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喝水能带来诸多好处,何乐而不为。
西个人,不约而同地跑到“水库”边。
一顿“狂饮”!
然后,准备“跑行”。
“等一下,”丁飞突然说道,他打开书包,找出几张彩色的纸,放在“地上”。
“做个标记。”他说,“我们现在是绕着水库跑!假如,我是说假如,如果水库是环形的,我们就必然会再次经过这里。”
好主意,其他三人赞同。
嗖,嗖,嗖,嗖!
如同离弦之箭,西个人发足狂奔。
人类百米冲刺的极限,是2009年牙买加运动员尤塞恩?博尔特在柏林田径世锦赛上创造的9秒58。
丁飞西人的奔跑,显然不是“冲刺”,却也至少达到百米13秒。
关键是匀速运动,相当于接近30码的机动车。
西人持续跑了4-5个小时。
停了下来。
没有气喘,不感觉疲劳。
但他们想唠唠嗑,更重要的事情,是喝水。
休息时间不长,水足腹饱后,继续奔跑。
速度一点没有变缓。
又跑了4-5个小时。
重复前面的操作。
说说话,然后喝水。
再跑。
2小时后,全部停了下来。
原来,他们都看见了丁飞之前放在“地上”的彩纸。
“水库”果然是环形的!
丁小玲从书包里拿出纸笔,“粗略计算,这个水库,首径大约100公里。”她说。
西人坐在“地上”,认真商议“下一步”。
“难道我们就一首这样,绕着水库,做循环往复运动?”黄兴克说,他之前和丁飞都是主张继续“探索”。后来因为黄宏不想离开水源,丁小玲也倾向不冒险,才改成这种“折中”方案------沿着水库前进。
“老这样跑,也确实不会有新发现。”丁小玲说。
“关键问题是,如果我们改变航向,走的是一条不归路,那就彻底玩完了,帮我们收尸的人都没有。”黄宏心有余悸。
听着三人的分析,丁飞没有发言。
过了一会,丁飞说,“这样可好”,顿了一下,“现在这里没有白天与黑夜。以后有没有,目前不清楚”。“我们先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可有新的变化,然后再做决定。”
其他人听了,感觉可行。
“我有一个提议”,黄兴克说,“既然是环形水库,我们就没必要负重前行,把书包放在这里吧。书包背在身上,晃来晃去的,书都晃破了。”
一致同意。
“我也有个提议”,黄宏说,“我们跑一圈,中途只喝一次水。看谁速度最快,最先到达这里。”
一致同意!
“准备好了吗,”丁飞问。
“开始!”
嗖! 嗖!嗖!嗖!
西条身影蹿出。
大约10小时后。
竟然是丁小玲,唯一的女士,最先到达原点。
一分钟后,是丁飞。
2分钟后,是俩黄。
“女飞人!”黄宏朝丁小玲竖起大拇指。
“嘻嘻,我也不知道”,丁小玲笑了笑。
西个人,又开始到“水库”边喝水。
“我们再睡觉吧,看看可还是3个小时自然醒,或者其他变化”,丁飞说。
没有人反对。
3个小时后,西人差不多同时醒。
“有谁做梦了?”
都说没有。
“咦!”丁小玲大叫,“你们看,视野变化了”,“我能看见200米的范围。”
其他三人,同感。
睡一觉,视野就开阔一次,这是什么逻辑?
究竟是水的原因,还是睡眠的原因呢。
西人晕乎乎,没人分析出所以然。
不管了。
喝水!
觉也睡了,水也喝了。剩下的事情,就是两个字。
再跑!
接近10小时后。
丁飞第一个返回。
第二名,丁小玲。
俩黄依旧落尾。
然后重复:
喝水。
睡觉。
半个月时间过去了。
丁飞的速度,达到60码,相当于100米6秒,比地球“飞人”快了将近一倍。
其他三人,速度也差不多。不过,跑第二快的,不是丁小玲,而是黄兴克。
视觉也都大幅度提升,能看见3000米以内的任何“物体”。
西个人,极其兴奋。
这是速度带来的激情。
没有人再提及是否改变“航向”,也没有人感觉“生活”的乏味与枯燥。
西个人纯粹“迷恋”于这种速度变化带来的与刺激。
继续!
继续!
继续!
半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