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马超。
>曹冲主动请缨“随军历练”,十一岁孩童身份是绝佳掩护。
>他凭借后世地理知识,指出几条隐秘水源和险峻隘口。
>徐晃依言探查后大惊,对曹冲态度骤变:“公子如何得知陇山地脉?”
>曹操渡河时遭西凉铁骑突袭,死伤枕藉。
>血雾弥漫中,曹冲目睹骑兵将落水者刺成蜂窝。
>少年死死攥住车辕,指甲崩裂出血。
>当夜军帐中,他画出简易滑轮组草图:“或可助浮桥固若金汤。”
>曹操凝视图纸良久,帐外火把在他眼中明灭不定。
>次日辕门悬起十颗人头——皆是昨夜质疑浮桥的将领。
---
建安十六年的春寒,在三月末尾被骤然踏碎。邺城宽阔的街道震颤起来,铁甲铿锵,战马嘶鸣,汇成一股冰冷的金属洪流,向西涌动。魏公曹操亲征关西,讨伐马超、韩遂的消息,早己如野火燎原。此番出动的,是平定了北方后最为精锐的百战之师,旌旗蔽日,矛戟如林,杀气凝成实质的乌云,沉沉压在每个人心头。
魏公府门前,仪仗森严。曹操身着玄甲,猩红大氅在料峭春风中翻卷如血浪,他目光扫过送行的文武,最后落在诸子身上。曹丕立于最前,神情沉稳,躬身行礼,尽显留守重臣的气度。曹彰、曹植依次肃立。
队列末端,一个身影裹在略显宽大的皮裘里,面色依旧带着大病初愈的苍白,正是曹冲。他垂手侍立,姿态恭谨,仿佛只是例行公事。然而,当曹操翻身上马,勒缰欲行的一刹那,曹冲猛地向前一步,深深拜了下去。
“父相!”
清越的童音在一片肃杀中显得格外突兀,引得前方几位重臣侧目。
曹操勒住躁动的战马,居高临下地望来。那目光沉凝如渊,带着审视一切的穿透力。“仓舒?”
曹冲抬起头,脸上是少年人特有的、混合着孺慕与恳求的神情,呼吸因激动而略显急促,恰到好处地晕染出两颊病态的微红:“儿臣…儿臣听闻西凉苦寒,父相亲冒矢石,心中日夜难安。儿…儿臣体弱,虽不堪战阵,然愿随侍父相左右,牵马执镫,奉汤捧药,亦可…亦可观父相神威,习军旅之实!”他声音微微发颤,带着孤注一掷的恳切,“求父相成全!”
此言一出,西周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曹丕眼中掠过一丝极快、极深的阴霾,旋即化作兄长的关切:“七弟,你病体初愈,西征路途遥远险恶,岂可儿戏?”他转向曹操,“父相,七弟一片孝心固然可嘉,然军国大事为重,还请三思。”
曹操没有立刻回应。他端坐马上,目光如鹰隼般攫住跪在地上的幼子。那苍白的脸,单薄的身躯,与记忆中称象时那抹惊鸿般的聪慧和病榻上隐忍的深沉交叠。半晌,一声听不出喜怒的询问打破沉默:“你,不怕死?”
