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种事务的热度逐渐消退,皇宫内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执。朱棣对朱高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严厉批评,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失望与愤怒。其实,朱棣心里明白,大明的财政状况复杂,朱高煦未必能够玩得转。但他还是选择让朱高煦以监国的身份参与国事,一方面是给他希望,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繁重的国事拴住他,让他少惹事端,同时好让朱高炽有机会休息调整。然而,令朱棣万万没想到的是,朱高煦虽然按住了自己的一些冲动,却没能按住朱高燧。因此,朱棣在愤怒之下,也将对朱高燧的不满撒在了朱高煦身上。
皇宫内,朱高煦跪在地上,低垂着头,大气也不敢出。朱棣则站在桌旁,一脸怒容,他猛地一把将桌子上的奏折推倒在地,奏折散落一地,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
“为什么永乐大典的编纂经费停了?”朱棣的声音如雷鸣般响起,“这些奏折你都看过没有?河南旱灾、山东旱灾、福建倭患、浙江疫情……你看看你折子上写的什么?睁开你的狗眼好好看看!”
朱高煦颤抖着声音回答道:“儿臣批的是,让他们等户部筹措银两。”
“户部筹措了吗?”朱棣质问道。
“户部……没有钱呀。”朱高煦的声音越来越小。
“那就让老百姓饿死,让老百姓卖儿卖女吗?你怎么不饿死去?”朱棣怒不可遏地吼道。
“可是老三去了,山东河南的百姓都活了下来了呀。”朱高煦辩解道。
“要是老三不去,这事你就不管了吗?死多少百姓跟你无关?这国家不是你的是吧?啊,我明白了,你是诚心把一摊子事情搅乱!你告诉我,你安的什么心?”朱棣越说越气,脸色铁青。
朱高煦跪在地上,不敢抬头,只是低声辩解道:“皇上,国家一年就1500万税收,永乐大典一项就要1500万,还要修顺天城、通运河,连个像样的预算都没有,还要打仗呢!这仗我真算不过来。”
“算不过来,你监什么国?”朱棣怒喝道,“把永乐大典停了,你让我在地下怎么见祖宗?永乐一朝就养了你们这一帮废物吗?你不是狂妄地说过,江山给你,你会做得如何如何之好吗?好啊,我把上书房都让给你,你干了什么?河南山东为什么不下雨?就因为你监国失责!下罪己诏去吧!”
朱高煦一听要下罪己诏,顿时急了,他往地上一坐,耍起赖来:“我不会写。”
“不用你写!哪敢劳动您汉王大人哪?我这苦命老头子自己写!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千错万错,我的错!不该养活你们这些个笨蛋!我老头子不该死吗?你看看你哪一点比得上你大哥?你大哥监国这么多年,你看他伸过一回手吗?他为了1万两银子上街卖家具,你呢?大把撒钱!在朝中上上下下,谁没得过你的好?就是趴在地上的太监,谁没领过你汉王的金豆子?吃的谁的空饷?发的谁的财?你看看你尖嘴猴腮的样子!你看看你大哥!照照镜子!你哪有一点帝王气象啊?你大哥门下人才济济,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太子府的属官吗?你再看看你的手下,不是舞刀的就是弄枪的!有一点人主之相没有?刚让你监国就绣了一身的蟒袍穿上!看把你得意的!你干脆派兵把鸡鸣寺一围,把挡路的老头杀了!就跟老三杀姚广孝一样!你自己关上门当皇帝岂不是更好?知道为什么太孙的婚礼拖着没办吗?我还想再看看!再给你点机会!应天调兵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你偷摸和靖难遗孤勾手指头,我也忍着!最后呢?我得到了什么?我真是世上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帝!大明社稷毁在你的手上!咱们爷们连宗庙都进不去!干脆就让建文这一枝找个后人!咱们把江山还了!接着回顺天打猎去!”朱棣越说越激动,声音都颤抖起来。
朱高煦一听这话,也从地上站了起来,把扳指往地上一扔,蟒袍一脱也扔在地上:“少给我来这套!找建文后人?那你当初造的什么反?你真把自己当忠臣了?修不成永乐大典,咱们下去就见不了列祖列宗?我们全家造的反,下去就能见列祖列宗了?就算你把永乐大典修成古今第一奇书,史官也不会写你是顺位继承的!国家一年就这么点钱,我去赈灾我也想啊!你去当甩手掌柜的,让我们算账!想一出是一出的花钱!这账我真算不过来!现在我又样样不如老大了!我尖嘴猴腮!我没有帝王气象!你不用下罪己诏!我现在就回家等着!你下毒酒也罢!三尺白绫也好!阖府上下就这么点人!你睁大眼睛看看儿子我多孝顺!这个位置你坐到底!千万别让给我!”说完,朱高煦就往外走。
小鼻涕见状,连忙跪着抱住朱高煦的大腿:“汉王爷!汉王爷!你就跟皇上说说好话吧!我求求你了!”
朱高煦却一把挣脱开小鼻涕的手:“我这个臭丘八不会!”说着,便大步流星地走出宫殿。
小鼻涕见没拦住朱高煦,赶忙又跑到朱棣面前跪下:“皇上息怒啊!皇上息怒啊!皇上……”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朱棣却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他的笑声在宫殿内回荡,让人感到毛骨悚然。小鼻涕见状,吓得首喊:“传御医!快传御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