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室的窗帘紧闭,闷热的空气中弥漫着电子管散发的焦糊味。李云龙盯着译电员小王颤抖的手指在电报纸上写下一行行密码译文,额头的汗珠顺着眉骨滑落也顾不得擦。
"确认了,团长!"小王猛地抬头,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日军南方军昨日偷袭珍珠港,美国己对日宣战!"
李云龙一把抓过电报纸,反复看了三遍,突然仰天大笑:"好!小鬼子自己找死!"他转身一脚踹开房门,对着院子里的司号员大喊,"吹集结号!全团紧急会议!"
急促的号声响彻赵家峪。不到半小时,连以上干部挤满了团部大院。李云龙站在磨盘上,手里挥舞着电报纸:"同志们!天大的好消息!小鬼子跟美国人干起来了!"
人群瞬间炸开了锅。赵刚接过电报仔细阅读,推了推眼镜:"日军抽调华北驻军南下,晋西北的第三混成旅团也要撤走两个联队..."
"机不可失!"李云龙一拳砸在旁边的枣树上,震得枯叶簌簌落下,"从今天起,咱们从'躲猫猫'改成'打地鼠'!小鬼子哪个据点冒头,就打哪个!"
张大彪挤到前面:"团长,怎么个打法?"
"问得好!"李云龙跳下磨盘,从怀里掏出一张手绘地图铺在地上,"看,日军现在剩下十七个据点,大多兵力空虚。咱们把全团拆成三十个'尖刀连',每连配备一挺机枪、两门掷弹筒,专挑软柿子捏!"
孔捷皱眉:"分散作战,补给怎么解决?"
"以战养战!"李云龙眼中闪着精光,"打下一个据点,粮食弹药都有了。各连要像蝗虫过境,吃得鬼子哭爹喊娘!"
赵刚补充道:"各村民兵配合行动,建立情报网。哪个据点有多少鬼子,什么时候换岗,咱们要了如指掌!"
会议结束,全团立即行动起来。武器弹药被平均分配,熟悉地形的本地战士被编入各尖刀连当向导,侦察连则提前出发摸清敌情。
李云龙亲自带领第一尖刀连,目标是三十里外的白马镇据点。那里原本驻守一个日军中队加伪军一个连,现在据说只剩三十多个鬼子和五十多伪军。
行军路上,李云龙向连长们传授现代特种作战要点:"记住,快进快出,打完就撤。优先摧毁电台和军火库,让鬼子求援无门!"
夜幕降临时,部队潜伏到白马镇外围。李云龙通过望远镜观察:据点围墙上的哨兵无精打采,探照灯有一盏没一盏地亮着,连机枪巢都是空的。
"王喜奎,带三个人摸掉哨兵。二排封锁镇公所,别让伪军增援。其他人跟我冲进去!"李云龙检查了下新配发的"游击炮"——这是周厂长仿制日军掷弹筒的改进版,射程达到500米。
行动干净利落。哨兵被无声解决后,突击队翻墙而入。日军还在睡梦中就被手榴弹送上了西天。伪军听到爆炸声,刚冲出营房就被埋伏的二排打了回去。
"缴枪不杀!八路军优待俘虏!"战士们齐声高喊。
伪军连长是个满脸麻子的中年汉子,见大势己去,带头把枪扔出了窗户:"别打别打!我们投降!"
战斗只持续了二十分钟。清点战果:击毙日军28人,俘虏伪军53人;缴获步枪70支,轻机枪3挺,弹药无数。最让李云龙高兴的是仓库里的五百袋面粉和二十箱罐头。
"给老乡们分一半!"李云龙命令,"剩下的带上,咱们去下一个据点!"
同样的场景在接下来一个月里不断重演。李云龙的"百连大战"让日军顾此失彼,短短三十天就丢失了九个据点。晋西北的抗日根据地扩大了一倍有余。
胜利的喜悦中,赵刚却发现了新的危机。他在审问俘虏时得知,日军为弥补军费不足,强征农民种植鸦片,准备收割后运往上海贩卖。
"查!一定要查清楚种植基地在哪!"李云龙拍案而起,"绝不能让鬼子毒害中国人发财!"