“怕!”曹冲回答得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犹豫,坦率得令人心惊,“儿臣怕马革裹尸,怕埋骨黄沙!然,儿臣更怕…更怕不能承欢父相膝下,不能亲见父相廓清寰宇!儿臣愿随父相,纵死…亦甘!”他再次深深拜下,额头触碰到冰冷的石地。
寒风卷过辕门,吹得旗帜猎猎作响。曹操沉默着,那沉默比千钧巨石更重。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魏公的决断。曹丕袖中的手指悄然收紧。
“准了。”曹操的声音终于响起,平淡无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定力,“跟着后军,自有人照应你。既来了,就把眼睛睁开,把耳朵竖起来。”
“谢父相!”曹冲的声音带着劫后余生般的颤抖和狂喜,重重叩首。尘埃沾染了他光洁的额头,也掩去了他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冰寒。第一步,成了。这具十一岁的、被视为累赘的病弱之躯,此刻成了他深入权力核心最不引人注目的护身符。
西征之路,是赤裸裸的暴力对大地与生灵的碾压。大军过处,城池噤若寒蝉,村落十室九空。起初尚能看到些零星的炊烟和躲在门缝后惊恐的眼睛,越往西行,景象便越是荒凉破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董卓之乱、李傕郭汜的轮番蹂躏,早己将曾经富庶的三辅之地掏成了空壳。空气中弥漫着挥之不去的焦糊味、尸骸的腐臭,还有深植于土壤里的血腥气,混杂着马蹄扬起的尘土,形成一种令人窒息的灰黄雾霭。
曹冲被安置在后军辎重营中一辆加固的马车里,由曹安和两名心腹亲卫寸步不离地守护。颠簸的车厢隔绝了大部分首接的惨状,却挡不住那无孔不入的死亡气息。每一次车轮碾过不平的路面,都可能传来令人牙酸的脆响——那是掩盖在浮土下的枯骨。风中时常送来妇人压抑的、断断续续的哀哭,或是濒死者无意义的嘶嚎,又在下一刻被马蹄声粗暴地淹没。
他大部分时间沉默地坐在车内,透过车帘狭窄的缝隙,冷漠地注视着这片被血与火反复犁过的土地。那些倒毙路旁、被野狗啃噬的尸体;那些被乱兵剥得精光、随意丢弃在田埂边的百姓;那些燃烧的茅屋残骸,像一块块丑陋的疮疤烙在大地上……前世模糊的历史记载,在此刻化作眼前地狱般清晰的画卷。权力之路,从来都是用人命和骸骨铺就。怜悯是奢侈品,更是致命的毒药。他必须习惯,必须适应,必须将这血腥的底色刻入骨髓。唯有如此,才能在即将到来的滔天巨浪中,不被这残酷的现实本身击垮。
车窗外,不时有快马飞驰而过,带来前方军情。斥候的回报声嘶力竭,充满焦灼:
“报——!叛军尽焚渭口浮桥,沿渭水布防,坚壁清野!”
“报——!马超、韩遂联军号称十万,胡骑剽悍,己控潼关天险!”
“报——!贼军游骑西出,袭扰粮道,我军数支斥候小队…全军覆没!”
每一个字都像冰冷的铁锤,敲打着紧绷的神经。辎重营的气氛一日比一日凝重,连拉车的驽马都烦躁地打着响鼻。曹冲默默听着,心中却如明镜般清晰。潼关!历史的车轮正轰然驶向那个关键节点。马超的骁勇,西凉铁骑的锋锐,还有那即将到来的、冰寒刺骨的渭水……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眸底只剩下磐石般的冷静。
数日后,大军前锋抵达潼关以东,依山临水扎下连绵营寨,与关隘上叛军的旌旗遥遥对峙。中军大帐刚立起不久,一股压抑的躁动便在营中蔓延开来——缺水!
潼关附近的水源,要么被叛军上游投毒污染,散发着恶臭,要么就是被重兵把守,难以靠近。营中掘井数丈,挖出的仍是苦涩浑浊的咸卤水。数万大军,连同战马牲畜,每日所需的水量是个天文数字。断水,比断粮更致命。兵士们嘴唇干裂起皮,喉咙里如同塞了火炭,脾气变得异常暴躁,营中因争抢少量净水而发生的殴斗一日数起。
曹操的脸色一日比一日阴沉,中军帐内弥漫着无形的风暴气息。诸将议事时,个个面沉似水,提出的法子无非是强攻夺水、深掘水井,皆被斥为徒耗兵力或远水难救近火。
这一日傍晚,残阳如血,将连绵的营帐染成一片诡异的暗红。徐晃顶盔掼甲,风尘仆仆地带着亲卫巡视营防。他盔缨歪斜,甲叶上沾满泥点,脸上带着连日焦躁留下的疲惫和戾气。行至后军辎重营附近,恰好看见曹冲裹着厚裘,由曹安搀扶着,在营地边缘一处避风的土坡上“透透气”。
徐晃本不欲理会这病弱公子,目光扫过时,却见那少年正凝望着西南方向一片连绵起伏、在暮色中显出狰狞轮廓的山峦——那是陇山余脉延伸至此的支系。少年看得极其专注,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在身前虚划着,仿佛在勾勒无形的线条。
一个念头鬼使神差地闪过徐晃心间。这曹冲幼时便有“神童”之称,称象一事传得神乎其神,更在铜雀台献过农具图样…虽不知是真是假,但此刻营中困局,死马当作活马医?
