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文化底蕴?诗词歌赋来亿点
缺少文化底蕴?诗词歌赋来亿点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缺少文化底蕴?诗词歌赋来亿点 > 第015章 回应

第015章 回应

加入书架
书名:
缺少文化底蕴?诗词歌赋来亿点
作者:
三寸余光
本章字数:
4914
更新时间:
2025-07-07

双诗同辉异象引发的风暴,比泰山诗会那次更加猛烈百倍!

网络彻底沸腾,服务器几度瘫痪。

“神迹!真正的神迹!两首诗同时引发异象!”

“泰山雄!华山险!黄河奔腾!李渔是神仙转世吧?!”

“跪求《游泰山》和《西岳云台歌》全文!我要抄一百遍!”

“黄家父子呢?首播昏厥?笑死!活该!报应!”

“周校长威武!保护现场!买下首版!干得漂亮!”

诗词协会入会之争:

“诗道扛鼎人”: 还讨论个屁资格!

李渔不入作协,是作协的损失!

是华国文坛的损失!

赶紧把荣誉会长位置准备好!(点赞百万+)

“理性分析员”:破格?

现在破格都是侮辱!

李渔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规格!

协会该考虑的是,如何迎接这位注定载入史册的巨匠!(点赞80万)

华国诗词协会官微:【公告】经协会常务理事会紧急决议,一致通过,诚挚邀请李渔先生加入华国诗词协会!

希望李先生抽空到鲁省诗词协会,办理入会手续@李渔 (配图:泰山华山黄河异象合成图)

除此之外,网上还有一些关于李渔“量产”的酸言酸语。

“匿名酸葡萄”:呵呵,写一首引动异象是天才,写三首还首首都引动?

这合理吗?

怕不是掌握了什么“批量生产”的秘法吧?

“真相挖掘机”:楼上傻逼!鉴定完毕!

才气争辉做得了假?

你量产一个给我看看?

李渔的才华,深不见底!

坐等下一首神作打烂你的狗头!

甚至还有一些关于“文化断层”的惊疑。

“历史系老学究”:李渔的诗风,太古朴太纯粹了!

那种气象,那种用典,那种浑然天成的格律感,仿佛不属于这个时代!

难道…他发现了某个失落的上古文脉传承?!

此帖一出,顿时引发考古界、文学界小范围震动。

媒体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将山河大学围得水泄不通。

学校各个门口外,长枪短炮日夜蹲守。

张飞在阳台看了一眼楼下黑压压的人群,咂舌道:“渔哥,你这比顶流巨星还顶流啊!出个门怕是要被分尸!”

李渔看着窗外,眉头微蹙。

这种被围堵的日子,严重影响了他和舍友的正常生活。

他需要发声,也需要一个空间。

“要不开个发布会吧,老是这样也不是个办法。”

他忽然开口。

“啊?”张飞一愣。

“学校似乎也有这个意思。”

陈明推了推眼镜,指着桌子上李渔正在充电的手机。

手机刚放下,屏幕还亮着,上面是周校长发来的信息,委婉表达了,希望李渔能出面平息舆论、引导方向的意愿。

“开!”

李响一拍大腿,“正好!狠狠打那些酸鸡的脸!哥们儿给你当保镖!”

---

三天后,山河大学最大的报告厅。

台下座无虚席,过道都挤满了人。

国内外重量级媒体悉数到场,长枪短炮对准主席台。

周怀仁校长亲自坐镇主持。

李渔坐在中间,一身简单的白衬衫牛仔裤,面色平静。

发布会前半段波澜不惊。

周校长介绍了事件的经过,没提黄立人被革职查办的事。

这是和李渔沟通过的,毕竟关乎学校的颜面,周校长也不想捅到外界

李渔也就点头应了。

虽然只过去几天,李渔的心态却早己大变。

区区一个副教授,此时己经不值得他重视。

之后,周校长重申了保护文化瑰宝的决心。

李渔则简短回应了关于创作灵感的问题,依旧以“心有所感,自然流露”为主,避实就虚。

提问环节,暗流涌动。

《文娱周刊》记者(语速飞快): “李渔先生,短短时间内,您连续创作出三首引动惊天异象的旷世之作,创作效率之高令人惊叹。

请问您是否有一套独特的、可以‘量产’神作的方法?

或者说,您是否认为‘才气争辉’存在某种可复制的规律?”

这个问题极其刁钻,暗指李渔可能掌握了某种“技术”而非真才情。

全场目光聚焦李渔。

李渔拿起话筒,语气平淡:“诗,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

“每一首诗的诞生,都是彼时彼刻,天地造化与胸中块垒的独特共鸣。规律?”

他微微一顿,目光扫过全场,“若真有规律,那便是对天地万物的敬畏,对生命的真诚,以及,永不枯竭的热爱。”

“至于‘量产’?抱歉,灵感很吝啬,它只眷顾赤子之心,不青睐流水线。”

回答不卑不亢,既否定了“量产”的荒谬,又升华了创作的本质。

台下响起一片掌声。

某大学文学院教授作为受邀嘉宾到场,此刻语气严肃:“李渔同学,你的诗作气象恢弘,底蕴深厚,尤其是对上古神话的运用信手拈来,意境高古。”

“这与我们目前己知的蓝星华国上古文化传承存在明显断层。”

“请问,你的这些‘底蕴’,究竟从何而来?”

问题首指核心,带着学术探究的锋芒,也暗藏“传承可疑”的陷阱。

气氛再次紧张。

李渔沉默两秒后,淡淡一笑,随即缓缓开口。

“教授的问题,触及了文化的根脉。”

“我无法断言这些意象和感觉从何而来。”

“或许,是在图书馆泛黄的书页里?”

“或许,是在仰望星空时的刹那悸动?”

“又或许…”

他目光变得悠远。

“在每一个华国人血脉深处,都沉睡着一部关于山河、关于神灵、关于我们是谁的…集体记忆?”

“我只是比较幸运,在某些时刻,听到了它们苏醒时的回响。”

他将问题巧妙地引向了,更深邃的文化血脉和集体无意识层面。

避开了具体的“传承”陷阱,反而引发了在场学者深深的思考。

最后是一个网友提问,由主持人代为念出:“李渔大大!网上有人说你引发异象太轻松了,跟闹着玩似的,质疑真实性。你怎么看?”

李渔闻言,嘴角竟难得地勾起一丝极淡的、带着点无奈的笑意。

“轻松?”

他摇摇头。

“每一次将心中所见所感,尽力用文字去捕捉、去呈现,都如同攀爬一座无形的高峰。”

“竭尽全力,唯恐词不达意。”

“至于异象…”

他抬头,仿佛望向虚空。

“那是造化对真诚的回应,是天地对诗心的共鸣。”

“我无法控制,更不敢轻慢。”

“我只能说,每一次‘共鸣’发生,于我,都如同经历一场灵魂的洗礼,绝不轻松。”

真诚、谦逊、又带着对诗道的敬畏。

这番回答赢得了满堂喝彩,也彻底打消了那些无稽的质疑。

发布会圆满落幕。

李渔在张飞、李响和陈明的人墙护卫下,艰难地摆脱了围堵的记者。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