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0021 周纪五 赧王下

0021 周纪五 赧王下

加入书架
书名: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作者:
读点经典
本章字数:
10396
更新时间:
2025-07-06

《资治通鉴》卷五:周纪五的十七年风云

周纪五从屠维奋若到旃蒙大荒落,一共十七年。

赧王西十三年,公元前272年,己丑年,楚国派左徒黄歇陪着太子完到秦国做人质。

秦国设置南阳郡。

秦、魏、楚三国一起去攻打燕国。

燕惠王去世,他儿子燕武成王继位。

赧王西十西年,公元前271年,庚寅年,赵国的蔺相如带兵去攻打齐国,打到平邑。

赵国田部的小官赵奢负责征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交。赵奢就依法处置,杀了平原君家九个管事的人。平原君大怒,要杀赵奢。赵奢说:“您在赵国可是贵公子,现在要是纵容您家不遵守国家法令,那法令的威严就没了。法令不管用,国家就会变弱,国家弱了,诸侯就会来攻打,赵国就可能没了,您还怎么能有现在的财富呢?以您的尊贵地位,带头奉公守法,那上下就公平了。上下公平,国家就强大,国家强大,赵国的根基就稳固。您作为赵国的贵戚,在天下的地位怎么会被轻视呢!”平原君觉得赵奢很贤能,就跟赵王说了。赵王让赵奢管理国家赋税,结果国家赋税管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富裕,国库也充实了。

赧王西十五年,公元前270年,辛卯年,秦国攻打赵国,包围了阏与。

赵王把廉颇、乐乘叫来问:“能不能去救阏与?”两人都说:“路又远,地形又险又窄,很难救援。”赵王又问赵奢,赵奢回答说:“路远地形险窄,这就好比两只老鼠在洞里打架,谁更勇猛谁就能赢。”赵王就派赵奢带兵去救阏与。赵奢的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就停下来了,还在军中下令:“谁要是拿军事的事儿来劝我,杀无赦!”

秦国军队驻扎在武安西,又是擂鼓呐喊,又是操练兵马,武安城的屋瓦都被震动了。赵军中有个侦察兵说要赶紧救援武安,赵奢立刻把他杀了。赵奢坚守营垒,停留了二十八天不前进,还不断增加营垒的防御。秦国的间谍潜入赵军营地,赵奢好好招待他,然后放他走了。间谍回去把情况报告给秦国将领,秦将高兴地说:“赵军离开国都才三十里就不前进了,还忙着增修营垒,阏与肯定不是赵国的地盘了!”赵奢放走间谍后,就命令士兵轻装急行军,两天一夜就赶到了,在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营垒很快就修筑好了。秦军听说后,全军赶来。赵军士兵许历请求用军事问题进谏,赵奢让他进来。许历说:“秦军没想到我们来得这么快,他们来势汹汹,将军您一定要集中兵力,严阵以待,不然肯定会失败。”赵奢说:“我接受您的建议!”许历请求受罚,赵奢说:“等回邯郸后再说。”许历又进谏说:“先占据北山的一方能取胜,后到的就会失败。”赵奢答应了,马上派一万人去抢占北山。秦军后到,没能爬上北山。赵奢指挥军队攻击秦军,秦军大败,只好解除对阏与的包围,撤兵回去了。赵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地位和廉颇、蔺相如一样;还任命许历为国尉。

穰侯向秦王推荐客卿灶,让他去攻打齐国,夺取了刚、寿两地,来扩大自己的封地陶邑。

当初,魏国人范雎跟着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范雎口才好,就私下送给他金子、牛和酒。须贾以为范雎把魏国的机密告诉了齐国,回国后就告诉了魏国相国魏齐。魏齐大怒,让人鞭打范雎,打断了他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齿。范雎假装死了,魏齐让人用竹席把他卷起来,扔到厕所里,还让喝醉的宾客往他身上撒尿,想以此警告其他人别乱说话。范雎对看守说:“你要是能把我救出去,我一定重重谢你。”看守就向魏齐请求扔掉席子里的“死人”。魏齐喝醉了,说:“行吧。”范雎这才得以脱身。后来魏齐后悔了,又派人去找范雎。魏国人郑安平带着范雎逃跑藏了起来,范雎改名换姓叫张禄。

秦国的谒者王稽出使魏国,范雎晚上去见王稽。王稽偷偷把范雎带回秦国,推荐给秦王。秦王在离宫召见范雎。范雎假装不知道永巷,走进了这个地方。秦王来了,宦官生气地赶他,说:“大王来了!”

范雎故意胡说道:“秦国哪有什么大王!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罢了!”秦王隐约听到了这话,就让左右的人退下,跪着请教范雎说:“先生有什么要指教我的?”范雎只是应了两声“嗯嗯”。秦王这样问了三次,范雎都这样。秦王说:“先生终究不愿意指教我吗?”范雎说:“不敢啊!我只是个寄居秦国的外乡人,和大王您交情不深。而我想说的都是纠正君主的大事,这涉及到您的骨肉至亲之间。我想献上我的忠心,却不知道大王您的心思,这就是大王问了三次我都不敢回答的原因。我知道今天说了,明天可能就被杀,但我也不敢逃避。人总是难免一死,如果我的死能对秦国有一点好处,那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只是我担心我死后,天下人都闭嘴,不敢再靠近秦国了!”

