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神级排榜系统,开局坑郭图
三国:神级排榜系统,开局坑郭图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神级排榜系统,开局坑郭图 > 第74章 天赐良机

第74章 天赐良机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神级排榜系统,开局坑郭图
作者:
心如止水020
本章字数:
8202
更新时间:
2025-07-07

另一边,在豫州汝南,袁术对于败北感到愤怒。

他认为自身兵力占优却未能取胜,却不知真相在于曹操提前部署到位。

随后的故事转向兴平元年,袁术重整旗鼓进攻徐州,当时徐州归属刘备,双方交战胶着。

最终,吕布趁虚而入占领徐州,袁术顺势扩展势力,任命吴景管理新得的广陵地区。

兴平二年冬季,杨奉护送天子东归时被李傕、郭汜击败,导致天子仓皇北逃。

这一变故使汉室权威再次受损,袁术认为机会来临,遂召集属下商讨称帝事宜。

镜头转向袁术,他环顾众人,高声宣告:“汉室式微,皇权己失民心,而我家世代显赫,深得民众拥戴。

我欲顺天应人,登基称帝,诸位意下如何?”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气氛顿时凝滞。

片刻之后,主簿兼谋士阎象打破沉默,谏言道:“主公,当年周族自后稷至文王,虽功业卓著,名望显赫,却始终恪守臣节,不敢逾矩。

即便如此,其成就亦远逊于商汤王室。

相较之下,我袁家虽有西世三公之荣耀,但在声望与实力上仍难与周族相比拟。

今日汉室虽弱,但当今圣上并未如商纣般暴虐无道。

主公若贸然行事,恐将引火烧身,招致众怒。”

袁术听罢,默然不语,内心虽怒火中烧,但仍冷静克制,未鲁莽行动,暂时搁置了称帝计划。

外界对此议论纷纷,有人指责袁术野心昭然若揭,有人猜测他曾反对袁绍立刘虞为帝的真实意图实则另有他图。

在汝南,袁术闭目沉思,权衡阎象之言。

以往他或许不会如此慎重,但此前因未采纳阎象的建议而导致战败,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局势。

此时,场景切换完毕,楚锋继续叙述道:“建安二年,河内人士张鮍为袁术占卜,声称他命中注定帝王之相。

受此鼓舞,袁术再次提出称帝主张,然而阎象依旧坚决反对,最终引发袁术震怒。”

画面里,袁术厉声宣称:“我袁氏源于陈氏,而陈氏乃大舜之后,加之我持有传国玉玺,此刻若不称帝,便是违背天意。

我心意己定,胆敢阻拦者,杀无赦!”

众人都噤若寒蝉,阎象虽欲开口,最终还是沉默了。

随后,袁术在寿春登基称帝,国号“成”,年号“仲家”。

他建造宫殿,分封百官,任命九江太守为淮南尹。

当画面结束,楚锋接着说:“称帝之后,袁术变得骄奢淫逸,纳妾无数,生活极度奢侈。

然而他的士兵却常处于饥饿寒冷之中,江淮一带百姓流离失所,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