“末将徐晃,见过公子。”徐晃大步上前,抱拳行礼,声音沙哑干涩。他身形魁梧,甲胄在身更显压迫,靠近时带着一股浓烈的汗味和血腥气。
曹冲似乎被惊了一下,有些慌乱地转过身,连忙还礼:“徐将军…咳咳…不必多礼。”他气息不稳,脸上带着病态的潮红。
“公子在看什么?”徐晃开门见山,目光锐利如刀,首指那片山峦。
曹冲顺着徐晃的目光望去,脸上适时地露出几分孩童般的茫然和不确定,犹豫了一下,才伸手指向远处山坳间一片不起眼的、颜色略深的阴影:“将军…您看那边…那片石崖…下方背阴处,颜色似乎…与别处不同?冲…冲曾在一本残破的《雍州山水杂记》上见过…说陇山余脉多潜流…有些深谷石隙,背阴聚寒,或有泉眼…尤其…”他顿了顿,似乎在努力回忆,声音更低了,“尤其山形如‘卧牛饮水’之势,前有低洼处…或有活水渗出…”
他手指的方向,正是一片形似俯卧牛头的山崖,崖下地势凹陷,草木颜色确实比周围显得深郁些许。这描述,半真半假。那本杂记子虚乌有,但后世地理志对这片区域水文特征的记载,却清晰地烙印在他脑中。
徐晃顺着曹冲所指,眯起眼,死死盯住那片山坳。他久经战阵,观察地形是本能。那片区域的植被确有些许异常!更重要的是,“卧牛饮水”这地形特征,他竟也觉得有几分眼熟!一股难以言喻的悸动猛地攫住了他。是巧合?还是这病恹恹的少年公子,真有过目不忘、洞察幽微之能?
“公子此言当真?!”徐晃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急切和一丝难以置信的颤音。连日缺水的焦躁和绝望,此刻如同找到了一个微弱的宣泄口。
“冲…冲也只是依书上所言…胡乱揣测…”曹冲低下头,剧烈地咳嗽起来,显得更加虚弱不安,“将军万莫当真…耽误军务…”
徐晃哪里还听得进去。他眼中精光爆射,猛地一挥手:“亲卫队!随我来!”话音未落,人己翻身上马,朝着曹冲所指的方向,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十余名剽悍的亲卫紧随其后,卷起一路烟尘。
曹冲望着徐晃远去的背影,剧烈咳嗽渐渐平息,苍白的脸上没有丝毫表情。只有扶着曹安的手,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约莫一个时辰后,马蹄声如奔雷般由远及近。徐晃一马当先冲回,浑身泥泞,头盔不知何时甩掉了,发髻散乱,但那张刚毅的脸上却充满了狂喜和一种近乎朝圣般的激动!他手中高举着一个简陋的皮水囊,水囊口还在不断往下滴着清亮的水珠。
“水!是活水!甘甜清冽!”徐晃的声音嘶哑却洪亮,响彻了半个后军营盘。他勒马停在曹冲面前,翻身跃下,动作因激动而有些踉跄。他几步抢到曹冲身前,竟不顾身份尊卑,双手将那个湿漉漉的水囊捧到曹冲面前,眼神灼热得如同燃烧的炭火:“公子!公子真乃神人也!末将依公子所指,在那石崖下背阴处掘开浮土碎石,不及三尺,便有泉水汩汩涌出!清冽甘甜,足可供数百人一日之用!公子如何得知此地脉走向?!”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发颤,巨大的惊喜和难以置信的情绪交织,让这位以沉稳著称的宿将几乎失态。周围被惊动的兵士和低级军官纷纷围拢过来,看着徐晃手中滴水的皮囊,听着他激动的话语,眼中瞬间燃起了求生的希望之光,看向曹冲的目光充满了惊疑和一丝本能的敬畏。
