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 年夏至的阳光斜切技术监督局的木窗,林逸看着省工作组组长手中的 "技术垄断" 证据 —— 份贴着 1976 年冷库照片的举报信,周玲后颈的机油印在黑白照片里格外清晰。
赵红的蓝布衫下摆还沾着晒谷场的棉桃绒毛,她将《自证白皮书》推过桌面,三十七枚红指印在阳光中连成稻穗:"组长同志," 指尖划过 "棉籽壳回收记录" 的社员签名,"这些手印比任何化验报告都真实。"
周玲的扳手悬在改良锅炉齿轮上方,金色铁皮青蛙的震动频率突然降到 0.1 赫兹 —— 这是系统新定义的 "致命危机" 信号。她撬开齿轮轴,发现编号 "7612" 的齿轮被换成了 1977 年的旧款,边缘还缠着半根蓝线。
"苏婉!" 她对着对讲机的声音带着少见的颤抖,"查 1977 年霜降后的齿轮采购单," 目光扫过墙上李梦新画的防伪标记,"带蓝线的齿轮,只在供销社副主任的办公室出现过。"
苏婉的试管在工作组的监督下剧烈沸腾,新提取的稻壳灰溶液却始终保持 23.7% 的含碱量。她推了推被汗水浸湿的眼镜,银镯子在检测报告上敲出清脆的节奏:"诸位看到的 ' 异常数据 '," 夹起 1977 年的陈棉籽壳样本,"来自三年前被雨水浸泡的废料堆。"
实验台抽屉里,小芳绣的 "实事求是" 棉布袋突然发出窸窣响动,里面装着的改良稻种正在发芽 —— 这是系统提示的 "生机信号"。
李梦的刻刀在宣传板背面飞速游走,"稻香自证" 的烫金字样下,新刻的齿轮稻穗纹里藏着微型工分票图案。她腕间的上海表停在下午三点,这是赵红与工作组约定的 "证据公示" 时间。
"小芳," 她对着楼下喊,绣绷上的棉桃突然变成盾牌形状,"把周大叔的工分票复印件贴在每个齿轮纹里," 刻刀在 "社员汗珠" 旁添了滴红色颜料,"就说这是我们的 ' 技术指纹 '。"
赵红的自行车铃在红旗大队晒谷场响成一片,妇女队的婶子们挎着装满棉桃的竹篮,篮底垫着《人民日报》的剪报 —— 头版 "社队企业万岁" 的标题下,是五位女主在广交会的合影。
"姐妹们," 她展开盖着三十七枚公章的《社员请愿书》,"现在跟着我去县城," 指了指拖拉机上堆成小山的 "稻香" 产品,"让工作组看看,咱们的技术是长在棉桃里的!"
小芳突然举起个红漆木盒,里面是社员们按满红指印的《技术共享契约》:"俺们在每个指印里掺了稻壳灰," 耳尖发红,"要是有人敢撕毁," 木盒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就让稻穗的锋芒扎疼他的手。"
林逸蹲在开往北京的列车包厢,借着月光查看王处长的密信,半张首都机场草图的背面,新添了用齿轮纹刻的 "1979.7.15"—— 特区正式获批的日子。他忽然听见隔壁包厢传来熟悉的蓝线布鞋声,正是供销社副主任的秘书。
"林逸哥," 周玲的声音从检修通道传来,带着火车碾过铁轨的震动,"暗格里的改良稻种在发光," 金色铁皮青蛙发出类似摩尔斯电码的轻响,"系统提示,这是 ' 民心壁垒 ' 技能生效。"
当第一缕阳光照亮技术监督局的石阶时,红旗大队的拖拉机队己围成坚实的半圆。赵红抱着《社员请愿书》站在最中央,周玲肩扛着刻满社员名字的齿轮,李梦展开绣着三千个棉桃的横幅,苏婉捧着冒热气的稻壳灰溶液,小芳挎着装满红指印契约的木盒。
"同志们," 赵红的声音盖过工作组的咳嗽,"如果这是垄断," 她指向远处正在卸棉籽壳的香港货轮,"那我们垄断的是中国农民的智慧!"
技术监督局科长的钢笔悬在 "检测合格" 的文件上方,突然看见人群中挤进来的老社员 —— 周大叔捧着 1976 年的工分本,每一页都贴着棉籽壳回收的凭证。
然而,当公章即将落下时,林逸的口袋里传来系统的尖锐警报。他低头,发现小芳的棉桃符正在渗出鲜血般的红色,那是系统新定义的 "女主创危险" 信号。周玲的金色铁皮青蛙发出从未有过的长鸣,赵红的目光猛地转向招待所二楼,那里正闪过蓝线袖扣的反光。
李梦的宣传板突然倒地,露出背面用鲜血写的 "小心背后"—— 不知何时,她的指尖己被刻刀划破。苏婉的试管在手中剧烈摇晃,溶液里的稻壳灰正凝聚成齿轮形状,指向供销社副主任所在的方向。
系统界面弹出终极警告:【检测到 "技术斩首" 计划启动,赵红、周玲生命体征异常;警告:五位女主好感度集体突破 90%,解锁 "星芒共振" 终极技能】
晨雾中,五位女主突然站成五角星的形状,周玲的扳手、李梦的刻刀、苏婉的试管、小芳的木盒、赵红的公章,在阳光下折射出五芒星的光辉。林逸忽然明白,这才是系统所说的 "星芒共振"—— 五个姑娘早己是他在时代星野中的坐标,缺一不可。
当供销社副主任的身影出现在楼梯转角时,林逸摸了摸口袋里的改良稻种,那是小芳用初吻的棉花包裹的。远处传来火车的汽笛声,载着王处长的密信驶向北京,而他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那些藏在红指印里的信任、刻在齿轮上的岁月、绣在棉桃里的希望,能否在这场终极对决中,让五位女主的星芒永远闪耀?而系统提示的 "星芒共振" 技能,究竟会带来奇迹,还是更残酷的考验?
(第二十西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