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不急不慢的漏壶,林风的心绪渐渐平静下来:修行先修心,心静万事宁。心头的焦躁渐渐消散,身体的疲惫乏力似乎远去。
意识越来越清晰,只有眼睛盯着漏壶下晶莹的水珠,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这滴答声。
“嗯?”正在巡视的李振山刚走到林风面前,就感觉到林风的状态有异;他驻足观察了好一会儿,眼中闪过惊讶:“好高的悟性!竟能观滴水而凝神,第一天就进入‘静定’状态。”
一盏茶时间过去了,这一次林风浑然不觉疲惫。杂役弟子为漏壶加水,继续计时。
旁边的李浩然和何小山站了起来,轻轻活动,林风却无动于衷。两人惊讶,便要过来。
“噤声!站远些!”李振山毫不客气地将两人拨开。
李浩然、何小山对视一眼,忽然,李浩然一咬牙:“再来!”少年人的不服输被激起。何小山也深吸一口气,大家都是“五阶高人”看中的“人才”,谁比谁差?
有了这三个榜样,剩下的少年们也不甘示弱,纷纷咬牙坚持……较起劲来。
时间在漏壶的滴答声中流逝,林风却仿佛化作了石雕,纹丝不动。风,吹动了他的衣角,人,却愈发沉静。
李浩然和何小山气喘如牛,双腿双臂酸麻颤抖,转头看看如老僧入定般的林风,眼中满是惊异。
“噗通……”终于有少年坚持不住,一屁股坐倒在地。
“起来!不可久坐,阻塞气血!”李振山严厉呵斥。少年们只能咬着牙,挣扎站起,慢慢走动。
许久,忽然一声清越的剑鸣响起,却是李振山屈指弹在剑身上。“林风,时辰满,第一!”
简单的西个字,极大地刺激了少年们的好胜心。
铿然的剑鸣也将林风从那种奇妙的状态中唤醒。顿时,排山倒海般的疲惫感席卷全身!但身体疲惫,头脑却异常清明。
“不错!”李振山扶着有些摇晃的林风,“现在感觉如何?是否气血浮躁,心绪不宁?”
“是。”林风回答,声音有些沙哑。
“正好!”李振山很满意,扶着林风来到旁边一个临水的凉亭下。
流水潺潺,绿树成荫,为疲惫的林风带来一阵清凉与宁静。
“来,盘膝坐好,五心朝天。”李振山亲自帮林风纠正姿势。
刚开始,这种盘坐方式双腿有些酸麻,但很快,胸口闷气似乎随着呼吸而消散,精神为之一振。
李振山则坐在林风身后:“接下来,我会以自身内气引导你的气血运行,你需仔细感受气血流动的路径,尤其要记住各穴位的名称与位置,至关重要。”
“首先,收敛心神,意念沉入丹田。眼观鼻,鼻观心,心静无杂念。”
“再想象丹田位置有一团温润的‘气’,如潺潺溪流,温润清澈。如同亭下这泉水一般。”
“好,下一步,舌抵上颚:舌尖卷起,轻点在上颚近齿龈处。”
林风按照李振山的指点,数次后才找到感觉。
李振山也不着急,等林风气息平稳了,才继续:“注意了,接下来不要开口,仔细感受。”
一股温和而有力的暖流,从李振山按在林风后背的手掌传入体内。“起自丹田,上升,过气海,到神阙,过鸠尾、膻中、玉堂、紫宫、璇玑、印堂、百汇,下降,过风府、哑门、大椎、灵台、命门、长强,再上升回丹田,此乃小周天路径。下面,还有几条分支……”李振山一边以内气引导林风气行,一边讲解穴位名称、作用及要害。
如此运转三遍,每运行一周天,林风便感觉吐出一口浊气,神清气爽。三遍之后,体内仿佛有一种沉睡的力量被唤醒,在经脉中缓缓流淌。刚才因剧烈锻炼而浮躁的气血,也慢慢沉淀、转化,融入这股新生的力量中。
“这便是气血之力,是人体精气神中‘精’之所聚,是生命的根本,亦是武道之始。武学讲究炼精化气,这便是第一步。”
“好了,你自己好好感悟,尝试用意念引导气血,按照我刚才引导的路线自行运转。何时感觉心浮气躁、或身体不适、或精神不振,便停下。”
李振山说完便离开了,去引导其他完成马步的少年。林风则沉浸在初次接触“内功”的新奇与兴奋中,一遍遍地用意念引导着体内那微弱却真实存在的气血之力流转。
每运转一个周天,便能感觉到丹田内那点温润的气息壮大一丝。
无法形容那是怎样的一种力量,似有似无,如烟似雾,却又真实地带来力量的充盈感。
一遍又一遍,不知过了多久,林风开始感到心浮气躁,身体隐隐有种被掏空的虚弱感,头脑也因气血消耗而昏沉,整个人昏昏欲睡。
“到极限了!”林风停下引导,只觉丹田位置似有微弱暖意萦绕,但周身乏力,连坐着都觉勉强。
睁开眼,天色己近黄昏,周围的凉亭下,己有不少少年在盘坐。
李振山走来:“伸出手来。”
林风抬手,只觉手臂沉重。
李振山把脉,仔细感受了好一会,又问了一下林风刚才行功的感觉,眼中忽然闪过惊喜:“好!第一天便成功凝聚气血之力,并运行周天!悟性资质俱佳!先休息吧,什么都别做;坐不住了,就在附近走走,别走远,也别打扰他人。晚饭时,能吃多少吃多少。”
“谢李长老!”林风真心实意地道谢。
“呵呵,小家伙倒知礼数。努力吧,争取早日成为高手,守护宗门。”
“弟子定当尽力!”林风认真地回答,目光,望向那云雾缭绕的青云峰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