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布,以后梨子手机就是我的本命机!”
一个ID叫做“峡谷钢琴师”的年轻人在自己的小破站账号上传了一段视频。
首批拿到梨子手机的非专业、非博主的用户,也开始陆续发声。
视频里,他正襟危坐,面前摆着崭新的梨子手机1代。
“兄弟们,废话不多说,首接开整!今天咱们就用这传说中的梨子手机,挑战一下手游画质天花板——《玄境长生》全特效!”
《玄境长生》,一款以画面精美、配置要求高到变态著称的开放世界手游,无数旗舰机在它面前折戟沉沙,能流畅运行中等画质都算烧高香。
这个游戏一般来说是默认不开启高画质的,这也是怕玩家下意识打开高画质之后,发现不够流畅从而弃游。
但是这游戏的画质确实不错,所以游戏是隐藏了暗门,允许一部分玩家强制开启高画质模式。
这样,既满足了部分非高画质不玩的玩家,也满足了大多数普通玩家对于流畅度的需求。
当然,这游戏的手机端,高画质下的流畅度难以恭维。
这部分玩家基本上都是在手机端体验了高画质下的惊艳之后,转向了电脑端。
作为一个三端互通的游戏,电脑端享受画质,手机端享受随时玩。
如果通过手机串流,那就能既享受画质,也能享受随时玩了。
“钢琴师”深吸一口气,点开游戏,在开启暗门之后,熟练地将所有画质选项拉到最高。
屏幕前的观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完了完了,主播要为艺术献身了,因为爆炸就是艺术。”
“两帧能玩!五帧电竞!”
“坐等PPT播放器上线!”
然而,游戏加载速度快得惊人,进入游戏后,画面如丝般顺滑,人物动作行云流水,场景细节清晰可见。
“钢琴师”操控着角色在美轮美奂的地图里上蹿下跳,释放着各种华丽的技能,帧率始终稳如老狗。
半小时后,他退出游戏,将手机背面展示给镜头:
“兄弟们,看到了吗?微热!仅仅是微热!这散热,我愿称之为最强!”
他激动地一拍桌子:“你们想想,那几家的旗舰机!打完《玄境长生》是什么热量?低于53度就可以开香槟了吧!!!”
“而且,那还是中低画质下!”
“这可是开启暗门的高画质下啊!”
“这帧率和散热认真的吗?梨子哥,你是我的神!”
视频瞬间引爆了玩家社区,弹幕铺天盖地。
“卧槽!这是真的假的?《玄境长生》全特效满帧?!”
“我不信!除非主播把手机寄给我!”
“楼上的,排队!这性能,简首不讲道理啊!”
无独有偶,在某个知名的摄影论坛,一位ID为“光影捕手”的资深爱好者也发帖了。
【求助帖:我的梨子手机是不是出BUG了?处理RAW格式照片比我顶配电脑还快!】
“光影捕手”在帖子里详细描述了他的经历:
“新入手的梨子手机,本来没对拍照抱太大希望,毕竟参数看着也就那样。”
“结果今天导了几张RAW格式的风景照进去,想着用手机APP简单调个色……结果,卧槽!秒开!”
“调整参数实时预览,毫无延迟!导出速度更是快得离谱!”
“我那台花了好几万配的专业图形工作站,处理一张RAW起码得十几秒,这梨子手机,三秒!顶天了!”
“这正常吗?是我火星了,还是这手机太邪门了?求大佬解惑!”
帖子下方,一群摄影爱好者炸开了锅。
“真的假的?RAW处理这么猛?我那相机拍的RAW,在电脑上都卡得要死!”
“梨子手机?就是那个被全网黑的‘梨子哥’搞出来的?”
“博主不会是梨子请来的水军吧?这吹得也太玄乎了。拉倒吧!”
“光影捕手”立刻回复:“人格担保,绝非水军!我就是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才来问问大家!这玩意儿,大大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啊!”
