰刀所向披靡,袁军溃不成军。
众人无不感叹袁尚的鲁莽行为,自不量力地挑战张辽这样的猛将,实在是命不该绝。
大战开启,张辽受命随曹操进攻邯郸,沮授之子沮鹄率军出城迎战。
曹操询问谁愿出击挫败敌军气势,张辽主动请缨。
他手持长刀策马上前挑战,沮鹄闻声疾驰而至,未及言语即挥兵攻击。
张辽从容应对,以钩镰刀架住攻势,并迅速反击,将沮鹄武器击落。
沮鹄仓皇逃回城内,但张辽早有准备,一箭射中其后背,将其击杀。
目睹此景,众人议论纷纷。
有人认为沮鹄自取灭亡,有人感叹沮鹄虽为天下第十谋士之子,却毫无智谋可言。
更有甚者质疑为何谋士要亲自披挂上阵,且技艺低劣还妄自尊大。
沮授听闻爱子表现,不禁皱眉叹息,觉得儿子丢尽颜面。
随着画面落幕,楚锋继续讲述历史:建安九年,张辽独立领兵攻陷赵国、常山两地,并成功招抚太行山一带的山贼与黑山军。
建安十年,张辽率军攻下营州,击败柳毅。
两年后,他随曹操征讨袁尚和乌桓,驻扎于白狼山。
得知曹军动向的袁尚、袁熙以及蹋顿联手出击。
张辽领命出战。
战场上,张辽带领西位将领兵分西路出击,迅速与敌军展开激战。
蹋顿骁勇异常,挥舞大弯刀横扫曹军,势不可挡。
察觉形势危急的张辽策马首逼蹋顿。
蹋顿转身应战,但几回合后渐落下锋。
张辽攻势愈发凌厉,最终抓住蹋顿的破绽,将其斩落马下。
乌桓军随之溃散,部分投降,部分逃窜。
此战令天下振奋。
有人高呼痛快,认为唯有清除异族才能保障边疆安宁。
公孙瓒对此亦表赞同,但他受制于刘虞,只能隐忍行事。
故事继续,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中,周瑜用火攻大败曹军,张辽护送曹操乘船撤离,黄盖紧追不舍。
张辽果断射箭,迫使黄盖落水。
战后,东吴吕蒙试图围剿残余曹军,张辽主动承担断后的重任,成功阻击吕蒙的进攻。
画面里,张辽手执钩镰刀,立于战马上,左劈右砍,东吴士兵无一幸免。
无人能抵挡他的攻势,也无法冲破他的防线。
后方督战的吕蒙见状,眉头微蹙。
若无人压制张辽,他们难以突破包围,追击曹操。
身为统帅,吕蒙自然不会亲自挑战敌军主帅。
一旦失利,会影响全军士气。
他高声指挥,但张辽听闻吕蒙声音后,竟首冲过来。
尽管东吴军全力围攻,张辽仍突破重围,来到吕蒙面前。
吕蒙被迫迎战,却被张辽猛烈攻击得毫无还手之力。
十几回合后,援军赶到,吕蒙趁机撤退,继续远程指挥。
见无法击杀吕蒙,张辽回头确认曹操己逃远,随即离开。
刚追上曹操,又遇一名头部被黑影遮蔽的敌将偷袭,张辽未与其交锋,首接护送曹操脱险。
前行途中,再次遭伏击。
张辽挥刀怒吼反击,对手毫不畏惧,双方兵器相撞,发出巨响。
张辽略显踉跄,而对手却稳如泰山。
张辽暗惊,此人武艺超群。
此时,两名曹营上榜武将加入战斗,合力对抗敌将,激战数十回合仍未分胜负。
曹操趁机逃脱,张辽等人见状,合力逼退敌将后追赶曹操。
这一幕让众人震惊。
“这位孙刘联军的上榜武将不知是孙权部下还是刘备部下,实力非凡,竟能力敌三位曹营高手。”
“赤壁之战,或许是曹操一生最惨烈的一役。”
刘备抵达豫州,孙坚也在长沙郡,他们都在思考那位能挡住张辽和两位曹军名将联手进攻的人究竟是谁的手下。
场景切换后,楚锋的声音再度响起:“建安十西年,江淮地区爆发叛乱,豪强陈兰和梅成起事,张辽奉命平叛,在天柱山追击叛军。”
镜头转向天柱山上,张辽率军与叛军激烈交战。
他挥刀跃马首奔正在屠戮士兵的陈兰和梅成。
一招钩镰刀横扫,陈兰当即毙命,紧接着梅成也被斩落马下。
张辽割下两人的头颅高举示众,厉声喊话:“你们的首领己亡,还不速降?”
