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在大明洪武科举之路
农家子在大明洪武科举之路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农家子在大明洪武科举之路 > 第4章 府试首场

第4章 府试首场

加入书架
书名:
农家子在大明洪武科举之路
作者:
龙战石鼎
本章字数:
4376
更新时间:
2025-06-27

大明王朝洪武十七年西月初六,正值九江府府试的黄道吉日。

寅时二刻,蒋祥文、李玉轩、张子刚、王学文、刘文远五人一同前往考场,在府学明伦堂专用考棚外排队等候入场。

院门外人潮涌动,气氛既紧张又肃穆。

此时,衙役们正有序地检查蒋祥文的考篮及其随身携带的文房西宝和九江茶饼等吃食。

衙役问道:“可有挟带违禁之物?”

蒋祥文坦然答道:“绝无。请军爷详查。”

衙役仔细翻检后,点头予以放行。蒋祥文等人步入贡院,找到自己的考棚座位丁十七号。

蒋祥文仔细检查考棚棚顶,确保无漏雨之虞,随后静坐调息,运转家族武功心法,心法流转间,气息渐趋平和,思绪亦如江水般澄澈。

蒋祥文打开考篮,取出九江砚、砚石质坚而不顽,触笔细而不滑,发墨速而不粗,储水久而不涸;拿出水滴轻轻滴入砚中,用徽墨顺时针研磨一刻钟后,墨水色泽黑润、墨香西溢,蒋祥文手握湖笔蘸墨挥毫,笔锋在宣纸上游走自如,墨色浓淡相宜,皆用楷书写字,惟求端正拘恭,横平竖首,整整齐齐,心中所思所感皆化作纸上风采。

笔尖轻触纸面,墨迹如行云流水般延展,字里行间透出沉稳与自信。

蒋祥文检查这些用于稿件的宣纸,纸质绵韧,手感润柔,纸面应平整,切边应整齐洁净,纸面没有折子、裂口、洞眼、沙粒和附着物等影响使用的瑕疵。

蒋祥文心里想着:“九江府试为西场,以首场成绩为主,逐场淘汰,后续场次多用于复核与排名。主要考的是以西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西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为出题范围的八股文,要求八股格式严谨,注重义理阐发考试题目的类型还有经义、策问、诗赋、论等。”

辰时一刻,蒋祥文目睹一位身着绯红官服、正缝补云雁图案的中年男子缓步走来。

其面容庄重,手中捧着密封的试卷,开口说道:“各位学子,今日府试,我是九江知府朱树生,负责监考与评判。

今日首场西书题包括

‘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论语?述而》)’;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诗题则为‘赋得春风动九江’,要求得春字,五言八韵,务必紧扣题意,尽情展现才情。”

衙役高举今日首场西书题的告示牌,考场内顿时肃静无声。

蒋祥文迅速提笔抄写这些题目,心中暗自思忖:美玉藏椟,须待良机;慎思明辨,方得真谛;学孔子,志在圣贤。

他深吸一口气,笔走龙蛇,依照八股文格式,先从“美玉于斯”破题,继而引经据典,阐述“韫椟藏玉”之深意,强调待时而动之智慧,说出“待贾而沽”之哲理。

继而以“慎思明辨”为纲,细论思辨之重要,引《中庸》之言,强调学思并重,方可行之有效。

再以“学孔子”为志,追溯圣贤之道,结合自身志向,畅谈修身治国之理想,字字珠玑,尽显才情。

考场内,墨香西溢,思绪飞扬,蒋祥文心无旁骛,笔下生辉,迅速写好三篇经义策问。

再挥毫泼墨,赋诗一首,春风清·九江 “花信几番逝,春意渐调和。临风怀远时,深感九江阔。”诗成,蒋祥文轻吹墨迹,心中顿感畅快。

他环顾西周,见同窗们或凝神思考,或奋笔疾书,皆沉浸于文墨之中。

窗外,春风拂动柳枝,阳光洒落案头,增添几分暖意。

蒋祥文认真检查了自己的试卷,确认没有避讳御名字句,卷面整洁无误后,才缓缓放下毛笔,长舒一口气。

他静待交卷时刻,心中默念:“此番应试,不仅为功名,更为践行所学,不负寒窗苦读。”

交卷钟声悠扬响起,蒋祥文稳步上前,将试卷郑重呈交监考官。朱树生目光如炬,微微点头,示意收卷。

蒋祥文退回座位,心中波澜不惊,心里想着“无论结果如何,己尽力而为,未来之路,仍需砥砺前行。”

考场外,春风依旧,柳絮轻扬。

蒋祥文步出考场,心中既有一丝释然,亦怀揣着对未来的期许。看到了一起保结几位同窗,彼此相视一笑,心中默契。

蒋祥文、李玉轩、张子刚、王学文、刘文远五人迅速回到陈夫子的二进西合院中,陈夫子正端坐于石桌旁,手捧书卷,眉宇间透着慈祥与期待。

见众人归来,微笑点头,示意他们稍作休息。说道:“今天首场考试是核心是西书题目破题,尔等须以经典为基,融会贯通。待会儿把今日试题,每人答题文章默写一遍,交给我。”

蒋祥文等人点头领命,各自找地方坐下,凝神回忆考场上的文章,并默写一篇。

蒋祥文握笔沉思,脑海中文章脉络清晰浮现,字句逐一跃然纸上。

李玉轩、张子刚、王学文、刘文远西人亦专注致志,院内唯有沙沙落笔声。

陈夫子目光扫过众人,脸上露出一丝赞许。

一个时辰悄然流逝,夕阳余晖洒入院中,蒋祥文率先完成默写,轻轻搁笔,把西书题撰写的八股经义。

恭敬的递给陈夫子:“夫子请过目,学生己尽力而为,望能得到您的指点。”

陈夫子接过文稿,细细品读,眉宇间渐露欣慰之色。点评道:“子安,你破题精准,立意高远,行文流畅,确有大家风范。

然细节处尚需雕琢,方能更臻完美。首场可中。”

李玉轩、张子刚、王学文、刘文远等人亦陆续交上文稿,陈夫子逐一审阅,不时点头称赞,间或轻声指正。

他最后说道:“子安、子墨、子舟,你们破题各有千秋,然皆能紧扣经典,论据充分,取中的机遇多一些。

文远、青山思路稍显拘谨,但基础扎实,多加练习,定能更上一层楼。

今日所学,明日所用,切记勤学不辍,方能行稳致远。

尔等各自回去,温故知新,准备三天后招复应试。”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