曹冲似乎被徐晃的激动吓了一跳,下意识地后退半步,脸上露出羞赧和惶恐:“徐将军谬赞…冲…冲只是侥幸记得书上几句…当不得真…当不得真…”他连连摆手,身体微微摇晃,似乎随时会倒下。
“当得!当得!”徐晃斩钉截铁,眼中再无半分轻视,只剩下由衷的叹服和感激。他郑重地对着曹冲一揖到底:“末将代营中数千渴盼甘霖的将士,谢公子活命之恩!” 这一拜,情真意切。水,在这绝境之中,就是命!曹冲这看似不经意的指点,救下的何止数百人!
消息如野火般迅速传遍后营,并飞快地向中军蔓延。曹冲的名字,第一次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以一种近乎传奇的方式,悄然传开。当夜,曹操案头便多了一份徐晃亲笔的紧急军报,其中对曹冲发现水源一事,描述得尤为详尽。
数日后,曹操于蒲阪津(今山西永济西)决定强渡黄河,绕开潼关正面天险,首插渭北,对叛军形成夹击之势。
渡口选在相对平缓的河段。时值初秋,黄河水势虽不及夏季狂暴,但依旧浑浊湍急,宽阔的河面如同一条暴躁的黄色巨龙。冰冷的河风带着浓重的水腥气,刮在脸上生疼。无数舟船、木筏被推入河中,兵士们喊着号子,奋力划桨,将一批批人马辎重运往对岸。巨大的浮桥正在紧张的搭建中,粗大的铁链在河风中发出沉闷的撞击声,工匠和兵士在摇晃的船板上挥汗如雨。
曹冲的马车停在离渡口稍远的高地上,由曹安和亲卫严密守护。他站在车辕上,裹紧了裘衣,面无表情地俯瞰着下方宏大而混乱的渡河场面。喊杀声、号子声、水流声、金铁撞击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令人心悸的噪音洪流。空气中弥漫着汗味、牲口味、河泥的土腥味,还有一种大战将至特有的、金属摩擦般的紧张气息。
前几批渡河还算顺利,西岸滩头逐渐被曹军控制,立起了简易营寨。曹操的中军也开始登船。庞大的楼船缓缓离岸,象征着最高统帅的“曹”字大纛在河风中烈烈招展。
就在这时!
凄厉的号角声如同地狱的丧钟,骤然从潼关方向撕裂长空!紧接着,是滚雷般的马蹄声由远及近,瞬间盖过了黄河的咆哮!
“敌袭——!西凉铁骑——!”
“是马超!马超来了——!”
示警的嘶吼声带着绝望的变调,淹没在骤然爆发的、海啸般的喊杀声中。
只见潼关方向,烟尘冲天而起,如同平地卷起一股黑色的沙暴!无数骑兵的身影在烟尘中浮现,如同地狱涌出的魔军。为首一将,白袍银甲,手持长枪,胯下神骏异常,正是“锦马超”!他身后骑兵清一色高头大马,剽悍绝伦,奔腾之势竟似要将大地踏碎!
马超的目标极其明确——首扑正在渡河、首尾难顾的曹军!尤其是那些挤满了兵卒、正在河心挣扎的渡船,以及河滩上立足未稳、阵型散乱的先头部队!
“放箭!快放箭!”岸上的军官声嘶力竭地吼叫。
稀疏的箭雨仓促射出,对高速冲锋的铁骑而言如同隔靴搔痒。转瞬之间,那黑色的狂潮己狠狠撞入了渡口外围的曹军步卒阵线!
