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为扶苏师
大秦:我为扶苏师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秦:我为扶苏师 > 第35章 首批学生,奇怪考题

第35章 首批学生,奇怪考题

加入书架
书名:
大秦:我为扶苏师
作者:
丶绯绯绯月
本章字数:
4330
更新时间:
2025-07-07

技术院的招募与初选告一段落,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按照林晚的规划,整个技术院体系,未来将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塔尖,是如公输班这样具备顶尖天赋和钻研能力的天才;塔身,是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工匠;而塔基,则是数量庞大、具备基础读写算术能力,能够理解并执行指令的学徒。

前两者可以通过招募获得,但塔基,则需要从零开始培养。

于是,在始皇帝的默许和扶苏的推动下,一份特殊的“招生令”,悄然在咸阳城内传递开来。

这次招生的对象,并非天下奇人,而是限定在十二到十六岁的少年。出身不限,只要身体健康,头脑灵光即可。招生名额:五十人。

消息一出,应者云集。

能进入官方设立的学堂,对于普通百姓家庭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美事。更何况,这“技术院学堂”背后站着的是太傅和长公子,前途不可限量。

一时间,咸阳城内但凡家里有适龄少年的,都想来试试运气。其中甚至夹杂了不少官宦子弟,他们看中的,是这层与扶苏亲近的“门生”关系。

招生考核的地点,依旧设在技术院内。

林晚亲自坐镇主考,扶苏则在一旁观摩学习。

与上次招募奇人异士不同,这次的考题,显得格外……奇怪。

第一关,并非考校识字或是算术,而是在院子里摆了一大堆形状各异的木块,有方的、圆的、三角的,还有一些不规则的。

考题是:用这些木块,尽可能地搭高,且不能倒塌。

一群半大孩子,看到这题目都乐了。这不就是平时玩的游戏吗?

于是,孩子们纷纷上前,兴致勃勃地开始搭建。

有的孩子求稳,专挑大的、方的木块往上垒,虽然不高,但很稳固。

有的孩子求快,不管三七二十一,拿到什么就往上放,结果搭了没多高就哗啦一声塌了。

还有的孩子,则显得格外有耐心。他们会先将木块分门别类,观察每一块的形状和重心,然后小心翼翼地尝试各种组合,将不同形状的木块巧妙地嵌合在一起,虽然速度不快,但他们搭建的积木,往往又高又稳。

扶苏看得津津有味,低声问林晚:“老师,这考的是什么?”

“观察力,耐心,和空间想象力。”林晚回答道,“一个合格的技术人才,首先要学会观察事物的结构,并有足够的耐心去尝试。你看那个穿灰布短衫的孩子,他每次放木块前,都会用手轻轻试探一下重心。这种习惯,非常宝贵。”

扶苏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记下了那个孩子的模样。

第二关,更加出人意料。

考官拿出一只精巧的鲁班锁,这是一个由六根木条穿插组成的复杂榫卯结构。

考题是:在不使用蛮力的情况下,将它拆开,并重新组装起来。

这下可难倒了一大片少年。

很多人抓耳挠腮,对着那小小的木锁束手无策。有人试图用蛮力去掰,结果被考官首接淘汰。

但也有那么几个孩子,围着鲁班锁,翻来覆去地看,用手指轻轻推动每一根木条,感受它们之间的间隙和活动方向。

一个时辰后,一个脸上有几颗雀斑的少年,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第一个将鲁班锁成功拆解。他没有立刻骄傲,而是仔细研究了一下每一根木条的缺口和形状,然后又花了半个时辰,将它严丝合缝地恢复了原状。

“你叫什么名字?”林晚走上前,饶有兴致地问。

“回……回太傅,小子叫‘狗蛋’……”少年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这名字不好听,以后我给你取个名字,叫‘墨丘’,如何?”林晚笑道,“取‘墨家巧思,胸有丘壑’之意。”

少年似懂非懂,但还是激动地点头:“谢太傅赐名!”

扶-苏在一旁看得分明,这个叫墨丘的少年,展现出的,是惊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动手能力。

最后一关,是一道应用题。

“一队士兵,共计一百人,携带粮草渡河。现有一艘小船,每次只能载一人一石粮草(船夫除外),或载两人,或载两石粮草。问,如何安排,才能以最少的次数,将所有士兵和粮草安全渡过河?”

这道题,己经脱离了纯粹的计算,开始考验统筹规划的能力。

少年们再次陷入了沉思。

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一次运一个人和一石粮草,或者一次运两个人,这样来来回回。

但公输班的儿子,一个名叫公输巧的瘦弱少年,却在木板上写下了一个不同的方案:

“第一步,先运两石粮草过河。第二步,空船回。第三步,运一兵士过河。第西步,运一石粮草回……”

他的方案看起来更复杂,但扶苏在林晚的指导下,跟着推演了一遍,惊讶地发现,按照公输巧的方案,总的渡河次数,竟然比常规方法要少得多!

“老师,这是为何?”扶苏不解。

“因为他懂得优化流程,减少了‘空载’的次数。”林晚解释道,“他把运人和运粮这两件事,看作一个可以统筹调度的系统,而不是两个孤立的任务。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系统思维能力。”

三关考核下来,五十名少年脱颖而出。

他们之中,或许没有一个是传统意义上的“神童”,但每个人都在某个方面,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天赋:或是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或是有着惊人的逻辑,或是有着卓越的动手能力和系统思维。

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面孔,林晚知道,大秦未来的技术火种,己经找到了。

扶苏也终于明白,老师选拔人才的标准,与世俗完全不同。他看的不是家世,不是学识,而是那些隐藏在皮囊之下的,最本质的天赋和潜力。

这天傍晚,扶苏亲自为这五十名少年登记造册。当他写下“墨丘”、“公输巧”这些名字时,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预感。

或许,几十年后,这些今天还名不见经传的名字,将会成为改变整个大秦,乃至改变整个世界的力量。

而他,将是这一切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