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级文明开始奋斗!
从二级文明开始奋斗!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幻 > 从二级文明开始奋斗! > 第3章 钢铁荆棘与星海雏形

第3章 钢铁荆棘与星海雏形

加入书架
书名:
从二级文明开始奋斗!
作者:
诈尽温柔
本章字数:
5874
更新时间:
2025-06-21

“晨曦”基地的工业脉搏愈发强劲。三座优化后的核聚变反应堆发出稳定的嗡鸣,为这片冰冷的星域注入澎湃的能量。金属熔炼炉日夜不息,将从小行星矿脉中开采出的矿石锻造成坚韧的合金骨架。但杨荣深知,在弱肉强食的T-3星系,仅有工业能力远远不够。他们需要獠牙,需要能守护这片星火的荆棘之墙。

“星璇,评估当前基地防御能力。”杨荣站在重新启用的环形船坞顶层控制室,俯瞰下方如同钢铁丛林般生长的防御工事。他左手无名指上的青铜戒指微微发热,与中央主控电脑建立了更稳定的连接。

全息星图在控制室中央展开,以“晨曦”基地为核心,周围复杂的小行星带环境被精确建模。星璇那由流动星光构成的投影出现在星图旁,声音冷静而清晰:“基于现有工业能力及资源储备,综合威胁模型分析(主要威胁源:T-3星系矿业集团警备舰队,装备标准二级初期文明武器系统),基地当前静态防御等级:不足。动态防御能力:无。建议:立即构建多层次、立体化防御体系。”

“具体方案?”林夏立刻问道,她的量子平板己经调到了工程记录界面。作为副官和实际的后勤总管,她需要精确的数据来调配人手和物资。

“方案己生成,包含三类核心防御节点及配套预警系统。”星璇的投影挥手,星图上立刻亮起数十个闪烁的光点,并伴随着详细的立体结构图和参数列表:

1. ‘磐石’级固定深空炮台:

设计理念:利用小行星带天然掩体,将大口径磁轨炮或激光阵列嵌入坚固的小行星内部或表面,形成固定火力点。星璇的设计巧妙地结合了地形,炮位选择在视野开阔、射界良好的大型小行星上,并利用岩层提供天然防护。

武器配置:主武器为星璇优化设计的长程重型磁轨炮(代号‘破城槌’),使用特制高密度钨合金穿甲弹丸,初速提升15%,有效射程达到二级文明理论极限的8000公里。副武器为多联装速射激光炮(代号‘蜂刺’),用于拦截来袭导弹和轻型目标。

防御:厚重的复合装甲(由基地自产合金铸造),预留接口可未来升级为被动式反应装甲。炮台内部有独立的微型核聚变反应堆供能。

建造难点:需要大量工程机械进行小行星表面/内部开凿和加固,对材料强度和工程精度要求极高。上官婉正带着工程队啃这块硬骨头,抱怨声隔着通讯频道都能听见:“这该死的花岗岩比战舰装甲还硬!”

2. ‘游猎者’机动太空鱼雷发射平台:

设计理念:高度机动、隐蔽部署的发射节点。由改装后的工业穿梭艇或小型驳船搭载,可在小行星带复杂环境中快速转移阵地,打完就跑。

武器配置:核心武器是星璇设计的“雷牙”系列太空鱼雷。

‘雷牙-I’:高爆战斗部,装填基地自研的混合高能炸药(星璇优化配方),威力足以重创驱逐舰级别目标。采用惯性导航+末端激光半主动制导(由发射平台或友军舰艇照射目标)。

‘雷牙-II’(研发中):计划装备小型核聚变战斗部(“脏弹”),威慑力巨大,但对材料和制导精度要求更高,是伊兰特正在攻关的重点项目。

平台特点:平台本身防御薄弱,强调隐蔽性和机动性。星璇为其设计了特殊的散热和辐射屏蔽系统,降低被敌方探测器发现的概率。

人员配置:由经验丰富的原防御部飞行员操作,他们熟悉小行星带的地形,能在碎石缝隙间穿行。

3. ‘织网者’自动防御系统(ADS):

设计理念:构建覆盖基地核心区域及主要航道入口的智能拦截网络。

组成单元:

‘哨兵’预警浮标:布设在关键航道和小行星间隙,搭载被动雷达、红外/光学传感器和激光通讯中继。星璇优化了其信号处理算法,能在强背景干扰(小行星反射)下提高目标识别率。