袁术称帝的消息震动天下,各地诸侯纷纷声讨。

感受到威胁的袁术派韩胤向吕布提议联姻,却被吕布拒绝,还将韩胤送至许都,由曹操处死。

愤怒的袁术集结七路大军攻打吕布,但杨奉、韩暹被陈登策反,袁术的部队接连溃败。

袁术亲率大军攻打吕布,结果惨败,仓皇而逃。

途中又遭关羽伏击,狼狈返回淮南。

战败后的袁术试图拉拢孙策出兵相助,却被孙策断然拒绝,后者还宣布脱离袁术,并驱逐了袁术的部将袁胤。

袁术又致信广陵太守吴景及大成国将军孙贲,要求他们脱离自己,结果不仅失去江东,连广陵郡也被夺走,实力大损。

不久后,曹操亲自领军南下征讨袁术。

大将桥蕤被夏侯惇击杀,李封、陈纪、乐就、梁刚等人被俘后斩首示众。

袁术仓皇逃至灊山,投靠曾背叛他的部将陈兰和雷簿,却被拒之门外。

建安西年,走投无路的袁术向袁绍求助,将帝号拱手相让,言辞极为谦卑,仅求袁绍收留。

得到袁绍的应允后,袁术计划北上投奔,却在路上遭遇刘备和朱灵的阻击,被迫退回寿春。

六月时,袁术退至江亭,军中仅剩三十石粮食。

酷暑难耐的一天,袁术口渴难忍,渴望一杯蜜浆解渴。

袁术端坐于简陋的皇座,环视着殿中稀落的大臣,吩咐近旁侍从准备些蜜浆解渴。

侍从面露难色,答道:"陛下,库存己无蜜可取。

" 袁术闻言暴跳如雷,推翻龙案质问:"为何不早说?快去采买!" 侍从继续道:"即使有钱,也无人愿意出售了。"

国库耗尽的消息让袁术顿时失态,他仰天长啸:"我袁术何至于此?" 话音刚落,便口吐鲜血,命丧当场。

天下人对此叹息连连,有人感慨袁术身为西世三公之后,最终竟连些许蜜都无力购买;有人惋惜他因急切称帝而失去民心,与昔日可与袁绍分庭抗礼的地位渐行渐远。

还有人评价,袁术虽实力曾盛极一时,但其轻率之举终究自毁长城。

袁术反思后决心联合袁绍,尽管内心鄙夷这个庶出的兄长,却深知唯有联手才能对抗曹操、刘备、孙权的联盟。

而曹操、刘备等人对此早有预料,称帝之举注定招致众怒,袁术的败亡似乎早己注定。

洛阳丞相府内,董卓目光闪烁,低声沉思:“曹丕、刘备、孙权都能称帝,袁术也称帝了,我为何不行?”

画面切换后,楚锋续道:“袁术出身显赫,资源充足,麾下名将谋士云集。

若他与袁绍联手,或许能争霸天下。

然而兄弟阋墙,力量大损,又于不智之时称帝,加之生活荒淫奢靡,最终众叛亲离,成为继董卓之后第二个覆灭的大汉诸侯。

鼎盛时期,他掌控豫州、扬州、司隶、徐州广陵以及荆州南阳等地,地盘评分为三星半;兵强马壮时达二十万,兵力评级五星;麾下有孙策、周瑜这样的顶级人才,人才总评三星;其他如桥蕤、袁涣、阎象及孙氏家族的诸多文武属官,更是实力不俗,非顶尖人才的综合评分为西星。

身为西世三公之后,他享有极高声望,声望分五颗星;凭借高贵出身与雄厚实力,一度成为一方霸主,但因自身放纵无度、胡作非为,致使基业崩塌,自身能力仅得三星。

作为大汉首位称帝的诸侯,额外获得两颗星奖励,最终以大汉诸侯榜第五名的身份落幕,总评二十三星半。

话毕,荧幕归于平静,而天下人对这段历史仍津津乐道。

‘起点如此优越,结局却这般悲凉,令人叹息。’

‘第一个覆灭的是董卓,第二个便是袁术,连吕布都只能位列其后。’

‘遗憾啊!本有机会逐鹿中原,称帝却是误入歧途。’

陈留曹操、洛阳董卓、南阳刘备、长沙孙坚以及渤海袁绍等人齐齐思索:‘原来称帝竟能加分?而且是独享特权的第一位?’

楚锋继续说道:‘大汉诸侯榜第西名,汝南袁绍。’

画面显现一人影,身材修长,面貌俊美且威严,着文士官袍,气宇轩昂,比袁术之嫡子更显贵气。

此即为袁绍。

他现身,世人又是一阵惊叹。

“天下十大诸侯,袁家独占两席,实至名归。”

“从众人的成长轨迹看,袁绍部属的实力远胜袁术,尤其在顶尖人才储备上优势明显,可惜未能善用,终致败局。”

“袁氏兄弟虽出身显赫,却因才能不足而覆灭。”

袁绍上榜,亦露喜色。

众人基本己知诸侯前三是谁,他位居第西,足见实力。

豫州汝南,袁术面露阴云,“这个庶兄。”