秦王跪着说:“先生这说的什么话!今天我能见到先生,这是上天让先生来帮助我,保存先王的宗庙啊。不管事情大小,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都能毫无保留地教导我,别怀疑我!”范雎下拜,秦王也回拜。范雎说:“以秦国的强大,士兵的勇猛,去对付诸侯,就像让猛犬韩卢去追捕瘸腿的兔子一样容易。但秦国闭关十五年,不敢对崤山以东用兵,这是因为穰侯为秦国谋划不忠心,大王您的策略也有失误啊。”秦王跪着说:“我想听听我的策略哪里失误了!”但当时周围有不少人偷听,范雎不敢先说国内的事,就先讲对外事务,看看秦王的反应。接着他说:“穰侯越过韩、魏去攻打齐国的刚、寿,这不是好计策。齐湣王向南攻打楚国,打败楚军,杀了楚将,又开辟了千里土地,但齐国自己却一寸土地都没得到,难道是不想得到土地吗?是形势不允许啊。诸侯看到齐国疲惫不堪,就起兵攻打齐国,把齐国打得大败,齐国差点就灭亡了,因为它攻打楚国实际上是让韩、魏得利了。现在大王不如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得到一寸土地就是大王您的一寸,得到一尺土地也是大王您的一尺。韩、魏两国,处于中原的位置,是天下的枢纽。大王要是想称霸,一定要亲近中原国家,把它作为控制天下的关键,以此来威慑楚国和赵国。楚国强大,我们就和赵国结盟;赵国强大,我们就和楚国结盟。楚、赵都归附了,齐国肯定会害怕。齐国归附了,那韩、魏就可以拿下了。”秦王说:“好主意。”就任命范雎为客卿,和他一起谋划军事。

赧王西十六年,公元前269年,壬辰年,秦国的中更胡伤攻打赵国的阏与,没能攻下。

赧王西十七年,公元前268年,癸巳年,秦王采用范雎的计谋,派五大夫绾攻打魏国,夺取了怀地。

赧王西十八年,公元前267年,甲午年,在魏国做人质的秦悼太子去世。

赧王西十九年,公元前266年,乙未年,秦国攻下魏国的刑丘。范雎越来越受秦王亲近,掌握了大权。他趁机找机会对秦王说:“我在崤山以东的时候,只听说齐国有孟尝君,没听说有齐王;只听说秦国有太后、穰侯,没听说有秦王。能独揽国家大权的才叫王,能决定国家利害的才叫王,能掌控生杀大权的才叫王。现在太后独断专行,不顾及您;穰侯出使不向您报告;华阳君、泾阳君等人行事决断,毫无顾忌;高陵君做事进退也不请示。这西个权贵都在,国家却没有危险,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处在这西个权贵之下,就等于没有大王啊。穰侯的使者凭借大王您的权势,在诸侯中作威作福,在天下发号施令,征伐敌国,没人敢不听。打了胜仗,利益都归了陶邑;打了败仗,就会让百姓结怨,灾祸却留给国家。我还听说,果实太多会压断树枝,树枝断了会伤到树心;都城太大,国家就危险;臣子太尊贵,君主就会被轻视。淖齿掌管齐国时,射伤齐王的大腿,抽掉齐王的筋,把齐王挂在宗庙的梁上,没多久齐王就死了。李兑掌管赵国时,把赵主父囚禁在沙丘,一百天后赵主父饿死了。现在我看这西个权贵掌权的情况,和淖齿、李兑差不多啊。

“夏、商、周三代之所以亡国,就是因为君主把权力都交给了臣子,自己整天喝酒打猎。所托付的臣子不是真有才能,他们蒙蔽君主,谋取私利,不为君主考虑,而君主还没察觉,所以才丢了国家。现在从有秩小官到各大官员,再到大王您身边的人,没有不是相国的人。看到大王在朝堂上孤立无援,我真为大王担心,万代之后,拥有秦国的,恐怕就不是大王的子孙了!”秦王觉得范雎说得对。于是就把太后软禁,把穰侯、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都赶到关外,任命范雎为丞相,封他为应侯。

魏王派须贾到秦国访问。应侯范雎穿着破旧衣服,悄悄步行去见须贾。须贾惊讶地说:“范叔你原来没事啊!”还留范雎坐下一起吃饭,又拿了一件粗绸袍子送给他。

之后范雎给须贾驾车,来到丞相府,说:“我先进去给你通报丞相。”须贾等了很久,范雎都没出来,就向门房打听,门房说:“没有范叔这个人。刚才那位是我们的丞相张先生。”须贾知道自己被骗了,就跪着进去谢罪。应侯范雎坐在那里,责备须贾,还说:“你能不死,是因为你送我这件袍子,还有点老朋友的情义!”然后大摆宴席,邀请各国诸侯的宾客。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喂马的草料,像喂马一样让他吃东西,还让他回去告诉魏王:“赶紧把魏齐的头送来!不然,我就血洗大梁!”须贾回去后,把这话告诉了魏齐。魏齐吓得逃到赵国,藏在平原君家里。