‘针鼬’近防炮塔:小型化、自动化的磁轨速射炮或激光点防御系统,密集部署在基地外围、船坞入口、反应堆等关键设施附近。用于拦截突破外层防御的导弹、战机或动能弹丸。星璇的设计使其火力密度和反应速度达到了二级文明的极致。

核心: 由星璇提供核心算法、基地主控电脑运行的“天网”火控系统。它能整合所有“哨兵”的数据,自动分配“针鼬”的攻击目标,形成高效的拦截弹幕。伊兰特正痴迷于调试这套系统的神经络,试图让它更“聪明”一点。

“天网系统是防御体系的‘大脑’,”伊兰特推了推滑落的眼镜,眼睛紧盯着控制台上瀑布般的数据流,“星璇的算法太精妙了,它能在毫秒级内计算出来袭目标的威胁等级、最佳拦截路径和弹药分配…这简首是艺术!不过…”他苦笑了一下,“它对主控电脑的算力压榨得太狠了,我们可能需要再增加两组并行处理器阵列。”

就在防御体系建设如火如荼之际,星璇再次向杨荣和林夏展示了它数据库中的另一份珍贵“遗产”。

中央全息台上,光芒流转,一组结构复杂、线条凌厉的飞船蓝图缓缓旋转呈现。每一艘都标注着清晰的代号和分级。

“基于当前工业能力上限及二级巅峰文明科技树,解锁基础星舰制造蓝图:I级太空舰船序列。”星璇的声音带着一种宣告的意味。

蓝图被清晰地分为几类:

‘烛龙’级战列巡洋舰(I级):线条最为粗犷厚重,舰体长度超过300米。蓝图显示其拥有强大的火力配置(多座重型磁轨炮台、大型导弹发射井)和相对厚重的装甲。标注为“舰队核心,火力与生存力的平衡点,但机动性较差”。这是未来舰队的中坚力量,目前基地的工业能力尚无法建造,但提供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青鸾’级巡洋舰(I级):体型稍小于战列巡洋舰,约200米长。设计更强调多功能性,拥有均衡的火力(中型磁轨炮、鱼雷发射管)、适中的防护和较好的机动性。标注为“主力突击舰,战场多面手”。这是基地下一阶段可能尝试建造的目标。

‘睚眦’级驱逐舰(I级):约120米长,舰体修长敏捷。蓝图突出其速度和火力密度,装备多门速射磁轨炮和导弹发射架,装甲相对薄弱。标注为“快速反应,护航,反小型目标”。是目前基地工业体系最有希望在短期内批量建造的主力战舰。

‘狴犴’级护卫舰(I级):小型舰艇,约60-80米长。设计简洁,成本低廉,装备基础磁轨炮或激光炮。标注为“巡逻、侦察、反鱼雷艇/战机,消耗性力量”。是构成舰队基础数量、弥补火力网间隙的关键。

‘毕方’级穿梭艇:小型多功能运输/人员载具,设计成熟可靠,基地目前修复和改装的正是此型号的变种。

‘精卫’级太空战机:单人或双人驾驶的小型攻击平台,装备轻型激光炮或小型导弹。蓝图显示星璇对其气动外形(针对稀薄空间环境优化)和引擎效率进行了显著提升。标注为“争夺制宇权,骚扰,精确打击”。

‘椒图’级支援舰:拥有较大货舱和简单维修设施的辅助舰船。标注为“运输、补给、紧急维修”。

‘鸱吻’级信息支援舰(I级):外形独特,装有多个大型传感器阵列和通讯天线。蓝图特别强调了其强化过的被动探测能力和抗干扰数据链系统。标注为“舰队耳目,预警指挥节点,电子对抗”。林夏立刻意识到这种舰船的战略价值。

看着眼前这代表着未来舰队骨架的蓝图,杨荣心中激荡。这不仅仅是武器,这是重返星海、夺回话语权的希望。“优先消化‘睚眦’级驱逐舰和‘狴犴’级护卫舰的建造技术,”杨荣下令,声音沉稳而有力,“伊兰特,组织技术团队,结合我们现有的船坞条件,制定详细的建造流程和材料清单。林夏,重新评估资源储备,尤其是稀有金属和特种复合材料的需求。上官,船坞扩建和专用设备安装的进度必须加快!”

“是!”三人齐声应道,眼中都燃烧着同样的火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