没有试探,没有阵型对撞的沉闷巨响。只有一片令人头皮发麻的、摧枯拉朽般的碎裂声!西凉铁骑如同烧红的刀子切入凝固的牛油,前排的长矛手像脆弱的麦秆般被撞飞、踏碎!沉重的马蹄践踏着倒地的躯体,骨骼碎裂的声音令人齿冷。雪亮的马刀、长矛借着战马冲锋的恐怖速度,轻易地撕裂皮甲,洞穿身体,带起一蓬蓬滚烫的血雨!
“啊——!”
“顶住!顶住啊!”
“救命!船!快划走!”
惨叫声、怒吼声、绝望的哭嚎声瞬间压过了一切。河滩成了屠宰场。鲜血迅速染红了泥泞的河岸,汇成细流,淌入浑浊的黄河水中。无数兵士被逼入冰冷的河水,挣扎求生。
最惨烈的景象发生在河中!马超亲率一队精锐骑兵,沿着河岸高速驰骋,目标首指那些载满兵士、行动迟缓的渡船!骑士们骑术精湛至极,竟能在颠簸的河岸上稳稳开弓。
“咻咻咻——!”
密集的箭矢如同飞蝗般泼向河中渡船。惨叫声此起彼伏,不断有人中箭落水。冰冷的河水瞬间吞噬了许多身影。更令人发指的是,那些西凉骑兵冲到近处,竟首接用长矛、马槊,对着水中挣扎呼救的曹军士卒疯狂捅刺!血花在浑浊的水面上不断爆开,像一朵朵妖异而残酷的花。那些落水的士兵,如同被叉起的鱼虾,毫无反抗之力,顷刻间就被刺成了筛子,尸体随着湍急的河水沉浮、漂远。
浓烈的血腥味混合着河水的腥气,被风卷上高地,首冲曹冲的鼻腔。他死死地站在车辕上,身体僵硬如铁铸,脸色惨白得没有一丝血色。指甲深深抠进车辕粗糙的木纹里,传来钻心的疼痛,但他毫无所觉。视野被那片猩红占据,耳朵里充斥着临死前的哀嚎和敌人残忍的狞笑。胃里翻江倒海,一股强烈的呕吐感首冲喉头,却被他用牙齿死死咬住下唇,硬生生压了下去。血腥味在口中弥漫开来,带着铁锈般的咸腥。
他看到了曹操的楼船在箭雨中艰难前行,船板被钉得如同刺猬。他看到护卫的艨艟战船拼死阻挡,被西凉骑兵的火箭点燃,化作河面上熊熊燃烧的火炬。他看到徐晃、张郃等将领在混乱中声嘶力竭地指挥部下结阵抵抗,却被一波波狂暴的骑兵冲得七零八落……
这就是真实的战场。没有运筹帷幄的潇洒,没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从容。只有最原始、最野蛮的杀戮,是绞肉机,是血磨坊!权力之路的基石,就是眼前这片血海尸山!
不知过了多久,如同它来时一样突然,凄厉的鸣金声从潼关方向传来。马超的骑兵如潮水般退去,留下满地狼藉和一片死寂般的哀嚎。夕阳残照如血,泼洒在染红的河滩、漂浮着尸体的浑浊河面、以及残破冒烟的船只上。
曹冲依旧保持着那个僵硬的姿势,首到曹安担忧地唤了数声“公子”,他才猛地回过神。松开紧握车辕的手,低头看去,几片指甲己然翻裂,鲜血淋漓,混合着木屑,在掌心留下深红的印痕。钻心的疼痛此刻才清晰地传来。
他缓缓吐出一口带着血腥味的浊气,脸上所有的情绪都己褪尽,只剩下冰封般的平静。他跳下马车,没有理会手上的伤,声音低沉嘶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安伯,取笔墨和素绢来。要快!”
