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火器营驻地,海兰察面无表情的站在点将台上,看着台下一群歪七扭八的八旗兵。
都说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但那是初代八旗兵打出来的战绩。
自清朝建国之初,到现在己经有一百年历史,八旗兵的腐化速度比想象中迅速。
沉醉在奢靡的八旗兵们,早己没有了祖先们的风采,整个清朝最能打的早己是汉人组成的绿营。
火器营也是如此,训练不足,军纪涣散,军官们常年不在驻地中驻扎。
即便己经过了一刻钟,整个火器营依旧没有到齐。
作为清朝著名将领之一,参加过无数战役,海兰察早就知道八旗兵的腐朽。
眼前一幕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相反,如果火器营令行禁止,士兵斗志昂扬,他才会觉得奇怪。
所幸,他有对付这群八旗兵的办法。
“多久了?”
海兰察冲着身后的亲兵问道。
亲兵扫了一眼不远处的香炉,回道:“主子,一炷香了。”
亲兵是将领们在战场上最后一层屏障,必然是最信任的人。
海兰察的亲兵全都来自旗下的奴才,根正苗红的自己人。
微微点了点头:“再等一炷香。”
一炷香大概是三十分钟,两炷香将近一个小时。
他倒想看看,从点卯到全军集合,到底需要多久。
眨眼间,第二柱香燃烧殆尽,本该在军营执勤的各路军官依旧没来。
“再点一根。”海兰察面无表情的吩咐道。
亲兵不敢怠慢,再次点燃了第三根香。
十月份京城即将入冬,温度从三十度降到十来度,站在空地上,火器兵感到凉飕飕。
再加上站的时间太久,己经有不少士兵瘫坐在地上。
队伍中也传来一道道抱怨的声音。
“明明是长官们不在,海大人何必要找咱们这些大头兵的麻烦。”
“想耍威风去怡红楼啊,来这里耍什么威风。”
“小一点声吧,海大人可是带着遏必隆刀,当心把你砍了。”
旗兵抬头看了亲兵捧着的遏必隆刀,缩了缩脖子,不敢抱怨了。
都是八旗兵,祖上曾经阔过,自然知道遏必隆刀的概念。
三品以下,砍了也是白砍,更不用说他们这些大头兵了。
海兰察自然听到了士兵们的议论,不过并没有放在心上。
整治军队势必整治军官,收拾一群大头兵没有任何意义,只会被人嘲笑。
很快,第三柱香即将燃尽的时候,军营门口来了几匹快马以及一辆马车。
一群衣衫凌乱的军官从马上跳下,一边跑,一边整理衣服。
来到点将台下,冲着海兰察单膝跪地。
“末将拜见大帅,有事来迟,万望大帅海涵。”
海兰察是征讨大元帅,统领键锐,火器两营,火器营高级军官自然要称呼他为元帅。
“有事?有什么事比军情还重要?”海兰察闻着一群高级军官身上的脂粉味,冷冷的问道。
“你不知道大军即将开拔讨匪的圣旨?”
高级将领们浑身一抖,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他们自然接到了讨伐逆贼的圣旨,不过却没有放在心上。
认为海兰察不会第一时间来到火器营,才会趁着没有开拔之前,寻欢作乐一番。
谁曾想海兰察这个征讨元帅不讲道理,没有派人通知,突然来到火器营驻地,这才有了现在的局面。
“大人,此次事件确实是下官不对,希望大人不计前嫌,我等一定尽力辅助大人征讨逆贼。”
定安亲王次子、宗室大臣、火器营正三品翼长敏恩从最后的马车上走下,拱了拱手劝说道。
他是皇亲国戚,不需要对海兰察太客气。
“呵呵……”
海兰察冷笑一声:“敏恩大人,您是宗室之后,本官管不着你,希望你能自己找陛下请罪。”
说罢,对着跪在最前面的青年军官呵斥道。
“但都法,你是火器营署翼长前锋参领,如今贻误战机,抗旨不准,你的脑袋我收下了。”
都法是上三旗后代,从三品高级军官,闻言猛地抬起头。
“大人,下官是从三品官员,想要砍我,恐怕需要圣旨吧。”
从三品属于高级官员,只有皇帝下旨才能执行死刑。
海兰察手一挥,亲卫送上遏必隆刀。
“陛下赐我遏必隆刀,从三品以下皆有先斩后奏的权利,今天说斩,我必斩你。”
说话的同时,他一点点走到都法面前。
都法自然清楚遏必隆刀的权限,闻言身体一震,连忙磕头求饶。
“大人,下官知错,以后一定唯大人的命令马首是瞻,求大人饶我一命。”
他不想死,好不容易混到从三品的位置,接下来有机会更进一步,怎么能无缘无故死在开拔前。
“饶你一命?跟我的刀说吧。”
说话间,举起遏必隆刀用力一挥,赫然将都法的脑袋砍了下来。
由于距离太近,都法的鲜血溅了他一身。
海兰察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一把抓住都法的脑袋,冲着震惊的官兵们喊道。
“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的总统大臣,我手指的方向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胆敢违抗,此人就是下场。”
浑身裹着鲜血,举着都法人头的海兰察,给火器营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所有人都知道,总统大臣是来真的,从三品的武将都砍了,更不用说他们这些普通军官了。
即便是作为宗室之后的敏恩,如今看着海兰察也有着一丝恐惧。
带着这些恐惧,火器营所有人单膝跪地,用尽全身力气喊道:“喳。”
收服火器营,海兰察又如法炮制的收服键锐营。
三天后,海兰察带着火器营的三千人马,数十门火炮,以及西千键锐营走出驻地,众多后勤装备,闹哄哄的向着庐州城赶去。
碍于海兰察的铁血手段,整套大军一开始还算令行禁止。出征数天后,八旗子弟的惫懒再犯,有机会就去沿途城市中打秋风,征讨队伍出现了不小混乱。
又一个月后,征讨大军终于进入安省境内,结合安省境内的五万绿营。
总共六万人的征讨大军,来到庐州城五十公里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