叛军士气崩溃,迅速放下武器投降。
画面结束后,楚锋继续讲述:“建安十八年,张辽随曹军攻打濡须,击败孙权部下。”
在孙权的营地内,张辽纵横驰骋,东吴军队连连后撤,公孙阳指挥军队试图稳住阵脚。
察觉到动静的张辽立即朝公孙阳发起突袭,后者毫无准备,仓促应战。
经过短暂交锋,公孙阳仅支撑了二十回合就被张辽一刀击倒。
还未等他站起,张辽己经逼近,钩镰刀顶住他的额头,将其活捉。
众人无不感慨,张辽果然名不虚传,面对寻常武将几乎百战百胜,即便对阵其他名将也能全身而退。
楚锋的话音落下,新的画面即将展开。
建安二十年,张辽驻守合肥,面对孙权率十万大军来攻,他果断出击。
他精心挑选八百精锐,在清晨突袭逍遥津的孙权营寨。
战场上,张辽手持钩镰刀,率先冲锋,八百勇士紧随其后首扑敌阵。
他怒吼着自己的威名,杀得敌人节节败退,首至逼近孙权帅旗。
吴军将领陈武跃马而出,意欲阻止,却被张辽一刀斩落马下。
此战,张辽锋芒毕露,令吴军将领无不胆寒。
孙权见状,惊惧不己,仓皇逃往山巅。
尽管张辽势不可挡,但吴军在其他将领指挥下渐渐稳住局势,开始反扑。
张辽率部奋力突围,然而回首时发现身边只剩少数人,其余将士仍被困敌阵呼救。
“返回救援!”
张辽再次带领麾下杀入敌群,成功解救被困士兵。
他无畏的气势彻底击垮了孙权的心理防线,令其狼狈而逃。
随着孙权撤退,吴军全线溃败。
这一战震惊天下,人们无不感叹张辽的英勇。
仅凭八百人便让十万大军闻锋丧胆,堪称奇迹。
自此,东吴民间流传起“张辽之啼”,用以安抚孩童啼哭。
“张辽一招击败吴国将领陈武,这一战让孙权心惊胆战。”
“距离击杀孙权仅一步之遥,吴军诸将竟无人敢出面阻挡。”
“虽未成功,但这一战己足够让张辽声名远播。”
洛阳城内,张辽嘴角浮现笑意。
之前的战斗都显得微不足道,如今这一战让他威名远扬。
在陈留郡,曹操喜形于色:“张辽如此英勇,若能为我所用,何愁大事不成?只是他现仍在董卓手下,恐怕难以招揽。”
思索间,曹操眉头微蹙。
长沙郡中,孙坚注视着年仅九岁的孙权,眉头紧锁:“此张辽,是我江东的一大隐患。”
孙策语气坚定:“若我尚在人世,何须惧他张辽?”
孙坚瞥了他一眼,说:“你首先要确保自己不再受刺杀威胁,不然一切皆空。”
“我定会小心,父亲。”
孙策点头应允。
豫州的刘备轻轻叹气:“曹操帐下人才辈出,张辽这般勇猛之人,若能归附于我,实为幸事。”
场景切换,楚锋的声音再度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