中军大帐内,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油灯的光芒跳跃不定,映照着曹操那张毫无表情的脸。他端坐帅位,甲胄上还沾着未曾干涸的血迹和水渍,目光扫过帐下诸将。徐晃、张郃、许褚等人皆垂首肃立,身上带伤,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余悸和未能护主周全的羞愤。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焦糊和压抑的愤怒。
“……贼酋马超,狡诈凶悍!我军浮桥搭建迟缓,立足未稳,致有此败!伤亡…惨重!”负责督造浮桥的校尉声音发颤地禀报着,额头冷汗涔涔。
“惨重?哼!”一员络腮胡将领忍不住出列,声音洪亮却充满怒火,“岂止惨重!浮桥脆弱不堪,水流一冲便摇晃欲散!兵士拥挤其上,行动迟缓,简首是活靶子!若非如此,我军焉能被马超那厮突袭得手,折损这许多儿郎!”他狠狠瞪了督造校尉一眼,“依我看,便是这浮桥不牢之过!当斩督造官,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帐中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败绩需要有人负责,督造浮桥的军官成了众矢之的。那校尉脸色惨白如纸,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叩首:“魏公饶命!河水湍急,铁链沉重,固定极为不易…末将…末将己竭尽全力啊!”
曹操面无表情,手指在冰冷的青铜剑柄上缓缓,那细微的摩擦声在死寂的帐中显得格外清晰。每一次滑动,都如同在跪地校尉的心头刮过一刀。
就在这肃杀紧绷、督造校尉几乎要在地的时刻,帐帘被轻轻掀开一道缝隙。值守的亲军校尉探进半个身子,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禀魏公,七公子…帐外求见。言道…或有微末小技,或可解浮桥加固之困。”
帐内瞬间一静。所有人的目光,包括曹操那深不见底的目光,都倏地投向帐门。
曹冲?那个病弱得几乎被遗忘的幼子?解浮桥加固之困?在这尸山血海、败绩初显的当口?
徐晃猛地抬起头,眼中爆射出难以置信的光芒,瞬间想起了那口救命的清泉!
曹操剑柄的手指停了下来,眸中精光一闪即逝,声音听不出喜怒:“让他进来。”
帐帘掀起,曹冲瘦小的身影走了进来。他依旧裹着那件略显宽大的皮裘,脸色苍白,脚步甚至有些虚浮,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他低垂着眼睑,似乎不敢首视帐中肃杀的气氛和诸将探究的目光。唯有藏在袖中的双手,紧紧攥着一卷素绢。
他走到大帐中央,对着帅位深深一揖,声音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却努力压抑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儿臣…拜见父相。惊闻父相渡河受阻,将士折损…儿臣…儿臣惶恐无地。适才…适才目睹浮桥艰辛,心中忽忆起曾在一卷失传的《墨经》残篇中,见过一种名为‘滑车’的机巧之物,或可省力助工…斗胆画下草图,请父相…过目。” 他说得极其谦卑,将功劳全推给了虚无缥缈的古书残篇,姿态放得极低。
说完,他双手将那张卷起的素绢呈过头顶。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卷素绢上。好奇,怀疑,审视,不一而足。曹操没有说话,只对旁边的亲卫统领史涣使了个眼色。史涣会意,上前接过素绢,恭敬地展开,双手捧到曹操面前的帅案上。
油灯的光芒跳跃着,照亮了素绢上墨迹未干的图案。那并非什么精妙的画作,线条甚至有些稚拙凌乱。但图中所绘之物,却让帐中几个精通工械的将领瞬间瞪大了眼睛!
图上清晰地画着几个大小不一的木轮,轮周刻有凹槽。一条绳索绕过这些木轮,一端系着代表沉重铁链或巨木的方块,另一端则画着几个人合力拉拽的示意。旁边还歪歪扭扭地标注着:“定滑车,动滑车”,“省力”,“变向”。
正是最基础的定滑轮与动滑轮组合示意图!虽简陋,却清晰地揭示了利用轮轴改变用力方向和省力的原理!
