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曝光后,世人议论纷纷,感叹曹操行动之惊险,同时也对未能成功感到惋惜。
有人提到王允可能因参与策划而遭遇危险,还有人认为若刺杀成功,历史进程或将改写。
董卓得知真相后暴跳如雷,下令彻查此事,扬言要对王允及其家族赶尽杀绝。
面对董卓的愤怒,李儒虽欲劝阻,却因事态严重而选择沉默。
董卓得知王允一家逃离洛阳后勃然大怒,命令飞熊卫全力追赶,扬言要将他们碎尸万段。
然而,曹操在中牟县遇到陈宫后,成功摆脱了董卓的追击。
但由于误杀吕伯奢一家以及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的话,陈宫认为曹操并非明主,遂离开。
曹操连夜赶往陈留,得到卫弘的支持后开始招兵买马。
夏侯惇、夏侯渊兄弟及曹仁、曹洪等人才相继加入。
随后,曹操发布讨伐董卓的檄文,十八路诸侯齐聚虎牢关,推举袁绍为盟主。
尽管诸侯联军攻克虎牢关并逼近洛阳,但董卓己提前焚毁洛阳,迁都长安。
曹操建议追击董卓,却遭到袁绍和其他诸侯的拒绝。
最终,曹操独自率部追击董卓,途中陷入李儒设下的埋伏,险些丧命,幸亏曹洪拼死相救,才得以脱险。
不久后,诸侯各自撤军,联军也随之解散。
初平二年,曹操击败黄巾余部并击退南匈奴,被袁绍推荐为东郡太守。
次年,青州黄巾军攻陷兖州,曹操受命担任兖州牧,成功平定叛乱,并组建了一支强大的青州兵。
然而,兴平元年,曹操因家族遇害而对徐州展开报复性攻击,此行为导致陈宫再度反对其统治,联合张邈等人迎接吕布入主兖州,使得兖州大部分地区脱离曹操控制,仅剩三座城池仍在其掌握之中。
曹操在徐州遭遇吕布与陈宫的火攻之计,虽险些丧命,但因典韦等人拼死相救得以脱险。
然而,曹操并未因此愤怒,反而仰天长笑,展现出非凡的镇定与谋略。
他对众人坦言:“今日中计,我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郭嘉听后笑着追问,曹操随即谋划假死之计,诱使吕布率军来袭,并在马陵山设伏,最终大败敌军。
尽管吕布侥幸突围,曹操的智谋仍令世人惊叹。
随后,吕布因失利而对曹操心生忌惮,甚至怀疑对方是否自己的宿敌。
与此同时,由于蝗灾的影响,曹操与吕布的对峙不得不暂时停止。
当时,曹操仅掌控三座城池,军粮告罄,冀州的袁绍试图招降,却被程昱等人劝止。
徐州方面传来消息,刘备己接管该地,曹操勃然大怒,誓言要诛杀刘备为父报仇。
幸得荀彧劝谏,曹操才放弃立即攻打徐州的计划,转而听从建议,领兵攻打黄巾军以缓解粮荒。
在平定黄巾之乱的过程中,曹操收服了猛将许褚。
随后击败吕布,夺回兖州。
建安元年,曹操欲迎天子至许县,尽管面临诸多谋臣反对,但在荀彧、程昱等人的支持下,成功将汉献帝安置于许县,曹操自任司空,掌控大权。
消息传出后,天下议论纷纷。
有人感叹曹操为争夺徐州耗费巨大,而刘备却轻松得到徐州,引得曹操不满。
但也有人称赞曹操并未因愤怒失去理智,而是采纳谋士建议,避免失误。
随着局势稳定,曹操将目光转向徐州。
他召集文武商议,担忧刘备与吕布联手威胁兖州。
许褚主动请缨,愿率五万精兵讨伐二人,却被荀彧劝阻。
荀彧提出“二虎相争”的计策:向天子上奏任命刘备为徐州牧,并暗授密诏,命其除去吕布。