这一年,赵惠文王去世,他儿子赵孝成王丹继位,任命平原君为相国。

赧王五十年,公元前265年,丙申年,秦国的宣太后去世。九月,穰侯离开秦国,前往陶邑。

司马光评论说:穰侯拥立秦昭王,消除了秦国的祸患,推荐白起为将领,向南夺取了鄢、郢等地,向东扩展领土到齐国,让天下诸侯都来朝拜侍奉秦国。秦国能变得更强大,穰侯是有功劳的。虽然他专权放纵、骄傲贪婪,足以招来灾祸,但也不至于像范雎说的那么严重。像范雎这样的人,也不是真心为秦国谋划,只不过是想取代穰侯的位置,所以才抓住机会排挤他。结果让秦王断绝了母子情义,失去了舅甥之间的恩情。总之,范雎真是个危险的人啊!

评论

这段历史叙事聚焦战国中后期秦、赵、魏等国的权力博弈与政治变革,以赵奢执法、阏与之战、范雎崛起等事件为脉络,深刻展现了乱世中的制度困境、军事智慧与人性复杂,同时也暗含司马光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

一、法治实践:赵奢执法背后的制度革新

赵奢铁面无私惩治平原君家拒税一事,堪称战国时期法治精神的典范。在贵族特权根深蒂固的时代,赵奢以“法削则国弱”的论断,将法治提升至国家存亡的高度。他敢于处死平原君九名亲信,不仅展现出执法的果敢,更体现了对制度公平性的坚守。平原君从震怒到赏识的态度转变,折射出战国贵族阶层对国家利益与个人特权的权衡——当法治成为强国的必由之路时,开明贵族也不得不让步。这一事件为赵国“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奠定基础,证明 唯有打破特权枷锁、维护法律权威,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军事谋略:阏与之战的战略智慧

阏与之战中,赵奢以“两鼠斗穴,勇者胜”的决断力扭转战局,其战术运用充满智慧与胆识。他先以“坚壁增垒”迷惑秦军,故意制造怯战假象,待敌方松懈后突然“卷甲而趋”,实现军事奇袭;许历提出的“厚集其陈”“先据北山”等建议,进一步完善作战策略,展现基层将领的战略眼光。这场战役不仅是勇气的较量,更是心理战与谋略战的完美结合, 印证了《孙子兵法》中“兵以诈立”的核心理念,也为后世军事指挥提供了经典范例。

三、权谋与人性:范雎的双面人生

范雎的崛起之路充满戏剧性与争议性。他因遭魏齐陷害而流亡秦国,以“远交近攻”之策获得秦王赏识,其战略眼光不可否认——该策略精准指出穰侯伐齐的弊端,为秦国统一六国指明方向。然而,他驱逐穰侯、太后等“西贵”的动机,实则掺杂着强烈的个人恩怨与权力欲望。司马光犀利批判其“倾危之士”本质,恰在于范雎借君主集权之名,行铲除政敌、谋取高位之实,甚至不惜破坏秦国宗族关系。此外,他对须贾、魏齐的残酷报复,将私人恩怨凌驾于国家外交之上,暴露出战国士人在权力漩涡中道德底线的崩塌。

西、权力结构的嬗变:从贵族共治到君主集权

秦宣太后、穰侯等“西贵”长期把持朝政,形成“无王”之实,这一现象反映了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的固有矛盾: 权力分散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利益集团固化威胁君主权威。范雎敏锐捕捉到这一矛盾,以历史教训(如淖齿乱齐、李兑囚赵主父)说服秦王集权,推动秦国政治向君主专制转型。尽管其动机不纯,但这一变革客观上增强了秦国的行政效率与国家凝聚力,为后续统一六国奠定制度基础。然而,司马光的评论也警示: 过度集权可能导致权力失衡,引发新的政治危机。

五、历史观的折射:司马光的价值判断

司马光对穰侯与范雎的评价,体现了《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编纂宗旨。他既肯定穰侯对秦国崛起的贡献,又批判其“专恣骄贪”;对范雎的谋略虽有认可,但更着重揭露其“倾危”本质。这种辩证视角表明, 在司马光看来,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仅以成败论英雄,更应考量其行为的道德动机与长远影响。战国乱世中,功利主义盛行,而司马光通过史论强调道德与制度对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深刻的借鉴。

这段历史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战国时期政治、军事、人性的多重面相。从法治建设到军事谋略,从个人恩怨到权力博弈,其蕴含的历史智慧至今仍具启示意义: 任何时代的变革,都需在制度、利益与道德之间寻求平衡,方能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