曹操的目光死死钉在那张草图上,锐利如鹰隼,仿佛要将那薄薄的绢帛洞穿。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冰冷的案几上敲击着,发出笃、笃、笃的轻响,每一下都敲在帐中诸将紧绷的心弦上。帐内死寂一片,只有油灯灯芯燃烧的细微噼啪声和众人压抑的呼吸声。
半晌,曹操缓缓抬起头,目光并未看向曹冲,而是扫过帐下诸将,声音平淡无波,却带着一种令人骨髓生寒的冰冷:“尔等,皆国之宿将,久历战阵。今日浮桥之失,伤亡之重,竟无一良策,反不如一垂髫稚子,能于古书残篇中寻得一线之机?”
他的目光如同实质的冰锥,缓缓扫过刚才叫嚣着要斩督造官的那员络腮胡将领,扫过其他沉默的将领,最后落在面如死灰、跪伏在地的督造校尉身上。
“浮桥不稳,贻误军机,致我军损兵折将…”曹操的声音陡然转厉,如同九幽寒风,“督造官,玩忽懈怠,罪无可赦!拖出去,斩!首级悬于辕门示众!传谕三军:再有懈怠畏战,贻误军机者,同此下场!”
“魏公饶命!饶命啊——!”督造校尉的惨嚎戛然而止,被如狼似虎的亲兵堵住嘴,粗暴地拖出了大帐。
帐内诸将噤若寒蝉,冷汗瞬间浸透了后背的衣衫。谁都知道,督造官或许有过,但罪不至死。魏公此举,是在用最血腥的方式立威!是在用一颗人头告诉所有人,败军之将,没有借口!更是…在为那张突然出现的、来自幼子的草图,扫清所有可能的质疑和阻力!
曹操的目光终于落在了曹冲身上。那目光极其复杂,审视、探究、一丝难以言喻的惊异,还有深不见底的幽邃。他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仓舒。”
“儿臣在。”曹冲身体微微一颤,头垂得更低。
“此图…甚好。”曹操的声音听不出多少赞许,反而带着一种沉重的压力,“着工营巧匠,依图改制滑车,即刻用于浮桥加固!所需人手物料,一应优先供给!徐晃。”
“末将在!”徐晃猛地踏前一步。
“由你监造。明日日落之前,若浮桥仍不能稳固如磐石…”曹操的声音陡然转冷,带着金铁交鸣般的杀伐之气,“提头来见!”
“末将领命!”徐晃抱拳,声音斩钉截铁,目光下意识地扫过依旧垂首肃立的曹冲,充满了决然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都退下。”曹操挥了挥手,疲惫地闭上双眼,仿佛刚才的杀伐决断耗尽了力气。
诸将如蒙大赦,躬身鱼贯退出。帐内只剩下摇曳的灯火和沉默的父子二人。
曹冲依旧保持着行礼的姿势,一动不动。他能感觉到父亲那如有实质的目光再次落在自己身上,仿佛要穿透皮囊,看清他灵魂深处所有的秘密。那目光中,探究之意远多于慈爱。
许久,曹操低沉的声音才再次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深沉的疲惫:“你也…退下吧。好生歇着。”
“是。儿臣告退。”曹冲恭敬地应道,慢慢退出了压抑得令人窒息的中军大帐。
帐帘落下的瞬间,隔绝了内外的世界。帐内,曹操缓缓睁开眼,目光重新落在那张摊开的、线条稚拙的滑车草图上,手指无意识地描摹着那些大小不一的轮子,眼神在跳跃的火光下明灭不定,如同深渊中潜藏的巨兽。
帐外,冰冷的夜风扑面而来,吹散了帐内的血腥和压抑。曹冲抬起头,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河腥和焦糊味的空气。他望向辕门方向。高高的旗杆上,一颗新斩下、面目狰狞的人头,在惨淡的月光下微微摇晃,尚未凝固的血液沿着旗杆缓缓淌下,滴落在冰冷的泥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