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为扶苏师
大秦:我为扶苏师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秦:我为扶苏师 > 第27章 官秩井然,用人之道

第27章 官秩井然,用人之道

加入书架
书名:
大秦:我为扶苏师
作者:
丶绯绯绯月
本章字数:
4874
更新时间:
2025-07-02

咸阳宫内外,来来往往的官吏,是帝国运转的枢纽。他们手持竹简,身佩印绶,决定着政令的传达和律法的执行,也决定着百姓的命运和国家的效率。

今日的课程,林晚的案几上没有实物,也没有书卷,只有一张由他亲手绘制的简略的大秦官僚体系层级图——上面标明了从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到地方的郡守、县令,再到基层的亭长、里正等主要官职及其隶属关系。

“长公子。”林晚指着图说,“我们大秦能有效统治如此广袤的疆域,除了严酷的律法和强大的军队,更离不开一套严密而高效的官僚体系。”

“长公子可知,为何国家需要如此多的官吏?他们是做什么的?”林晚问道。

扶苏思索道:“官吏是父皇的手足,将陛下的政令传达西方,管理百姓,征收赋税,审理案件,修建工程,保卫边疆……若没有官吏,父皇一人如何治理天下?”

“长公子说得极是。”林晚肯定道,“国家的疆域越大,人口越多,事务越繁杂,便越需要庞大的官僚体系来执行政令,管理社会。秦朝的官僚体系,是吸取了六国的经验,并加以完善的,它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庞大和高效。”

他指着层级图:“从中央到地方,层层负责,各司其职。中央的官吏负责辅佐陛下,制定大政方针,管理全国事务;地方的官吏负责管辖郡县,落实政令,治理百姓。”

“秦朝的官僚体系,有其突出优点。”林晚分析道,“首先是‘专业化’。例如,有负责军事的,有负责钱粮的,有负责律法的,有负责工程的,各有所长,各负其责。其次是‘执行力强’。一旦陛下下达政令,通过这套体系,便能迅速传达到帝国最偏远的角落,并得到贯彻执行。这使得大秦能够集中力量办成大事,如修建长城驰道。”

“然而,这套体系也有其潜在的弊端。”林晚话锋一转,“最大的弊端之一,便是‘权力集中’与‘监督不足’。虽然陛下是最高的统治者,但官吏手握实权,若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便可能滋生腐败,滥用权力。”

“长公子在民间时,可曾见过或听闻过,有官吏欺压百姓,或是贪墨钱粮之事?”林晚问道。

扶苏默然,他知道这种事情确实存在。边疆也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职务之便盘剥军士或百姓。

“官吏也是人,他们也有私心、有欲望。”林晚平静地说道,“当权力没有受到约束时,便容易被滥用。当官吏知道自己难以被发现和惩罚时,便可能铤而走险,贪墨国家的钱财,压榨无辜的百姓。”

“这不仅仅是官吏个人的品德问题。”林晚强调道,“更是制度设计的问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设计一套制度,能够有效防止官吏的腐败和滥权?例如,是否有外部的监督力量?是否有明确的惩处机制?是否有渠道让百姓能够反映问题?”

他简单介绍了“监督”的重要性,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监督: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同级之间的互相监督(虽然在秦朝集权体系下较弱)、甚至理论上来自百姓的监督(尽管在实际操作中非常困难)。

接着,林晚转向人才选拔的问题。

“大秦如何选拔官吏?长公子可知?”林晚问道。

“主要依靠军功。”扶苏答道,“立下战功者,可以获得爵位和官职。此外,也有一些通过推荐或学识被选拔为官的。”

“军功爵制是秦国的重要制度,它打破了旧的贵族世袭,极大地激发了国民的尚武精神和为国效力之心。”林晚肯定了军功爵制的历史作用,“正是因为有了它,秦国才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最终完成统一。”

“然而,天下太平后,军功爵制的弊端也日益显现。”林晚再次指出问题所在,“一味依靠军功选拔官吏,可能导致那些善于作战但不擅长治理、不通文墨的人身居高位。而那些具有管理才能、精通农事水利、或者富有学识的人,却可能因为没有军功而难以获得重用。”

“这就像我们之前讨论的,需要用不同‘火候’和‘调料’来治理国家。不同岗位需要不同才能的人。负责征战的将军,需要英勇善战;负责治理郡县的官员,需要了解民情,通晓法律和经济;负责修建工程的,需要精通算术和技艺。”林晚将人才选拔与国家运行的不同需求联系起来。

“如果只用一种标准(军功)来衡量所有人才,便可能导致用人不当,人才浪费,最终影响国家的治理效率。”

“那么,林师以为,应当如何选拔官吏呢?”扶苏认真地问道。他知道,未来自己继位,如何使用人才将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选拔人才,应当‘唯才是举’。”林晚提出了核心原则,“不拘泥于出身、资历或军功,只看其是否具备胜任某个岗位的才能。同时,要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设立不同的选拔标准和考核方式。”

“例如,选拔地方官,可以考查他们对当地情况的了解,对农事的认知,对法律的熟悉,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选拔负责钱粮的官吏,可以考查他们的算术能力和诚信程度。选拔负责工程的,可以考查他们对算术和技艺的掌握。”

林晚进一步提出了“考核”和“晋升”的概念:“官吏上任后,也要对其工作进行定期的考核,看他们是否尽职尽责,是否有功有过。根据考核结果,决定他们的升迁、降级或奖惩。这样可以激励官吏勤勉为政,也能淘汰那些不称职的人。”

他甚至可以初步提及一些简化的“考试”概念,用于考查候选人的学识和能力(为未来科举制度埋下伏笔)。

“要实现这样的用人制度,需要我们对不同岗位的职责有清晰的界定,需要有一套客观公正的考核标准,更需要为君者拥有识人之明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魄力。”

林晚看着扶苏:“长公子未来要驾驭的,是这套庞大的官僚体系。你需要理解它的运作规律,看到它的优点和缺点。你需要学习如何选拔、任用、考核、监督官吏,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激发他们的才能,同时约束他们的权力。这便是长公子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用人之道’。”

扶苏认真地听着,心中受到极大的启发。他回想自己在边疆见过的将领,在咸阳见过的官吏,开始用林师教导的眼光去分析他们的能力和局限。他意识到,如何管理好这套庞大的官僚体系,如何选拔真正有能力、愿意为国为民的官吏,将是对他未来巨大的考验。

他知道,父皇靠严法和集权驾驭着这套体系,取得了空前成功。而他,或许需要在父皇的基础上,找到一种更长远、更可持续、更能激发官吏积极性的用人治官之道。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