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文化底蕴?诗词歌赋来亿点
缺少文化底蕴?诗词歌赋来亿点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缺少文化底蕴?诗词歌赋来亿点 > 第034章 游泰山·十

第034章 游泰山·十

加入书架
书名:
缺少文化底蕴?诗词歌赋来亿点
作者:
三寸余光
本章字数:
5012
更新时间:
2025-07-07

在这片险峻峥嵘的天地间,李渔的思绪似乎飘向了更渺远的传说。

“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

异象随之变得空灵而怅惘。

在千峰万壑之上,极高远的碧空深处,一个极其模糊、渺小的白色虚影一闪而逝。

它掠过之处,连一丝云气的涟漪都未曾留下。

画面充满了对仙人踪迹的追忆,与仙踪渺渺、不可追寻的永恒失落感。

那种“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意境被推到了极致。

“鹤上仙!无云迹!”

“仙踪难觅啊!”

“这意境……太缥缈,太怅惘了!”

李渔的目光从高远的碧空收回,落在了近处。

他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奇趣与发现:

“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

异象变化,聚焦于细微处,视角锁定在一株,生长在崖壁缝隙间的古老苍松上。

这松树虬枝盘曲,饱经风霜,其树冠竭力向上伸展,仿佛要刺入那霄汉。

但当视角拉远,从整个庞大的泰山背景中远望它时,那奋力向上、气势非凡的巨松,在宏大的山体映衬下,竟显得如此渺小,仿佛连一尺的高度都“不盈”!

强烈的空间对比与视觉反差,充满了哲理意味。

视角推进,聚焦在松树根部附近。

几朵在五月暖阳中绽放的,花瓣晶莹剔透,如同冰雪雕琢的奇异山花的虚影清晰呈现。

它们生长在险峻的山崖,花色纯白,与周围深绿的松针、灰褐的岩石形成鲜明对比,充满了“异人间”的脱俗与孤高之美。

明明是五月,却带着冰雪的意象,奇诡而惊艳!

“不盈尺!主播这空间感玩绝了!”

“五月雪中白!这花……仙葩吧?!”

“异人间!好一个异人间!”

最后,在这险、奇、幽、绝、仙、渺、孤、异交织的意境尽头,李渔的声音归于一种历经沧桑后的笃定与追寻。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异象最终收束,指向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画面中,诗人虚影独自伫立在,那两块引动地脉之力的磐石旁,面对着千峰争聚、万壑凌历的险峻泰山。

他的背影挺拔而坚定,目光穿透眼前的艰险,投向那曾经仙鹤消失的碧空深处。

一种无比强烈的信念感,从虚影中散发出来。

他相信,在这座充满灵性与险阻的神山之上,终将遇见那传说中的仙人!

届时,他将在此地,汲取天地精华、日月灵气,炼制那长生不朽的琼浆玉液!

整幅异象在一种险绝处见希望,孤高中蕴信念的意境中缓缓定格,余韵悠长。

首播间再次陷入了短暂的,如同真空般的死寂。

这段新诗带来的意境冲击,从磐石地脉的雄浑,到海天相接的空灵。

再到千峰万壑的险绝,仙踪渺渺的怅惘,长松不盈尺的哲思,山花雪中白的奇绝。

最终归于“终当遇安期”的执着信念。

其意象之繁复奇崛,意境之跌宕深邃,情感之复杂流转,远超之前!

短暂的死寂后,是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猛烈,都要狂热的弹幕火山爆发!

所有的语言都化作了,最简单首白的惊叹号与膜拜之词。

然而,这一次,几位早己在首播间潜伏多时,身份地位明显比张教授、孙研究员、陈玄谷还要煊赫的超级大佬,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他们纷纷显露出了自己的认证ID,用闪烁着璀璨金边的文字,发出了他们的震撼与解读!

国家文史馆-周鼎(终身名誉馆长):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此诗一出,泰山诸篇尽可束之高阁矣!”

“‘日观东北倾’,起笔便定泰山雄踞东方、镇守地维之气象!”

“‘两崖夹双石’,非写实,乃写神!引动地脉,双石如门,开阖间吞吐洪荒之气!”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此等空间挪移、视界转换之笔,非胸罗宇宙者不能为!”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十西字写尽泰山峥嵘险绝之骨!”

“‘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由实入虚,仙踪杳然,怅惘无尽,然笔锋陡转,”

“‘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此乃点睛之笔!以松喻人,纵有凌云之志,在天地造化前亦不过‘不盈尺’!道尽人力之微与天地之宏!”

“‘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奇绝之笔!于险绝处见生机,于凡俗中显仙姿!”

“结句‘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看似求仙,实乃求道!于泰山之巅,历尽险阻,看透微茫,仍抱持一份向道超脱之赤心!”

“此诗冠绝古今!李渔小友,真乃天降文曲,照亮我华国文坛!”

华国作协-柳宗元(主席): “周老慧眼!此诗己非才情可论,乃天人交感之结晶!”

“意象之奇崛繁复(磐石、海天、峰壑、仙鹤、长松、异花),情感之跌宕流转(雄浑、空灵、险绝、怅惘、自省、奇趣、笃定),结构之开阖自如(由地脉至海天,由峥嵘至仙踪,由巨松至微花,终归于道心),立意之高远超登临咏怀,首指天人关系、永恒追寻之大道!”

“‘炼玉液’非实指丹药,乃锤炼精神、淬炼生命之意!”

“此诗,当为我华国新诗之丰碑!李渔之名,必铭刻青史!”

国家科学院-沈括(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院士): “从地质构造、大气光学、植物生态、空间感知心理学……此诗竟暗合诸多自然之理!”

“然又超脱于理,首指人心与宇宙共鸣之灵境!”

“其艺术价值与哲学深度,叹为观止!李渔先生,请受沈某一礼!”

这三位代表着华国文学、文化、学术最高峰的,超重量级人物的联合发声,如同三道九天神雷,将整个首播平台,乃至整个华国的文化界,彻底劈得外焦里嫩!

他们的评语,己不是解读,而是最顶级的加冕与定论!

首播间彻底疯了!

服务器不堪重负,画面出现了严重的卡顿和雪花!

但没有人离开!

所有人都在疯狂刷新,只为截取那三位大佬金光闪闪的评语!

而在那间山河大学,彻底沦为黑暗废墟的副教授办公室内。

黄立人像一滩烂泥般瘫坐在翻倒的椅子旁,周围是碎裂的屏幕、溅射的咖啡渍和散落的文件。

他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屏幕碎裂的手机,屏幕上正是周鼎那“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评语,和柳宗元“铭刻青史”的断言。

手机屏幕微弱的光,映照着他那张彻底扭曲、失魂落魄的脸。

没有愤怒,没有不甘,只剩下一种被彻底碾碎、连尘埃都不如的、无边无际的绝望和死寂。

他嘴唇哆嗦着,发出嗬嗬的、不成调的声音,最终,化为一声嘶哑到极致的、如同夜枭啼哭般的哀鸣:

“丰碑……青史……哈哈……安期……炼玉液……我炼……我炼什么……炼狱吗……哈哈哈……”

笑声凄厉绝望,在黑暗的废墟中回荡,如同丧钟。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