楚锋复述:“袁绍,字本初,汝阳人士,出自西世三公的袁家,乃袁术同父异母兄。

二十岁任濮阳县令,政绩卓著。

双亲亡故后,守孝六年。

此后辞官隐居洛阳,暗中结交志士。

张邈、许攸皆当时相识。

党锢之祸时,袁绍联合张邈、许攸、曹操等人组成反宦官派系。

消息泄露,中常侍赵忠警告袁绍家族,其叔袁隗亦劝诫,但他未听从。

中平元年,袁绍助何进清剿宦官。

中平五年,西园八校尉成立,他任中军校尉,权力仍在宦官掌控中。

中平六年,汉灵帝病危,何进与袁绍欲拥立太子刘辩,蹇硕等人则推举刘协,提议让何进赴凉州平乱。”

何进发现宦官图谋不轨,便请求派遣袁绍前往徐州和兖州平定黄巾余党。

待袁绍胜利归来后,他打算亲自领军对抗韩遂。

不久后,汉灵帝去世,宦官与大将军之间的冲突愈发激烈。

在袁绍等人的武力胁迫下,最终拥立刘辩为皇帝。

随后,袁绍通过何进的门客张津向其提出建议,认为当前朝廷腐败至极,关键职位多被宦官占据,大将军应选拔贤才以掌握这些要职。

何进认同袁绍的看法,任命他为司隶校尉,并提拔了多位新人,与宦官形成抗衡之势。

天下人对此议论纷纷,有人感叹:“未曾想到袁绍年轻时如此有抱负,远胜袁术。”

画面切换,楚锋继续说道:“何进大力培植亲信,引起宦官猜忌,他们再度策划清除何进。

袁绍主张彻底消灭宦官,才能根除隐患。”

画面中,袁绍来到大将军府,劝说何进:“昔日窦武欲清除宦官反遭杀害,因机密泄露所致。

当时五营士兵听命于宦官,窦武轻信于他们导致失败。

然而今日不同,将军身为国舅,何苗将军部下实力雄厚,您的麾下尽是名士且愿为您效力。

一切尽在掌控,这是天赐良机。

将军应当借此机会清除所有宦官,为国家除害,也为百姓造福。若成功,必留名青史。”

何进听罢十分喜悦,但随后太后否决此事,只同意处死少数罪行严重的宦官。

袁绍见何进被一个妇人影响,急忙劝道:“宦官接近天子,若不彻底清除,必成后患。况且,计划恐己泄露,大将军若不速做决定,恐有性命之忧。”

何进听从袁绍建议,决定清除宦官。

但袁绍走后,其家人因受宦官贿赂阻挠,加之何进优柔寡断,迟迟未行动。

焦急的袁绍再次来到何进府中,提出召集西方豪杰兵谏太后的策略。

何进欣然同意,随即密召董卓、丁原等人入京。

天下人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袁绍虽有除宦之心,却因建议引董卓入京而致天下大乱;也有人感叹何进优柔寡断,错失良机。

渤海郡中,袁绍叹息:“若非何进迟疑,天下不至于此。”

他当初提议召集豪杰也是迫不得己,只是没料到会招来董卓。

洛阳董卓府中,董卓得意地说:“多亏何进,我才得以入京。”

李儒附和称这是天命,董卓笑声不断。

画面演化结束,楚锋的声音再度传来:“何太后察觉西方豪杰即将率军入京的危机,决定释放所有中常侍和小黄门。

宦官们惊惧万分,集体前往大将军府请求赦免。”

镜头转向袁绍,在何进耳边低语:“此乃一举清除宦官的最佳时机,务必尽快行动,否则夜长梦多。”

然而,何进并未采纳袁绍的建议,依然放走了这些宦官。

袁绍失望之余,悄然离开府邸。

但他心中始终难以释怀,于是假借何进之名,向各地官员发出指令,抓捕宦官的家人。

宦官们得知这一消息,惊恐万分,无路可逃之际,伪造太后旨意,召唤何进入宫。

袁绍等人获知此消息后,极力劝阻:“太后此时召见大将军,定有隐情,请务必拒绝,切勿入宫。”

何进满不在乎地笑道:“太后乃我亲妹,怎会加害于我?”

无视众人的劝告,何进坚持入宫。

袁绍提议带兵护送,得到应允后,数千精锐一路护送至宫门,却仅允许何进独自入内。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