类似的“怪事”开始在各个小圈子里零星出现。
游戏论坛里,有人惊呼用梨子手机玩模拟器游戏,帧数吊打非模拟器的原生主机。
数码爱好者社区,有人发现梨子手机的文件传输速度快得像见了鬼。
商务人士群里,有人赞叹梨子手机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几十个应用后台运行,切换自如,毫不卡顿。
还有来自干眼症患者对于屏幕素质的好评。
这些来自真实用户的、带着震惊和不可思议语气的零星好评,与主流媒体和各路博主之前铺天盖地的“恰饭”、“特效”、“骗局”论调,完全不一样!
而且这些评价的生活气息太浓了,真是水军的话,真的会用心的这么布置吗?
还有好事者翻阅这些拍视频和发帖者的历史回复和过去视频,发现确实是这方面的爱好者。
真的是水军的话……这成本未免有点太高了点吧……
而且要是其中有一个拒绝,并且发布揭露贴。
这不就暴露了?
但是到现在也没人这么发布……
“给我姥爷买了个梨子手机,主要是看中它那个‘简洁复古’的设计,想着老年人用应该不复杂。结果姥爷用了两天,乐呵呵地跟我说:‘这手机好使!比你那大几千的洋牌子快多了!看新闻、刷短视频、玩消消乐,一点儿都不卡!’”
“我当时就懵了,姥爷平时用我淘汰下来的水果旗舰机都嫌热,这梨子手机……真有这么神?”
这条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评价,意外地被大量转发。
“哈哈哈,大爷,您真相了!”
“连老人家都认证了,梨子手机恐怖如斯!”
“这波啊,这波是来自夕阳红的肯定!”
一时间,“梨子手机是真的NB”这句话,开始从这些小圈子逐渐扩散,成了一种“接头暗号”。
用过的人,彼此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狗头或者鸭梨点赞表情包,一切尽在不言中。
没用过的人,则是一脸懵逼,半信半疑:“真的假的?有那么夸张吗?”
尽管好评在持续发酵,但主流舆论场依然被浓厚的质疑声所占据。
许多“懂哥”和“专业人士”纷纷跳出来指点江山。
“呵呵,这些所谓的‘好评’,不过是更高级的‘水军’罢了!剧本写得不错,开始走群众路线了?”
“心理作用!绝对是心理作用!花了几千块买个被全网嘲讽的手机,能不自己骗自己说它好用吗?”
“肯定是特定场景下的偶然表现!或者干脆就是梨子公司筛选过的‘特供机’!普通人买到的肯定不一样!”
网络上,关于梨子手机的争论愈发激烈。
楚河汉界,泾渭分明。
支持者认为梨子手机是划时代的黑科技,是国产之光。
反对者则坚称这是彻头彻尾的骗局,是营销炒作的产物。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评价,反而让更多潜在的消费者被吊足了胃口,心里痒痒的。
“MD,这梨子手机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看得我心痒难耐!”
“越是争议大,我越想试试!大不了就当三千九买个教训!”
“富贵险中求!万一真捡到宝了呢?”
再加上之前【数字猎人】那份颠覆认知的评测报告引发的巨大好奇心,梨子手机的销量,在漫天争议中,竟然开始稳步爬升。
程光之前开放的第二批预售,也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中,悄无声息地售罄了。
口碑的两极分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一边是真实用户“用了都说好,好到不真实,好到怀疑人生”的亲身体验式分享。
另一边是旁观者和“专家”们“绝对是假的,不符合科学,坐等翻车”的坚定质疑。
这种巨大的认知撕裂感,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和传播力,让梨子手机的热度持续走高,甚至盖过了同期发布的几款大厂旗舰。
随着用户基数的逐渐扩大,网络上关于梨子手机各种“黑科技”细节的讨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
有人发现它的定位异常精准,即使在信号复杂的地下车库也能快速锁定。
有人测试出它的扬声器音质出奇地好,堪比小型蓝牙音箱。
还有人发现它的电池续航简首是个谜,中重度使用两天毫无压力。
然而,最核心的问题——梨子手机为什么这么强?那颗神秘的自研芯片到底是什么来头?——依然是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