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为扶苏师
大秦:我为扶苏师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秦:我为扶苏师 > 第50章 成果初显,新的挑战

第50章 成果初显,新的挑战

加入书架
书名:
大秦:我为扶苏师
作者:
丶绯绯绯月
本章字数:
4148
更新时间:
2025-07-07

一场惊心动魄的舆论风波,最终以赵高的完败和受斥而告终。

咸阳城内,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但所有人都知道,有些东西,己经彻底改变了。

扶苏的地位,经过这次仁孝光环的加持和始皇帝的公开力挺,变得前所未有的稳固。

技术院和新学,也彻底摆脱了奇技淫巧的污名,成了帝国上下公认的强国利器。

在这样安稳的大环境下,技术院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时间一晃,又是一个多月过去。

秋去冬来,天气渐寒。

这一日,林晚带着扶苏,正在对技术院成立以来的各项成果,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

地点,就在格物堂。

堂前的空地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新产品。

首先是农学组。

当初那几个臭气熏天的堆肥堆,如今己经变成了几大堆黝黑、疏松、散发着泥土清香的优质肥料。

经过试验田的对比试种,施用过堆肥的冬小麦,比未施用的,明显要长得更加茁壮、密集。

“老师,按照目前的势头,明年开春,这片试验田的小麦产量,至少能提升三成!”扶苏看着那绿油油的麦苗,兴奋地说道。

林晚点点头:“这还只是初步成果。我己经让农学组,开始研究更高效的沤肥和凼肥之法,争取将发酵时间缩短一半。同时,让他们将此法编纂成册,配上简单的图画,明年开春,我们就可以通过郡县,向全国推广。”

扶苏的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产量提升三成,这对于一个以农为本的帝国来说,是何等巨大的功绩!

接着,是工匠组的成果。

除了己经名声大噪的水力锻锤,旁边还摆放着几件小玩意儿。

一件,是经过改良的新式曲辕犁。

它的犁头更小、更尖,用的是水力锻锤锻造出的精钢,犁壁和犁评的弧度,也经过了多次优化。

相比于秦朝笨重的首辕犁,它转弯更灵活,耕地更省力,也更深。

另一件,则是一台结构精巧的人力播种机。

由一人在前方拉动,一人在后方控制方向,机器下方的犁铧便会自动开出沟壑,而上方漏斗里的种子,则会通过一个巧妙的联动装置,均匀地撒入沟中。

“此物,一天可播种十亩地,是人力刨坑点种效率的五倍以上。且播种均匀,深浅一致,大大提升了出苗率。”公输班自豪地介绍着自己的新作品。

扶苏看得啧啧称奇。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农具改良,一旦推广开来,对整个大秦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将是革命性的。

除此之外,还有冶炼组用新式高炉炼出的、杂质更少、韧性更强的钢材;有纺织组试验出的、效率更高的脚踏式纺车;

有医药组在公孙丽带领下,制出的第一批标准化的金疮药和防疫香囊……

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技术院师生们的智慧和汗水。

看着眼前这一切,扶苏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满足。他知道,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老师那超越时代的远见和系统的指导。

“老师。”扶苏由衷地说道。

“这一切,如在梦中。”

“这不是梦,扶苏。”林晚拍了拍他的肩膀,神情却并没有那么轻松。

“这些,只是我们万里长征走出的第一步。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老师指的是?”

林晚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新东西,要如何才能真正地,从技术院的试验品,变成天下百姓都能用上的日常之物?”

扶苏一愣。

“曲辕犁虽好,但造价也比旧犁要高。普通农户,买得起吗?就算买得起,他们愿意放弃用了几代人的旧农具,去尝试一个新东西吗?”

“堆肥法虽好,但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去收集原料,去堆砌翻动。对于那些连吃饭都成问题的贫苦百姓来说,他们有这个精力和时间吗?”

“我们的新式纺车、炼钢法,都需要更专业的技术和更精密的工具。那些分散在民间的小手工作坊,有能力去复制和推广吗?”

林晚一连串的问题,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扶苏那有些发热的头脑上。

他这才意识到,技术的研发,仅仅是第一步。而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是一个更加复杂、更加艰巨的社会工程。

它将触及到经济成本、百姓的传统观念、现有的生产关系,甚至是地方官吏的执行能力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那……那我们该怎么办?”扶苏皱起了眉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教给你的东西。”林晚看着他,认真地说道。

“也是你作为一个未来君主,必须要学会的核心能力——制度设计与改革推动。”

“一个新技术的推广,需要配套的政策去扶持。比如,我们可以由官府统一采购新式农具,以租借或分期付款的方式,提供给农户。对于积极采用堆肥法的农户,可以给予一定的赋税减免作为奖励。”

“一个新产业的建立,需要改变原有的生产模式。比如,我们可以建立官方的纺织工坊和钢铁工坊,将工匠们集中起来,进行标准化、流水线式的生产。这,就是工业的雏形。”

“而这一切,都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自上而下的国家体系去推动、去监督、去执行。这,就是对帝国现有制度的挑战和革新。”

林晚的话,为扶苏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他终于明白,老师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发明几件新奇的工具,而是要通过这些技术,作为撬动整个大秦社会变革的杠杆。

从技术,到经济,再到制度。

这,才是老师心中那盘真正宏大无比的棋局。

而他,作为棋局中最重要的一颗棋子,将要面对的,是来自整个旧有体系的、根深蒂固的阻力。

新的挑战,己然来临。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