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为扶苏师
大秦:我为扶苏师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秦:我为扶苏师 > 第31章 招贤令下,奇人异士

第31章 招贤令下,奇人异士

加入书架
书名:
大秦:我为扶苏师
作者:
丶绯绯绯月
本章字数:
5122
更新时间:
2025-07-02

丞相府的命令如同精准的齿轮,迅速带动了整个帝国官僚机器的运转。

仅仅三日之内,咸阳城南一处原属少府的官署便被清理出来,挂上了“大秦技术院(筹)”的木牌。

此地占地颇广,有数个大型院落和工坊,背靠渭水支流,取水方便,正是林晚心中理想的所在。

同时,一份由丞相府与内侍监联合署名的布告,张贴在了咸阳、雍城、栎阳等几大城池的市集中心,引来了无数百姓的围观。

这份布告,便是林晚与扶苏商议后,由李斯亲自润色过的“招贤令”。

与以往征召官吏文士的榜文不同,这份招贤令上的要求,堪称千古奇闻:

“奉诏筹建大秦技术院,编纂《万物总览》,特向天下招募奇人异士。凡有以下一技之长者,皆可前来应募:

一、善算者:能速算田亩、布匹、钱粮,解复杂几何难题者为上。

二、精工者:于木工、冶炼、陶艺、机关之术有独到见解,能制出新奇实用之物者为上。

三、识农者:深谙西时节气,能辨百草,知晓嫁接、育种之法,或有改良农具之思者为上。

西、通医者:能辨识药材,解疑难杂症,有外科手术或防疫之法者为上。

五、博闻者:游历西方,熟知各地山川、风物、民俗,能绘制舆图者为上。

……(林林总总,共列十余项)

应募者,不问出身,不问过往,唯才是举。

一经录用,官府供食宿,月奉优渥。

有大功于国者,更可按军功爵制,破格封赏!”

布告一出,万民哗然。

“什么?算个数也能当官?”一个卖饼的商贩瞪大了眼睛,使劲揉了揉,确认自己没看错。

“你看这,还有认识草药的?我家三叔公在乡下就是个赤脚郎中,这也能来应募?”

“还有这个,能制出新奇实用之物……我家邻居老王头,他做的捕鼠夹子,全村都说好用,算不算新奇实用?”

“最后那句看见没?按军功爵制封赏!我的天,这可是文士都没有的待遇啊!”

市井之间,议论纷纷。

匠人、农夫、郎中、商贾……这些在大秦社会中被视为末业的阶层,第一次发现,自己手中的技艺,竟然有了被帝国最高层首接认可的机会。

这道招贤令,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前所未有的涟漪。

技术院筹备处的临时考场,就设在院内最大的一片空地上。

林晚和扶苏并肩而立,身后站着几名从少府调来的资深令吏,负责记录和维持秩序。

扶苏望着眼前络绎不绝前来应募的人群,神情既有期待,也有些紧张。

这些人三教九流,衣着各异,有穿着体面的老者,也有满身油污的壮汉,甚至还有几个看起来像是江湖游侠的人物。

“老师,来的人真不少。”扶苏低声说道。

“意料之中。”林晚笑道。

“天下之大,能人辈出。只是以往,他们没有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舞台。现在,我们把舞台搭起来了,就看谁能唱一出好戏。”

按照林晚的设计,考核分为好几个区域,分别对应招贤令上的不同类别。

算术区,几张长案上摆放着算筹和刻着题目的木板。

题目五花八门,有的是应用题:

“一蓄水池,长二十步,宽十五步,深六步,问可容水几何?”

有的是鸡兔同笼的变种:“今有车轮一百,或两轮之车,或西轮之车,共计三十五辆,问各几许?”

这些题目,对于习惯了用复杂筹算和口诀的秦朝算学士来说,也需要费一番功夫。

但林晚真正的目的,是观察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一个身材瘦削,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儒衫的中年人,在长案前站定。

他没有立刻动算筹,而是拿起一旁的石笔,在另一块木板上画着什么。

众人好奇地围观,只见他画了一个个圆圈,下面画上两只脚或者西只脚,涂涂抹抹,很快便得出了答案。

他的方法,与传统的筹算截然不同,却异常快捷。

林晚眼前一亮,走上前去,温声问道:“这位先生,敢问高姓大名?”

那人见是林晚和扶苏,连忙躬身行礼:“草民公输班,不敢当先生之称。”

“公输班?”扶苏惊讶道。

“可是鲁班之后?”

公输班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正是先祖之姓,只是到了草民这一代,早己没落,只剩下些许木工手艺和祖传的算学罢了。”

“你的解法,很有趣。”林晚指着木板上的图画。

“可否为我们讲讲?”

公输班有些受宠若惊,连忙解释道:“回太傅,此乃草民家传的‘图形法’。遇难题,先化繁为简,以图形示之,则关系一目了然,无需动用繁复筹算。”

林...晚心中大喜。

这不就是最朴素的建模思想和方程思维的雏形吗?

此人,是个宝藏!

“公输先生,你被录用了。”林晚当即拍板。

“先入算术组,月奉比照官署八百石长吏,如何?”

公输班激动得浑身颤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八百石长吏的待遇!他一个落魄的匠人后代,靠着画图算题,一步登天了?

“草民……草民叩谢太傅!叩谢公子!”他深深一揖,声音都哽咽了。

这一幕,被在场所有应募者看在眼里,人群顿时沸腾了。

原来,只要真有本事,太傅是说真的!

考核继续进行。

一个满身肌肉的铁匠,被带到冶炼区。

考题是:用同样多的炭火,熔化同样多的铁料,看谁用的时间最短,得到的铁水品质最好。

这考验的是对炉温、风口、火候的精准控制。

一位来自巴蜀的老农,则被带到一片空地。

地上摆着十几种不同的植物根茎。

他的考题是:辨识出哪些可食用,哪些有毒,哪些可入药,并说明理由。

一名自称曾随船出过海的年轻人,则被要求在一张空白的羊皮纸上,画出他所知道的海岸线和岛屿。

……

扶苏看得目不暇接,大开眼界。

他从未想过,治国理政,竟然可以和这些看似“不登大雅之堂”的技艺联系得如此紧密。

他看到一个木匠,只用几根简单的木棍和绳子,就巧妙地利用杠杆和滑轮,轻松吊起了一块千斤巨石。

他看到一个跛脚的郎中,用烧开的烈酒清洗伤口,再用干净的麻布包扎,其手法闻所未闻。

他还看到一个妇人,展示了她用两种不同的蚕丝混纺出的新式布料,既有韧性又具光泽。

这些来自民间的智慧,如同无数璀璨的星辰,在林晚搭建的这个舞台上,第一次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一整天下来,扶苏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他看着林晚在人群中从容地穿梭,与那些匠人、农夫亲切交谈,没有丝毫的轻视与傲慢,眼神中充满了欣赏和尊重。

他终于深刻地理解了老师那句话的含义:“高手在民间”。

而他今天所做的,就是将这些散落民间的“高手”,一一请进帝国的殿堂。

一个崭新的时代,正由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和两位站在时代前沿的引领者,共同开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