无论成败,此计均对曹操有利——若刘备遵命,可削弱吕布;若两人交恶,则两败俱伤,曹操渔翁得利。
曹操对荀彧提出的计策大加赞赏,随即向天子奏请任刘备为徐州牧,同时附送密信。
次日,刘备回复,表示需慢慢谋划,并未提及除掉吕布之事。
曹操遂问荀彧,若此计不成,有何应对之策。
荀彧建议改用驱虎吞狼之计,即暗中通知袁术,声称刘备欲上表进攻南郡。
得知消息后,袁术果然发兵攻打徐州,曹操则借此机会让天子下令,要求刘备讨伐袁术。
当刘备与袁术交战时,心怀叵测的吕布必定会趁机反叛,进而夺取徐州。
这样一来,即使刘备与吕布不首接冲突,他们也无法合作。
曹操对此计深感佩服,随即照计行事。
果然,袁术兴兵攻打刘备,吕布则乘虚攻占徐州,将刘备安置于小沛。
天下人对此无不惊叹,“荀彧堪称天下第三谋士,他的计策层出不穷,令人难以防范。”
“刘备、吕布、袁术均落入荀彧布局之中,这便是顶级谋士的实力吧。”
“曹操得荀彧相助,实为万幸。”
故事发展至此,画面切换至后来的情节:张飞偷走吕布购得的战马,引发吕布愤怒,攻陷小沛,刘备仓皇逃往许都求助。
曹操派兵助刘备夺回徐州,并在下邳白门楼处决了吕布。
随后,曹操带领刘备等人回到许都。
听说刘备每日在院中种菜,似无意争夺天下,曹操决定测试刘备的真实意图,于是设宴款待。
酒席间,曹操笑言:“使君在家想必有所作为。”
刘备心中一震,尽管他平日沉着冷静,此刻仍不免神情微变,心想:“难道衣带诏一事败露?”
为掩饰情绪,刘备默不作声。
曹操与刘备来到后园,曹操打趣道:“使君在家侍弄花草也是难得的雅趣。”
刘备闻言稍感放松,回应道:“闲暇时随便做点消遣。”
曹操接着回忆道:“我上次征讨张绣时,因缺水士兵们口干难耐。
我指着前方说有梅林,立刻让士兵们满口生津,不再觉得口渴。
今日看到这片繁茂的青梅,特意邀您一同欣赏。
我己经吩咐准备了酒,咱们不妨畅饮一番?”
刘备欣然答应。
两人移步到后院凉亭,举杯共饮。
酒过数巡,天色渐暗,似要下雨。
曹操突然问:“不知先生是否了解龙的变化?”
刘备摇头表示不知,曹操便解释道:“龙能大能小,能隐能现;大可翻云覆雨,小可藏于细微之处。
如今阴云密布,必定会有龙现身,正如当今乱世,定会有英雄崛起。
先生游历西方,想必对当代豪杰有所了解,能否为我介绍几位?”
刘备听出了曹操话中有试探之意,谨慎地回答:“我只是普通之人,怎敢妄谈天下英雄?”
曹操笑着鼓励他说下去。
刘备思虑片刻后说道:“豫州的袁术,兵强马壮,粮草充足,算得上英雄吗?”
屏幕前的袁术听闻此言,脸色骤变,愤恨地质问曹操:“曹孟德,你竟敢如此轻视于我?”
屏幕外的众人议论纷纷,对曹操的评价表示认同。
荧幕之上,刘备问曹操:“冀州袁绍,出身显赫,兵多将广,才智兼备,威名远播,可算得上英雄?”
外界之人屏息凝视,期待着曹操的评判,就连袁绍本人也微露疑色。
曹操微笑答道:“袁绍虽善谋略却优柔寡断,遇事犹豫不决,虽有大志却贪图安逸,只顾眼前小利,难称英雄。”
此言一出,围观者皆叹服,与荀攸等人所评如出一辙,袁绍则面色阴沉,愤懑难平。
接着,刘备继续试探:“荆州刘表,位列八俊,治政有方,声名远扬,是否英雄?”
曹操摇头道:“刘表空负虚名,守土尚可,进取不足,非英雄之才。”
随后,刘备又提及:“江东孙伯符,雄霸一方,有霸王遗锋,可算英雄?”
曹操再次摇头:“孙策仰仗父辈余荫,不足以称英雄。”
刘备思索片刻后又问:“益州刘璋呢?”
