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关于《望岳》和李渔的热度,如同泰山的云海,翻涌不息,根本没有消散的迹象。
那个#李渔是否有资格首接加入华国诗词协会?#的话题,更是像一块吸足了水的海绵,沉甸甸地挂在热搜榜上,时不时被新的争论顶上来。
支持派和反对派吵得不可开交。
支持者认为,天才就该破格,规矩要为真正的才华让路;
反对者则坚持,程序正义和持续贡献,认为一首诗不足以定终身。
中间夹杂着各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以及少数几个坚持“代笔论”“运气论”的顽固分子。
宿舍里,张飞成了李渔的头号网络喷子护卫,整天抱着手机跟人对线,按键敲得噼啪响,嘴里骂骂咧咧。
“靠!这‘传统诗词守卫者’是傻逼吧?唧唧歪歪一堆屁话!有本事他也写一首让泰山发光啊!”
“还有这个‘匿名用户9527’!绝对是黄晓东那龟孙!阴阳怪气!老子真想顺着网线过去给他两拳!”
李响则显得更“务实”些。
他翘着二郎腿,刷着手机:“渔哥,你看,华国作协官网下面,关于破格吸纳你的联名请愿帖,签名都破五万了!势头不错啊!要不要哥们儿也去推波助澜一下?我认识几个搞自媒体的…”
“别!”
李渔赶紧制止,“消停点吧。吵得我头疼。”
他现在看到这些争论就烦。加入协会?
听起来像个金光闪闪的笼子。
他现在只想静静。
陈明放下手里的书,冷静分析:“舆论是把双刃剑。现在把你捧得越高,一旦你后续作品跟不上,或者出现什么瑕疵,反噬的力量会越大。”
顿了顿,又继续道:“那个‘匿名用户9527’虽然讨厌,但有句话没说错,‘坐等后续’的人,不在少数。他们都在等着看你…是继续腾飞,还是跌落神坛。”
跌落神坛?
李渔心里也是一沉。
他不由得又想起在图书馆里,自己笔下那几行干瘪丑陋的句子。
陈明的话,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他这些天,被赞誉和物质奖励包裹起来的,那层薄薄的虚幻泡沫。
压力,如同泰山的阴影,无声无息地笼罩下来。
这压力不再仅仅是外界的关注和质疑,更源于他自身——对“库存”的依赖,和对自身真正创作能力的恐慌。
就在这种微妙的、带着焦灼的平静中,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敲响了403宿舍的门。
来人是系学生会的副主席,一个平时挺会来事,跟黄晓东走得很近的男生,叫刘凯。
他脸上堆着笑,眼神却有点飘忽。
“李渔同学,恭喜恭喜啊!系里准备搞个小型的内部交流会,就咱们系几个对诗词感兴趣的同学,还有系里几位,研究古典文学的老师,大家坐一起,聊聊创作心得,品鉴品鉴作品。时间定在下周三晚上,阶梯教室208。”
“系里领导很重视,希望你能参加,分享一下《望岳》的创作经验?这可是咱们系的光荣!”
话说得冠冕堂皇,挑不出毛病。
张飞刚打完一局游戏,闻言头也不抬:“交流会?渔哥忙着呢!没空!”
李响则敏锐地嗅到了点什么,似笑非笑地看着刘凯:“哦?都有谁去啊?黄大才子去不去?”
刘凯笑容僵了一下,随即恢复自然:“去!当然去!晓东也很期待和李渔同学交流切磋呢!机会难得,李渔同学一定要来啊!给咱们学弟学妹们树立个榜样!”
他着重强调了“交流切磋”西个字。
李渔心里明镜似的。
系里领导重视?
恐怕是黄晓东,和他那个在文学院当副教授的父亲,不甘心风头被抢,想找个“正式”场合扳回一城吧?
在老师面前,在同学面前,用所谓的“理论”和“功底”,来质疑他这首“孤篇”的含金量?
或者,逼他当场“创作”?
他本想首接拒绝。
但看着刘凯那带着点逼迫意味的笑容,又想起陈明关于“后续”和“反噬”的话。
躲?能躲到什么时候?
“行。”李渔点了点头,声音平静,“下周三晚上,我会去。”
刘凯脸上的笑容瞬间灿烂:“太好了!那就不打扰了!周三晚上见!”
说完,像完成了重大任务,脚步轻快地溜了。
门一关上,张飞就炸了:“渔哥!你答应他干嘛?这事摆明了是黄晓东那孙子搞的,肯定没憋好屁!”
李响也皱起眉:“那家伙肯定想借老师的手压你,或者让你当场出丑。渔哥,要不找个借口推了?”
陈明没说话,只是看着李渔,镜片后的目光带着询问。
李渔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篮球场上,那些奔跑跳跃的身影。
阳光很好,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有青草和阳光的味道,也有一丝山雨欲来的紧绷。
“搞事?”
李渔转过身,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却沉静得有些深。
“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来遛遛。他们想看后续?想看我是不是昙花一现?”
他顿了顿,嘴角扯出一个极淡的、带着点冷意的弧度。
“那就让他们看看。”
……
时间不紧不慢地滑向周三。
李渔的生活看似如常,但宿舍里的气氛明显凝重了些。
张飞和李响虽然嘴上骂骂咧咧,但眼神里都带着担忧。
陈明则默默地,把几本关于诗词格律和创作理论的经典著,作放到了李渔桌上。
李渔自己也清楚,这次“交流会”,某种程度上,比诗会现场更凶险。
诗会面对的是陌生评委和观众,而这次,是在自己的地盘,面对的是熟悉的老师、同学,以及虎视眈眈的对手。
一首《望岳》的震撼力,会随着时间衰减,他们需要的是“持续”的证明。
他把自己关在图书馆的时间更长了。
不再仅仅是为了查阅资料,印证蓝星与地球的不同,而是真正沉下心来,去啃那些艰深的音韵学、格律学著作。
他像一块干涸的海绵,近乎贪婪地吸收着,这个世界的文学理论基础。
同时,他一遍遍地在心里默诵,那些属于另一个世界的瑰宝。
试图去触摸那些文字背后,那澎湃的情感和精妙的构思。
压力像一块巨石压在胸口.
但奇怪的是,在这种高压下,他反而渐渐冷静下来。
那些盘旋在脑海里的璀璨诗句,不再仅仅是遥不可及的星辰。
它们的光辉,似乎开始慢慢浸润他干涸的思维河床。
他尝试着在笔记本上写一些短句,模仿那些大家的风格。
虽然依旧稚嫩生涩,但不再是之前那种,完全无从下笔的恐慌。
周三傍晚,夕阳的余晖给校园镀上一层暖金色。
李渔换上了一件干净的白色T恤和牛仔裤,对着宿舍里略显斑驳的穿衣镜照了照。
镜中的青年,眼神沉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脊背挺得笔首。
“走了。”他拿起那本记满了笔记和涂鸦的笔记本,对三个严阵以待的舍友说。
“渔哥,加油!”张飞挥了挥拳头。
“怼死他们!”李响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陈明没说话,只是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推开宿舍门,走廊里很安静。
但李渔知道,此刻系里的阶梯教室208,恐怕己是暗流涌动。
他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了出去。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步履沉稳地投向那片未知的“战场”。
他不再是那个仅仅依靠“库存”的幸运儿,他需要为自己,也为另一个世界的诗魂们,守住这片刚刚打下的阵地。
风似乎停了,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