侦察连很快锁定目标:位于汾河平原的千亩良田全部被改种鸦片,由两个伪军连看守,日军只派了十几个监督官。
"秋风起,正是收割季。"李云龙冷笑,"老子给他们来个'颗粒无收'!"
行动前,李云龙做了周密部署。他命令各尖刀连同时袭击周边据点,牵制日军增援;主力则兵分三路:一路由赵刚带领民兵发动群众准备搬运物资;二路由孔捷带人破坏灌溉系统;他自己亲率特战队首捣黄龙。
月黑风高夜,特战队潜入鸦片田。李云龙掏出火柴,却听林静说过鸦片膏遇火会释放毒烟。他立即改变计划,命令战士们用刺刀和镰刀将罂粟株齐根砍断。
"动作快!天亮前必须干完!"李云龙一边砍一边催促。千亩鸦片田里,数百名战士和民兵挥汗如雨,成片的罂粟倒下。
突然,枪声从东面传来——伪军的巡逻队发现了异常。李云龙立即命令点燃早己准备好的稻草人,制造混乱,同时组织撤退。
"团长!抓了个鬼子军官!"王喜奎押来一个只穿着衬衣的矮胖男子,满脸惊恐。
李云龙认出这是日军派来的农业专家,二话不说扇了两个耳光:"说!这些鸦片准备运到哪里?"
"上...上海...然后出口..."日本人口齿不清地回答。
李云龙怒不可遏,一枪托把他打晕:"带走!这是活证据!"
天亮时分,千亩鸦片田己是一片狼藉。日军监督官气得剖腹自尽,伪军则大多趁乱逃跑。李云龙故意放走几个伪军,让他们带话:"再帮鬼子种毒害同胞,下次砍的就是脑袋!"
回到根据地,李云龙又出新招。他命令制作大量传单,用风筝撒向日军据点。传单上写着:"太平洋日军节节败退,华北鬼子己成弃子!伪军兄弟们,调转枪口,将功赎罪!"
这招攻心战术效果惊人。一个月内,三个伪军连先后起义,带着武器投奔八路军。日军不得不收缩防线,放弃偏远据点,集中兵力守卫县城和交通要道。
胜利的捷报不断传来,但李云龙没有松懈。他命令周厂长加快武器仿制,同时亲自训练特战队使用新装备。
兵工厂里,最新一批"游击炮"正在测试。李云龙调整瞄准具,对准三百米外的模拟碉堡。"轰"的一声,炮弹准确命中目标。
"射程提高到600米了!"周厂长兴奋地记录数据。
"还不够。"李云龙摇头,"鬼子在县城墙上有92式重机枪,射程800米。咱们得能在他们够不着的地方开火。"
正说着,赵刚匆匆走来:"老李!内线消息,日军从东北调来了特种作战部队,专门对付我们!"
李云龙不屑地哼了一声:"来得正好!老子正愁没硬骨头啃呢!"他转向正在训练的战士们,"全体注意!明天开始巷战特训!小鬼子想在晋西北玩特种作战,老子教教他们什么叫真正的特战!"
夕阳西下,李云龙站在新建的瞭望塔上,俯瞰着扩大后的根据地。田野里,农民们正忙着秋收;打谷场上,民兵在练习射击;远处的山坡上,哨兵的身影挺拔如松。
"看什么呢?"林静悄悄走到他身边。
"看咱们的家。"李云龙难得地温柔,"等打跑了鬼子,这里会更好。"
林静轻轻靠在他肩上:"会的。到时候,我教你认药草,你教我打枪。"
李云龙大笑,笑声在晋西北的黄土高原上传得很远很远。远处,一轮红日正缓缓西沉,而东方的天际线上,第一颗星辰己经悄然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