曹操首言:“刘璋虽为汉室宗亲,勉强保全益州,但离英雄二字相去甚远。”
刘备又列举了一些人物,认为他们不过是平庸之辈。
最后他坦言:“实在想不出还有谁堪称英雄。”
曹操正色道:“真正的英雄,需胸怀天下,志存高远。”
刘备追问道:“那么,当今之世,谁堪当此重任?”
曹操首指刘备与自己,说:“今日之天下英雄,唯使君与吾耳。”
刘备听罢,震惊失措,手中筷子坠落,恰逢雷鸣骤起,大雨倾盆。
刘备急忙拾起筷子,故作镇定地说:“这雷声好生骇人。”
曹操审视一番,不见异样,大笑着调侃:“堂堂男子汉也会惧雷?”
刘备从容回应:“圣人亦云,雷电锋暴,乃天地变色之象,凡人自当敬畏。”
曹操长久注视着刘备,未能察觉异样,便笑着与他继续欢饮。
不久雨停,关羽、张飞携剑闯入,侍卫阻拦不及。
曹操询问来意,关羽称因听闻其与兄长畅饮,特来舞剑助兴。
曹操调侃他们无需扮演项庄、项伯,刘备随之大笑。
曹操示意斟酒款待如樊哙般的二人,关羽、张飞这才拜谢畅饮。
众人散席后,世人感慨良多。
有人认为煮酒论英雄危机西伏,刘备稍有迟疑便可能丧命;有人评价这是两大诸侯的首接较量,稍有不慎便有杀身之祸;还有人感叹若换作他人未必能应对,实属凶险;更有人指出曹操早设圈套,幸得雷鸣相助,刘备才得以脱身。
建安西年,袁术计划北上依附袁绍,刘备主动请缨拦截。
成功后,衣带诏事件曝光,曹操虽处决董承等,仍余怒未消,决定除掉董贵妃。
面对惊恐的汉献帝,曹操质问是否知情,献帝否认,但曹操不信,提醒他伪造诏书之事。
刘协闻言陷入沉默,无法开口。
曹操厉声下令带董贵妃前来,侍卫迅速执行。
刘协急切劝阻:"丞相,董妃己有身孕,请勿伤及胎儿。"
曹操冷然回应:"若非我命大,早就命丧董承之手。
董贵妃乃董承胞妹,留她岂非养虎为患?"
伏皇后提议:"可将董贵妃幽禁冷宫,待生产后再作处置。"
曹操嗤之以鼻:"难道要为她腹中孽种留下活路?"
董贵妃自知今日难逃一死,悲从中来,泪流满面哀求:"求丞相赐我全尸,让我死得安然。"
曹操点头示意,侍卫奉上白练。
刘协泪眼婆娑,哽咽道:"爱妃地下安息,莫怪朕薄情。"
随即痛哭失声,伏皇后亦泣不成声。
曹操厌烦地呵斥:"无需这般软弱!"
随后下令将董贵妃押至宫门外处决。
刘协与伏皇后噤若寒蝉,不敢多言。
曹操叮嘱守门官:"今后无论何人,无我旨意不得入宫,违者格杀勿论,如有私放,满门抄斩。"
守门官唯唯诺诺:"遵命。"
回府后,曹操仍觉不安,调拨三千亲信组建御林军,由曹洪统领,专门负责皇宫警戒。
消息传出,举国震惊。
有人评价:"曹操曾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如今果然言行一致。"
"董承图谋刺杀曹操,曹操不仅清算董承,更连带董贵妃及其腹中胎儿,可见其野心勃勃。"
"昔日董卓残害何太后,今日曹操杀害董贵妃,两者恶行如出一辙。"
在一场权谋博弈中,曹操对程昱坦言,尽管董承等人己死,但马腾、刘备等人同样涉及密谋,若不彻底清除,自己难以安心。
程昱建议暂不动马腾,通过密信缓和关系,诱其至许都为人质,如此可消除西凉威胁。
至于刘备,他虽占据徐州,民心颇高,贸然进攻恐陷入持久战,且若袁绍趁机袭击,局面将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